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0篇 |
免费 | 526篇 |
国内免费 | 3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8篇 |
儿科学 | 89篇 |
妇产科学 | 34篇 |
基础医学 | 395篇 |
口腔科学 | 70篇 |
临床医学 | 757篇 |
内科学 | 511篇 |
皮肤病学 | 99篇 |
神经病学 | 124篇 |
特种医学 | 210篇 |
外科学 | 361篇 |
综合类 | 1608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733篇 |
眼科学 | 47篇 |
药学 | 814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540篇 |
肿瘤学 | 1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165篇 |
2021年 | 236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54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264篇 |
2013年 | 351篇 |
2012年 | 509篇 |
2011年 | 638篇 |
2010年 | 558篇 |
2009年 | 448篇 |
2008年 | 493篇 |
2007年 | 450篇 |
2006年 | 423篇 |
2005年 | 288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76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对人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的促进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胶质瘤SHG-44细胞分为对照组、吴茱萸碱组(根据吴茱萸碱浓度不同分为3个亚组),CCK-8法观察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瘤SHG-44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果吴茱萸碱对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的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吴茱萸碱作用浓度的递增,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递增;吴茱萸碱作用后可使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吴茱萸碱通过改变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抑制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女性膀胱癌患者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和开放膀胱全切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及肿瘤学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女性膀胱癌患者91例,将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以1 :1的比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与开放膀胱全切患者进行匹配,匹配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T分期及N分期,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围手术及肿瘤学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匹配前后两组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肿瘤特异生存时间(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匹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行开放膀胱全切术患者65例,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2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四分位距1869个月)。与开放膀胱全切组相比,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患者年龄更小(P<0.001),术前ASA评分更低(P=0.018),匹配后,22例开放膀胱全切患者与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前,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术中失血量更少(P=0.005),术中输血率更低(P<0.001),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P=0.03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15),两组间OS(P=0.698)、CSS(P=0.942)、PFS(P=0.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匹配后,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术中失血量仍较开放膀胱全切组更少(P=0.009),术中输血率更低(P=0.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40),但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OS(P=0.432)、CSS(P=0.429)、PFS(P=0.28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并不是女性膀胱癌患者OS(HR 1.134, 95%CI 0.335~3.835,P=0.839)、CSS(HR 1.051,95%CI 0.234~4.719,P=0.949)、PFS(HR 0.538,95%CI 0.138~2.095,P=0.371)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率低、围术期并发症少,但本研究并无证据表明女性膀胱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膀胱全切术的预后优于开放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非医学类海军院校学员对常见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为海军院校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9月至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用自行设计的无记名问卷对参与某次海上军事活动的4所非医学类海军院校学员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342份,回收342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27份,有效率为95.61%。常见急救知识总分为18分,总体得分为9(7,10)分,急救技能(共5分)、常见急症和创伤的救治(共6分)、环境性急症的处置(共7分)得分分别为2(2,3)分、3(2,4)分、3(3,4)分。不同院校学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过急救知识的学员对于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未学习过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军龄的学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与调查者中绝大部分(274/327,83.79%)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知识,同时90.21%(295/327)的学员希望通过面对面授课进行急救知识学习。结论 非医学类海军院校学员对常见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缺乏有效培养方案,应针对海军院校在校学员特点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64.
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取60具骶骨干标本及26具完整骨盆标本,测量S1棘突与S1后孔同位置关系、骶前区血管、骶神经及梨状肌之间关系;对14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在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的同时,又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观察神经走向及眦领关系。11例行自行设计的后略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3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S1棘突于S1后孔中上1/3者占90%,骶前区主要血管有骶外侧动静脉和骶外侧血管、骶正中血管及臀上血管进入骶前孔的分支。血管位于骶丛神经腹侧,骶外侧斑管距离S1前孔大于10mm,S2前孔大于5mm。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可以显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眦领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神经根走行改变(13例),损伤处神经很周围脂肪消失(11例),神经根管狭窄(10例)。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1个月,术后改善情况,优9例,无变化1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及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是针对骶神经管、骶前孔处神经损伤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5.
66.
急诊介入栓塞止血治疗产后大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的价值。方法:本组27例产后大出血,出血量1000-5000ml,出血原因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宫颈妊娠,产后,胎盘粘连和滞留,宫缩乏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凝血功能联障碍等,多数患者为复合笥因素。经临床紧急抢救,输血,抗体克,清宫,使用宫缩剂,止血剂,缝合或(和)阴道填塞止血等处理,难于控制出血者急诊介入栓塞止血,采用超选择髂内动脉前支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用明胶海绵条或碎片栓塞靶动脉。结果:插管成功率96.3%,发现1例异位子宫动脉。栓塞后立即止血22例(81.5%),渐止血4例(14.81%),总有效率96.3%。8例合并产后DIC,其中1例伴有多脏器损伤;11例失血性休克均抢救成功。1例插管未找到子宫动脉,而改作子宫切除术。本组无栓塞并发症及病死率。结论:急诊介入栓塞止血是抢救危及生命的产后大出血的理想方法,不仅能抢救产妇的生命,而且能保留产妇子宫,对抢救产后DIC也有良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总结毛母质瘤的CT和MRI表现,并揭示其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17个毛母质瘤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4个病灶行影像检查,其中6个病灶行CT平扫,1个行CT增强扫描,7个行MR平扫。结果 肿瘤发生于头颈部13个(耳周5个,头皮5个,耳垂1个,颌面部1个,颈部1个),躯干3个,下肢1个。行影像检查的14个病灶均位于皮下脂肪层,其中13个边界清楚,多与皮肤关系密切,肿瘤的最长径6~51 mm。CT表现:6个病灶为软组织肿块,密度与肌肉相近,其中5个病灶内可见钙化,另1个病灶表现为完全钙化;行增强扫描的1个病灶呈中度强化。MR表现:头颈部毛母质瘤中,4个T1WI呈均匀等肌肉信号,4个T2WI信号不均匀,5个T2WI抑脂序列见环状高信号,其中3个病灶内可见网状高信号。结论 毛母质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内可见不同类型的钙化;MRI上T2WI和T2WI+FS呈特征性的网状和环状高信号表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究基于增强T1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纹理分析在鉴别儿童鞍区生殖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的可行性,评价它们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生殖细胞瘤38例,星形细胞瘤40例,采用LIFEx 3.4软件在增强T1WI及ADC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ROI),经软件自动计算得到共39个参数,并对两组间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增强T1WI图像中17个纹理参数在两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生殖细胞瘤的11个参数高于星形细胞瘤,其余6个参数值低于星形细胞瘤。ADC图像中,13个纹理参数有差异,生殖细胞瘤的10个参数高于星形细胞瘤,其余3个参数值低于星形细胞瘤。ROC曲线显示增强T1WI图像中,以灰度行程矩阵(GLRIM)中参数行程百分比(RP)鉴别鞍区生殖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44),截断值为0.923,...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0只清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n=40只),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B组,给予等量的银杏叶提取物,n=40只),每组再分4个亚组,即再灌注后1、3、6、24h组,每个亚组10只.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胶质纤维相关蛋白(GFAP)在血清中的浓度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果 HE染色:A组发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细胞坏死、凋亡以及神经细胞外形难以辨认,大部分细胞结构消失.B组形态相对正常,损伤较A组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FAP的血清浓度升高,再灌注后各时间点(1、3、6、24h)B组GFAP的血清浓度(275.29±112.72、308.72±124.11、372.56±185.62、452.12±145.26) ng/L显著低于A组(437.17±152.26、490.27±198.37、583.45±201.42、656.26±256.36) ng/L(P<0.05).RT-PCR检测显示bax mRNA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B组(0.256±0.018、0.302±0.023、0.417±0.034、0.527±0.052)显著低于A组(0.333±0.021、0.452±0.037、0.587±0.052、0.726±0.046) (P <0.05).结论 bax、GFA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形成机制.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抑制GFAP的生成以及减少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对大鼠缺血脑组织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