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46篇 |
免费 | 1047篇 |
国内免费 | 4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6篇 |
儿科学 | 136篇 |
妇产科学 | 77篇 |
基础医学 | 582篇 |
口腔科学 | 112篇 |
临床医学 | 1111篇 |
内科学 | 737篇 |
皮肤病学 | 169篇 |
神经病学 | 151篇 |
特种医学 | 354篇 |
外科学 | 816篇 |
综合类 | 2637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194篇 |
眼科学 | 116篇 |
药学 | 1048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921篇 |
肿瘤学 | 3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19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321篇 |
2021年 | 379篇 |
2020年 | 301篇 |
2019年 | 192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274篇 |
2016年 | 204篇 |
2015年 | 389篇 |
2014年 | 468篇 |
2013年 | 571篇 |
2012年 | 768篇 |
2011年 | 912篇 |
2010年 | 809篇 |
2009年 | 721篇 |
2008年 | 745篇 |
2007年 | 739篇 |
2006年 | 657篇 |
2005年 | 488篇 |
2004年 | 331篇 |
2003年 | 258篇 |
2002年 | 187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比较皮下免疫治疗何舌下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免疫应答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 收集尘螨致敏哮喘患儿86例,分为舌下免疫治疗组(SLIT组,n=29)、皮下免疫治疗组(SCIT组,n=13)、结束皮下免疫治疗足疗程组(结束SCIT组,n=14)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30)。体外水平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螨蛋白浸液刺激后CD4+ T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Treg%)的变化;比较SCIT组和SLIT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体液免疫学指标和临床疗效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未给予抗原刺激时,SCIT组患儿CD4+ T细胞中Treg%显著高于SLIT组、对照组;给予抗原刺激后的4组CD4+ T细胞中Treg%均显著性降低。在免疫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SCIT组患儿其血清sIgE和sIgG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LIT组患儿仅血清sIg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gG4水平未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 不同免疫治疗途径在引发哮喘患儿内在免疫学应答反应上存在时间差异性,其中SCIT免疫治疗患儿免疫应答反应出现的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病例的母婴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红细胞免疫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及母亲产前相关实验室及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儿的母亲在孕期分别检测出IgG性质的红细胞抗E、抗D、抗Jkb及自身抗体;效价分别为16、2 048、1及16。患儿均足月分娩,但生后6 h~3 d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伴或不伴贫血。患儿红细胞放散试验发现存在与母体相同的抗体,效价分别为4、512、0及2。患儿均予光照治疗,2例重症患儿予换血及输血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以评估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风险。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EGCG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的增殖与凋亡作用,探讨其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与周期;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EGCG明显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该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EGCG抑制CNE-2细胞Bcl-2表达,诱导CNE-2细胞Bax、Caspase-3表达。结论:EGCG在体外具有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64.
9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9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9)对大鼠心肌H9C2细胞的转染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AAV9-EGFP按转染复数(MOI)1×105、1×106、1×107转染H9C2细胞,转染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9C2细胞中EGFP阳性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9-EGFP对H9C2细胞的转染效率。观察转染后细胞生长形态,并用AlamarBlue法检测rAAV9-EGFP对H9C2细胞增殖影响。结果:转染后第1天,MOI=1×106、1×107组中EGFP开始表达;第2天,MOI=1×105组开始表达,各组EGFP表达强度随MOI值的增高而增强,同时EGFP的表达强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转染后第4天达到高峰,此时流式细胞术检测rAAV9-EGFP对H9C2细胞的转染率分别为MOI=1×105组:(14.1±0.2)%、MOI=1×106组:(35.1±4.8)%、MOI=1×107组:(56.8±0.1)%。rAAV9-EGFP转染H9C2细胞后,细胞生长及形态正常,AlamarBlue法进一步检测表明转染组对H9C2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rAAV9-EGFP能够有效地转染H9C2细胞,且rAAV9-EGFP对H9C2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对比标准大骨瓣开颅(Standardlargecraniotomy)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后记录1、3、7d腰穿置管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值、脑脊液细胞数、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transcranialdopplersystem)监测脑血管痉挛等指标,根据主要并发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3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颅内压、脑脊液细胞数、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等指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d研究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根据鼓室积液物理特性区别处理伴发于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手术的伴发于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其鼓室积液物理特性进行区别处理.鼓室积液量多黏稠时,行鼓膜置管术;鼓室积液量少稀薄时,仅行鼓膜穿刺抽液.所有患者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鼓膜置管组167例... 相似文献
67.
宜昌市哮喘儿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宜昌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哮喘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寻求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宜昌市城区随机抽取5所幼儿园、10所中小学及5个社区,对其中90%以上儿童进行初筛问卷调查,筛选出疑似哮喘儿童,对其再次发放哮喘儿童调查问卷进一步调查,同时选取与哮喘儿童数量相近,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哮喘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问卷收回后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0份,收回10456份,应答率为95.1%。调查结果显示宜昌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47%,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P<0.05)。363例哮喘儿童中,107例患儿有药物过敏史,152例患儿有家族过敏史;儿童哮喘的好发季节和好发时辰均以无规律为主;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最常见的诱因,占93.1%;家族过敏史、抗生素早期使用史、房屋装修史和被动吸烟史是儿童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预防呼吸道感染可能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儿童早期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房屋装修次数和倡导患儿家长戒烟对儿童哮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测定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Protein 61,Cyr61)水平,分析其用于结直肠癌诊断和病理评估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yr61浓度,再用ROC曲线计算最佳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Cyr61在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分析Cyr61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究血清Cyr61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 CRC患者的血清Cyr6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Cyr61、CEA和CA19-9检测对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0.2%、48.2%和48.9%,Ⅲ-Ⅳ期血清Cyr61表达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血清Cyr61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结论血清Cyr61水平可作为CRC诊断的潜在标志物,且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Cyr61水平对结直肠癌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系统定量检测尿样本中HCMV并与短时培养快速诊断半定量法比较。方法根据HCMVul123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GAPDH为内参照校准所检测样本的细胞数,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系统,定量检测132份尿标本中HCMV拷贝数与短时培养结果比较,并同时分析19例接受更昔洛韦治疗前后尿排毒量的变化。结果132份尿标本实时定量PCR结果:短时培养(-)组HCMVDNA为(83±155)拷贝/5×105细胞(n=16例),( )组为(571±231)拷贝/5×105细胞(n=26例),( )组为(792±303)拷贝/5×105细胞(n=35例),( )组为(1126±416)拷贝/5×105细胞(n=16例),( )组为(2201±1043)拷贝/5×105细胞(n=9例);19例38份更昔洛韦治疗前后尿样本中3例治疗前后短时培养结果无改变,而实时定量结果明显改变。结论实时定量PCR法比短时培养法更适于评价抗病毒疗效,而短时培养法判断HCMV是否为活动感染优于实时定量PCR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PNS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1水平,分析与24 h尿蛋白定量间的关系。结果PNS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1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期肾炎型肾病组(NN)血清IL—1高于单纯型肾病组(SN)(P<0.01)。PNS血清IL-1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间呈明显正相关(r=0 758 P<0.01)。结论PNS患儿血清IL-1水平是升高的,IL-1可能在PNS发病中起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