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90篇
  免费   4679篇
  国内免费   2811篇
耳鼻咽喉   467篇
儿科学   812篇
妇产科学   268篇
基础医学   2698篇
口腔科学   808篇
临床医学   5966篇
内科学   3711篇
皮肤病学   411篇
神经病学   820篇
特种医学   1612篇
外科学   3699篇
综合类   13339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5332篇
眼科学   511篇
药学   6210篇
  84篇
中国医学   5315篇
肿瘤学   1909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628篇
  2022年   1628篇
  2021年   1852篇
  2020年   1709篇
  2019年   904篇
  2018年   960篇
  2017年   1361篇
  2016年   1030篇
  2015年   1883篇
  2014年   2424篇
  2013年   3113篇
  2012年   4506篇
  2011年   4586篇
  2010年   4151篇
  2009年   3778篇
  2008年   3727篇
  2007年   3537篇
  2006年   3094篇
  2005年   2572篇
  2004年   1728篇
  2003年   1279篇
  2002年   1024篇
  2001年   907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与淋巴迷路之间淋巴细胞归巢的通路.方法 用镀银染色光镜观察法和冻裂割断扫描电镜观察法观察健康、成熟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的基质网状结构.结果 位于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周围有网状纤维支架,在二者相临近部位有密集交织的网状纤维网.结论 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迷路之间密集交织的网状纤维网,为细胞的居留和迁移提供结构支持和适宜的微环境,可能是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通路.  相似文献   
102.
用EBV LMP2A重组痘苗病毒 (rVV LMP2A )转染人树突状细胞 (DC ) ,转染后的DC分别在第 1、 7、 14天刺激相同MHC背景的T细胞 ,在IL 2作用下诱导LMP2A特异性CTL。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 ;流式细胞术 (FACS )检测CTL诱导分化过程中CD3+ 、CD4 + 、CD8+ 、CD5 6 + 等细胞的分群变化 ;RT PCR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FasLmRNA表达 ;生物活性法检测功能性细胞因子IFN γ的分泌。结果显示本法诱导的CTL对靶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活性 ,第 2次和第 3次DC刺激后杀伤活性有所上升 ;在CTL诱导分化的第 7、 14、 2 1天细胞分群以CD4 + 、CD8+ 细胞为主 ;RT PCR证实所诱导的细胞内有FasLmRNA的表达 ;随细胞培养天数的增加IFN γ分泌增加 ,在第 14天达到较高水平。研究表明重组痘苗病毒载体rVV LMP2A转染的DC刺激T细胞可诱导出EBV LMP2A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高血压急诊快速降血压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监测56例病人含服 降压药前后的脑电活动和血压情况,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 h内收缩压(SBP)下降>5.33 kPa (40 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4.00 kPa(30 mmHg)时,脑电图异常程度增加,θ及δ频段功率值明 显升高(P<0.01)。结论:降压急骤,可能会造成大脑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4.
蛋白酶激活受体2激动剂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韶衡  谢华 《免疫学杂志》2004,20(4):263-266
目的 研究PAR-2激动剂(tc-LIGRLO-NH2与SLIGKV-NH2)和胰蛋白酶对结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方法 结肠组织经酶消化后,细胞成份用全HBSS重新悬浮。激发过程在LP4试管中、37℃条件下完成。组胺水平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方法测定。结果PAR-2激动剂tc-LIGRLO-NH2和SLIGKV-NH2均可诱导人结肠肥大细胞剂量依赖性组胺释放。浓度为100μmol/mL时,tc-LIGRLO-NH2和SLIGKV-NH2可分别引起比基础分泌量多出2.5倍和2倍的组胺释放,而反PAR-2激动剂tc-OLRGIL-NH2和VKGILS-NH2在实验浓度高至300μmol/mL时仍对组胺释放无影响。胰蛋白酶在1.0~100μg/mL间可引起剂量相关性组胺释放,胰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之。PAR-2激动剂tc-LIGRLO-NH2的作用从加样后1min开始,3min后完成。细胞经过百日咳毒素和代谢抑制剂预先处理后,几乎失去了对tc-LIGRLO-NH2、SLIGKV-NH2和胰蛋白酶刺激的反应性。结论 PAR-2激动剂和胰蛋白酶是高效的组胺释放刺激剂,其在人结肠炎症性疾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prepared macroporous polyvinyl alcohol beads. A series of bilirubin adsorbents were generated by immobilization of eight amine agents to the beads as ligands. The adsorption of bilirubin was evaluated by in vitro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adsorbents have excellent adsorption efficiency and capacity. Among the eight ligands, trimethylamine (TMA), triethylamine (TEA) and 1,6- hexanediamine(HDA) showed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can be achieved in half an hour, and the adsorption percentage of bilirubin was up to 80%. Static electricity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played the main role in bilirubin adsorption, and the adsorption was found to match the monolayer model. The excellent adsorption of these adsorbents indicates their potential in clin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完全脱除猪胸主动脉细胞,对脱细胞血管基质进行改性,增强基质的力学强度,制备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方法:取家猪的新鲜去除外膜胸主动脉20根,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胰蛋白酶、TritonX-100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脱细胞试剂对猪胸主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并对脱细胞后的血管基质进行改性,采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力学性能测试,以评价脱细胞效果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采用1%TritonX-100单独作用84h既能完全脱除细胞,同时又可完整保留血管基质的三维结构,对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损伤小,是一种较理想的脱细胞方法。对脱细胞后的基质进行冷冻干燥及真空热交联处理,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冷冻干燥24h后真空120℃下热交联处理12h所获得的材料的机械强度最好,断裂强度可达到1.70MPa。结论:以脱细胞血管基质经冷冻干燥和真空热交联处理后,可以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7.
金永柱  张庆殷  谢蜀生 《现代免疫学》2003,23(3):173-176,167
文章通过特异的引物分别扩增出CTLA 4和FasL胞外区的cDNA ,将它们拼接后 ,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 )中 ,进行表达、纯化 ,获得CTLA 4 FasL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显示了该融合蛋白具有CTLA4 胞外区和FasL胞外区的抗原性。体外试验表明 ,该融合蛋白可以结合Jurkat细胞表面的Fas受体和Raji细胞表面的B7分子 ,表明了该分子双特异性的特点。该融合蛋白能够直接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 ,且此凋亡效应伴随Raji细胞的参与而增强 ,初步证实了该分子的免疫抑制效应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蛋白特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SARS病毒S1蛋白重组C端片段免疫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纯化的重组SARS病毒S1蛋白C端 ,研究其刺激机体产生针对SARS病毒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机制 ,将编码SARS病毒S1蛋白C端 311个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克隆 ,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 ,纯化获得了的重组蛋白。利用SARS患者恢复期的血清 ,对纯化的重组S1蛋白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中克隆表达的重组蛋白序列与公布的SARS病毒S1蛋白C端的序列相同 ,其编码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5 90 0 0Mr。SARS患者恢复期的血清均与重组蛋白反应 ,在5 9 0 0 0Mr处形成特异性的反应条带 ,而来自SARS流行前的正常人对照血清则不能与重组蛋白反应。在本研究中获得的重组蛋白可以为研究SARS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过程及其机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报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枕叶癫痫一家系6例。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详尽的临床、脑电图(EEG)、录像脑电图(Video—EEG)、头MRA观察。结果:此家系祖孙三代6例,男性女性均有发病,患者大多为8~15岁起病,主要症状为发作性视幻觉、偏身麻木、头痛、呕吐。先证者EEG、Video—EEG、头颅MRA未见异常,家系中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EEG见枕颞区异常放电。结论:该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EEG均符合枕叶癫痫诊断,并排除了颅内占位性及血管性病变。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了解某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漏报情况,评价死因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方法 某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信息来源于泸县3个抽样点。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县抽取3个镇(抽样点)共42个村/社,分别从派出所、社事办、妇幼、村(居委会)等渠道收集抽样点2018—2020年全部人口死亡信息,与“人口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死亡报告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漏报率。对“人口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抽样点居民死亡报告卡进行审核,评估死因诊断的可靠性和编码质量。 结果 泸县人群总死亡漏报率为9.38%;2018—2020年,漏报率逐渐下降,分别为18.31%、7.53%、2.16%,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1.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5,P<0.001),抽样点死因诊断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可靠诊断单位占比81.81%,可靠诊断依据占比75.67%,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0.21%。 结论 泸县死因监测数据质量较好,但仍需进一步降低漏报率,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