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896篇 |
免费 | 16050篇 |
国内免费 | 88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37篇 |
儿科学 | 2374篇 |
妇产科学 | 736篇 |
基础医学 | 9130篇 |
口腔科学 | 2772篇 |
临床医学 | 18125篇 |
内科学 | 12560篇 |
皮肤病学 | 1604篇 |
神经病学 | 3445篇 |
特种医学 | 608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632篇 |
综合类 | 41794篇 |
现状与发展 | 42篇 |
预防医学 | 18379篇 |
眼科学 | 1680篇 |
药学 | 18258篇 |
209篇 | |
中国医学 | 15246篇 |
肿瘤学 | 62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7篇 |
2024年 | 2220篇 |
2023年 | 2383篇 |
2022年 | 4918篇 |
2021年 | 5934篇 |
2020年 | 5388篇 |
2019年 | 3095篇 |
2018年 | 3036篇 |
2017年 | 4176篇 |
2016年 | 3159篇 |
2015年 | 5578篇 |
2014年 | 7308篇 |
2013年 | 9241篇 |
2012年 | 13301篇 |
2011年 | 14264篇 |
2010年 | 13120篇 |
2009年 | 11907篇 |
2008年 | 12151篇 |
2007年 | 11677篇 |
2006年 | 10284篇 |
2005年 | 7922篇 |
2004年 | 5845篇 |
2003年 | 4806篇 |
2002年 | 3738篇 |
2001年 | 3531篇 |
2000年 | 2633篇 |
1999年 | 932篇 |
1998年 | 192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29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小鼠四诊采集项目标准的建议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辨证论治机理实验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小鼠.通过我们长期的研究和观察,初步建立了小鼠四诊采集项目标准.该标准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类似于问诊采集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始病和治疗经过、饮食情况、脏腑病位;(2)闻诊采集的内容;(3)望诊采集的内容,包括自然望诊、胖瘦、小鼠旷场自主活动计数、爪和尾显微拍照后计算机图像处理等内容,涉及类似望形体状况、望形体虚实、望形体神、望形体寒热、望运动步态、望精力、望毛色虚实、望呼吸状况、望眼神、望耳、望鼻、望唇、望腹、望二阴、望大便、望小便、望爪、望尾、望睡眠、爪和尾显微观察等;(4)切诊采集的内容,包括体温、肿块检测、脉的至数与节律、肤之温凉、肌力等.同时,还对是否可以实现小鼠的四诊以及如何开展四诊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3.
84.
角膜塑型术矫正近视二年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 (Orthokeratology ,简称Or tho K镜 )矫正近视的远期疗效 ,了解其对近视的矫正及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并观察其安全程度。方法 :配戴Ortho K镜二年以上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 ,共 86例 16 6眼 ,平均年龄(15 .5± 2 .6 )岁 ( 10~ 2 5岁 ) ,平均屈光度 ( - 4 .0 2± 1.78)D( -1.5~ - 7.0D)。对配戴前、后的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轴、眼压进行检测 ,平均观察期为 ( 2 8.2 5± 3.74 )个月。结果 :配戴前后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 0 .2 1± 0 .10和0 .99± 0 .2 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配戴前后角膜水平曲率均值分别为 ( 4 3.0 5± 1.10 )D和 ( 4 0 .84± 1.38)D ;配戴前后眼轴 (眼球前后径 )均值分别为 ( 2 4 .93± 0 .82 )mm和( 2 5 .16± 0 .82 )mm ,每年眼轴增长均值为 ( 0 .12± 0 .4 1)mm ;配戴前后角膜厚度均值分别为 ( 0 .5 6 5± 0 .0 30 )mm和 ( 0 .5 5 7±0 .0 34)mm ,配戴后角膜厚度平均变薄 0 .0 0 9mm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配戴前后眼压均值分别为 ( 15 .95± 2 .92 )mmHg和 ( 15 .35± 2 .6 0 )mmHg ,配戴后眼压平均下降 0 .6 0mmHg,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配戴Ortho K镜期间有 79眼发生过角膜点状浸润 ,占配戴眼数的 4 7.31%。结论 :Or t 相似文献
85.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1 3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13只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3个月时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其中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78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135只眼;硅油填充34只眼,C3F8填充53只眼,无眼内填充物者126只眼。 结果 单纯玻璃体切割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后囊完整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均>0.05);无后囊且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组手术后较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且晶状体后囊不完整者,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01-103) 相似文献
86.
硅油支持眼的人工虹膜膈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硅油支持眼的人工虹膜膈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11例硅油支持眼人工虹膜膈植入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原发眼病中,7例(7/11,64%)为严重外伤眼,2例(2/11,18%)为增埴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9%)为严重PVR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9%)为Coats病眼;7例(/11,64%)人工虹膜膈有效地防止了硅油接触角膜,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均未引起视力的进一步下降;其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和人工虹膜膈表面的纤维膜形成。结论 硅油支持眼的开放性人工虹膜膈植入可通过自然隔断,建立房水循环来维持眼压,有效地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接受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至2 0 0 3年 11月的 2 7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死亡 16例 (5 9% ) ,其中 11例 (41% )死于发病后 0 .5 a内 ,3例 (11% )死于发病后 1a内 ,2例 (7% )死于发病后 3a内。死亡的 16例患者中 ,播散型患者 7例 ,局限型患者 9例。结论 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应有足够的认识 ,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后便秘原因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无肛畸形胎鼠直肠盲端神经元细胞分布情况 ,探讨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 (PSARP)后便秘发生原因。方法 选用 2~ 3个月龄 ,体重 2 5 0~ 30 0g健康Wistar大白鼠 12只 ,其中雌鼠 8只 ,雄鼠 4只。实验组雌鼠为 5只 ,对照组为 3只。雌雄交配后第 11d对实验组 5只雌鼠使用乙烯硫脲 (ethylenethiourea ,ETU)灌胃 (1%乙烯硫脲溶液 ,12 5mg/kg) ,对照组孕鼠在同一天使用等量蒸馏水灌胃。第 2 2d对两组孕鼠剖宫取胎 ,形态学研究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各一只孕鼠 ,获实验组无肛胎鼠 6只 ,正常 5只 ,对照组胎鼠 10只。对胎鼠盆腔进行正中矢状切片 ,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研究将两组剩余孕鼠 (实验组 4只 ,对照组 2只 ) ,获胎鼠实验组无肛、正常和对照组各 2 7只、16只和 2 1只 ,取胎鼠直肠盲端 ,利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S 10 0蛋白标记肠壁内源性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 (SP)法 ,分别对肌间神经元、粘膜下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进行计数并与对照组对比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无肛胎鼠盆腔正中矢状切面可显示直肠盲端的形态。直肠盲端与对照组直肠肌间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 2 .0 9± 0 .5 0 ,2 .74±0 .5 1;直肠盲端与对照组直肠粘膜下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 0 .72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VYS)向多胚层组织分化的潜能和在逆转录病毒感染下的肿瘤性转化特征。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移植位点的条件下,观察VYS体内外分化的改变;另外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12d卵黄囊细胞,对GFP标记的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研究。结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对体外培养的或体内移植的大鼠卵黄囊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进程无特异的导向性。将荧光蛋白标记卵黄囊克隆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长出了未分化的间质细胞肉瘤。结论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卵黄囊间质细胞发生肿瘤性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