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2篇
  免费   1225篇
  国内免费   737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717篇
口腔科学   206篇
临床医学   1353篇
内科学   812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261篇
特种医学   510篇
外科学   974篇
综合类   330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429篇
眼科学   244篇
药学   1393篇
  20篇
中国医学   1228篇
肿瘤学   53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712篇
  2012年   1097篇
  2011年   1150篇
  2010年   1082篇
  2009年   934篇
  2008年   865篇
  2007年   928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91.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影响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的因素,为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昌平区2012-2018年15个涉农镇内农村自备井枯水期和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总大肠菌群数、大肠埃希菌数和菌落总数的监测结果,以及自备井的基本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合格率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检测1082件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总体合格率为72.18%,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的合格率分别为98.52%、72.55%和95.01%。微生物综合指标、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4.548,P<0.001;χ2=8.095,P=0.04;χ2=15.954,P<0.001)。枯水期微生物综合合格率、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的合格率分别为80.40%、80.77%和97.59%,均大于丰水期(χ2=33.530,P<0.001;χ2=33.816,P<0.001;χ2=15.281,P<0.001);未消毒、按要求消毒及偶尔消毒的自备井以上指标的合格率不全相同(χ2=23.289,P<0.001;χ2=22.510,P<0.001;χ2=10.643,P=0.005);非山区以上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59.38%、60.07%和93.40%,均大于山区(χ2=34.562,P<0.001;χ2=34.640,P<0.001;χ2=7.438,P=0.006);浅井、深井和泉水微生物综合指标、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均不全相同(χ2=38.742,P<0.001;χ2=38.829,P<0.001),大肠埃希菌的合格率亦不全相同(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为山区、水期类型、水源类型、消毒方式为影响水样微生物指标的综合合格率的因素。结论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需进一步提高,水期类型、水源类型、消毒方式均不同程度影响其合格率,建议完善并加强消毒管理,加强饮水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2.
93.
丝光绿蝇室内种群的性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丝光绿蝇室内种群的性比特征。方法 采用两种饲料分别对丝光绿蝇进行室内连续饲养 ,对其中第Ⅰ、Ⅱ、Ⅳ、Ⅴ代性比进行观察。结果 除第Ⅴ代鱼粉组外 ,各组试验雄虫数多于雌虫数 ;各代雄性与雌性之比平均值鱼粉组为 1.0 4± 0 .11,麦麸组为 1.31± 0 .14,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室内丝光绿蝇种群雄虫数多于雌虫数  相似文献   
94.
目的:进行酶膜保存方法及寿命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对LOD(乳酸氧化酶)酶膜进行冷冻保存,定时分别测定其活性。结果:应用4种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用保鲜膜冷冻保存LOD酶膜最佳,保存寿命可达6个月,结论:这些结果对于其它酶膜的保存可以借鉴,为酶膜的商品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5.
目的:为寻求一种对治疗痛风病更为有效而且服用方便的方药。方法:门诊收治的43例患,根据临床表现,化验室检查和X线摄片而确诊。每日口服“竹黄通痹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43例患临床痊愈3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结论:竹黄通痹胶囊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YYHL)及昆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及化学诱变剂对其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6组,分别为YYHL组,昆明小鼠组,YYHL和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组,及YYHL和昆明小鼠涂煤焦油组.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技术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①YYHL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与正常昆明小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及煤焦油涂颈背部皮肤后,YYHL和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YYHL对煤焦油及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的反应与昆明小鼠一致,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7.
目的验证超声彩色室壁动力学(CK)分析技术判断心肌梗死的准确性.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冠脉)造成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应用超声CK分析技术与病理解剖的结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结扎犬冠脉前超声CK图像由红-黄-绿-蓝色组成,色彩分布均匀,心内膜彩色移位(SEM)值为7.98~14.53mm结扎犬冠脉后造成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时超声CK图像绿-蓝色完全消失,仅遗留红-黄色,SEM值为1.27~6.45mm,与结扎前对比明显减少(P<0.05).超声CK图像检测的心肌梗死范围为(26.2±4.8)mm2,病理解剖测量为(22.5±4.7)mm2,两者对比显著相关(r=0.9264,P<0.01).结论超声CK图像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定性、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索人工培殖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外观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方法:以重庆和康定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僵虫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基于差异倍数(FC)和错误发现率(FD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具体筛选条件为|log2FC|>1、FDR<0.05。结果:共获得21942个转录本,利用DEGSeq筛选获得157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626个、下调表达基因949个;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于氨基酸代谢、折叠-分选-降解、糖代谢、转运和分解代谢、辅酶因子和微生物代谢等途径;筛选到66个颜色变化差异表达基因,包含46个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12个过氧化物酶体相关基因、3个单加氧酶活性调节相关基因、3个黑化反应相关基因、2个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其中tyr1、TYR基因可能是冬虫夏草僵虫颜色变化的关键功能基因。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获得了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僵虫转录组信息特征,为阐明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僵虫颜色变化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解毒消痈饮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对症支持的常规治疗+痛痒消洗剂坐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口服解毒消痈饮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评分(LRINEC)、Fournier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GS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14天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应用解毒消痈饮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有利于评估患者术后病情及预后,减轻术后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何有效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抑制腺体的萎缩、阻断癌变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CAG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且具有简、便、效、廉等优势,深受患者青睐。现查阅近年来包括针刺法、灸法及贴敷法等在内的常用中医外治法治疗CAG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