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96篇
  免费   16050篇
  国内免费   8864篇
耳鼻咽喉   1437篇
儿科学   2374篇
妇产科学   736篇
基础医学   9130篇
口腔科学   2772篇
临床医学   18125篇
内科学   12560篇
皮肤病学   1604篇
神经病学   3445篇
特种医学   60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632篇
综合类   41794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预防医学   18379篇
眼科学   1680篇
药学   18258篇
  209篇
中国医学   15246篇
肿瘤学   6298篇
  2025年   27篇
  2024年   2220篇
  2023年   2383篇
  2022年   4918篇
  2021年   5934篇
  2020年   5388篇
  2019年   3095篇
  2018年   3036篇
  2017年   4176篇
  2016年   3159篇
  2015年   5578篇
  2014年   7308篇
  2013年   9241篇
  2012年   13301篇
  2011年   14264篇
  2010年   13120篇
  2009年   11907篇
  2008年   12151篇
  2007年   11677篇
  2006年   10284篇
  2005年   7922篇
  2004年   5845篇
  2003年   4806篇
  2002年   3738篇
  2001年   3531篇
  2000年   2633篇
  1999年   932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注射用熊胆粉对大鼠脑血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庆镐  徐惠波  朴惠善 《中草药》2005,36(9):1361-1364
目的观察注射用熊胆粉对脑血栓、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观察注射用熊胆粉iv给药后对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不完全性脑缺血、血小板、血栓形成、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注射用熊胆粉可明显抑制大鼠体内外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性,改善血栓性缺血脑组织病变程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且可降低损伤脑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注射用熊胆粉对脑缺血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2.
小鼠四诊采集项目标准的建议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辨证论治机理实验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小鼠.通过我们长期的研究和观察,初步建立了小鼠四诊采集项目标准.该标准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类似于问诊采集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始病和治疗经过、饮食情况、脏腑病位;(2)闻诊采集的内容;(3)望诊采集的内容,包括自然望诊、胖瘦、小鼠旷场自主活动计数、爪和尾显微拍照后计算机图像处理等内容,涉及类似望形体状况、望形体虚实、望形体神、望形体寒热、望运动步态、望精力、望毛色虚实、望呼吸状况、望眼神、望耳、望鼻、望唇、望腹、望二阴、望大便、望小便、望爪、望尾、望睡眠、爪和尾显微观察等;(4)切诊采集的内容,包括体温、肿块检测、脉的至数与节律、肤之温凉、肌力等.同时,还对是否可以实现小鼠的四诊以及如何开展四诊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3.
化学除害剂的使用,至今仍是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中一种经常使用且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角膜塑型术矫正近视二年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 (Orthokeratology ,简称Or tho K镜 )矫正近视的远期疗效 ,了解其对近视的矫正及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并观察其安全程度。方法 :配戴Ortho K镜二年以上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 ,共 86例 16 6眼 ,平均年龄(15 .5± 2 .6 )岁 ( 10~ 2 5岁 ) ,平均屈光度 ( - 4 .0 2± 1.78)D( -1.5~ - 7.0D)。对配戴前、后的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轴、眼压进行检测 ,平均观察期为 ( 2 8.2 5± 3.74 )个月。结果 :配戴前后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 0 .2 1± 0 .10和0 .99± 0 .2 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配戴前后角膜水平曲率均值分别为 ( 4 3.0 5± 1.10 )D和 ( 4 0 .84± 1.38)D ;配戴前后眼轴 (眼球前后径 )均值分别为 ( 2 4 .93± 0 .82 )mm和( 2 5 .16± 0 .82 )mm ,每年眼轴增长均值为 ( 0 .12± 0 .4 1)mm ;配戴前后角膜厚度均值分别为 ( 0 .5 6 5± 0 .0 30 )mm和 ( 0 .5 5 7±0 .0 34)mm ,配戴后角膜厚度平均变薄 0 .0 0 9mm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配戴前后眼压均值分别为 ( 15 .95± 2 .92 )mmHg和 ( 15 .35± 2 .6 0 )mmHg ,配戴后眼压平均下降 0 .6 0mmHg,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配戴Ortho K镜期间有 79眼发生过角膜点状浸润 ,占配戴眼数的 4 7.31%。结论 :Or t  相似文献   
85.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1 3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13只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3个月时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其中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78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135只眼;硅油填充34只眼,C3F8填充53只眼,无眼内填充物者126只眼。 结果 单纯玻璃体切割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后囊完整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均>0.05);无后囊且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组手术后较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且晶状体后囊不完整者,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01-103)  相似文献   
86.
硅油支持眼的人工虹膜膈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硅油支持眼的人工虹膜膈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11例硅油支持眼人工虹膜膈植入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原发眼病中,7例(7/11,64%)为严重外伤眼,2例(2/11,18%)为增埴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9%)为严重PVR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9%)为Coats病眼;7例(/11,64%)人工虹膜膈有效地防止了硅油接触角膜,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均未引起视力的进一步下降;其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和人工虹膜膈表面的纤维膜形成。结论 硅油支持眼的开放性人工虹膜膈植入可通过自然隔断,建立房水循环来维持眼压,有效地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接受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至2 0 0 3年 11月的 2 7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死亡 16例 (5 9% ) ,其中 11例 (41% )死于发病后 0 .5 a内 ,3例 (11% )死于发病后 1a内 ,2例 (7% )死于发病后 3a内。死亡的 16例患者中 ,播散型患者 7例 ,局限型患者 9例。结论 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应有足够的认识 ,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后便秘原因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无肛畸形胎鼠直肠盲端神经元细胞分布情况 ,探讨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 (PSARP)后便秘发生原因。方法 选用 2~ 3个月龄 ,体重 2 5 0~ 30 0g健康Wistar大白鼠 12只 ,其中雌鼠 8只 ,雄鼠 4只。实验组雌鼠为 5只 ,对照组为 3只。雌雄交配后第 11d对实验组 5只雌鼠使用乙烯硫脲 (ethylenethiourea ,ETU)灌胃 (1%乙烯硫脲溶液 ,12 5mg/kg) ,对照组孕鼠在同一天使用等量蒸馏水灌胃。第 2 2d对两组孕鼠剖宫取胎 ,形态学研究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各一只孕鼠 ,获实验组无肛胎鼠 6只 ,正常 5只 ,对照组胎鼠 10只。对胎鼠盆腔进行正中矢状切片 ,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研究将两组剩余孕鼠 (实验组 4只 ,对照组 2只 ) ,获胎鼠实验组无肛、正常和对照组各 2 7只、16只和 2 1只 ,取胎鼠直肠盲端 ,利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S 10 0蛋白标记肠壁内源性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 (SP)法 ,分别对肌间神经元、粘膜下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进行计数并与对照组对比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无肛胎鼠盆腔正中矢状切面可显示直肠盲端的形态。直肠盲端与对照组直肠肌间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 2 .0 9± 0 .5 0 ,2 .74±0 .5 1;直肠盲端与对照组直肠粘膜下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 0 .72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VYS)向多胚层组织分化的潜能和在逆转录病毒感染下的肿瘤性转化特征。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移植位点的条件下,观察VYS体内外分化的改变;另外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12d卵黄囊细胞,对GFP标记的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研究。结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对体外培养的或体内移植的大鼠卵黄囊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进程无特异的导向性。将荧光蛋白标记卵黄囊克隆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长出了未分化的间质细胞肉瘤。结论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卵黄囊间质细胞发生肿瘤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