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59篇 |
免费 | 554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1篇 |
儿科学 | 163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572篇 |
口腔科学 | 127篇 |
临床医学 | 474篇 |
内科学 | 778篇 |
皮肤病学 | 59篇 |
神经病学 | 240篇 |
特种医学 | 288篇 |
外科学 | 454篇 |
综合类 | 989篇 |
一般理论 | 9篇 |
预防医学 | 477篇 |
眼科学 | 76篇 |
药学 | 622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512篇 |
肿瘤学 | 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154篇 |
2021年 | 197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86篇 |
2014年 | 219篇 |
2013年 | 271篇 |
2012年 | 396篇 |
2011年 | 364篇 |
2010年 | 350篇 |
2009年 | 299篇 |
2008年 | 352篇 |
2007年 | 312篇 |
2006年 | 302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6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66篇 |
1985年 | 46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27篇 |
1979年 | 40篇 |
1978年 | 23篇 |
1977年 | 24篇 |
1976年 | 23篇 |
1975年 | 24篇 |
1974年 | 28篇 |
1973年 | 25篇 |
1971年 | 2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脊柱融合术后髋关节疼痛与脊柱-骨盆-髋关节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9年12月~2015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长节段脊柱融合固定手术(融合节段数≥4,下端固定至骶髂骨)、术前无髋部疼痛或髋臼发育不良、临床资料完整、随访2年以上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76例,根据末次随访是否有髋部疼痛分为疼痛组及对照组,其中疼痛组34例,对照组4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融合节段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是否行第二骶椎骶髂(sacral-2 alar iliac,S2AI)螺钉固定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疼痛组末次随访髋部疼痛VAS评分;在骨盆正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髋臼覆盖率、tonnis角、中心边缘角(CE角),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和记录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Cobb角、冠状位平衡(coronal vertical axis,CVA)、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Person相关性检验等方法进行两组间参数变化的比较及疼痛组髋臼覆盖率、tonnis角、CE角变化量与LL、SS、PI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疼痛组末次随访时髋部疼痛VAS评分3.9±1.4分(2~7分);两组间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臼覆盖率的变化、CE角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tonnis角、LL、SS、PI、CVA、SVA、Cobb角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臼覆盖率的变化与LL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SS、PI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CE角、tonnis角与LL、SS、PI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脊柱融合术后髋部疼痛与髋臼覆盖率及CE角变化相关,且髋臼覆盖率变化与LL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腰围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间的因果关系。 方法 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选择相互独立且与腰围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Wald比值法、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以及加权中位数法等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以比值比(OR值)作为评价指标对腰围与冠心病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 本研究利用样本量为232 101关于腰围的欧洲人群数据库,与样本量为86 995关于冠心病的欧洲人群数据库,选择其中的39个SNP作为工具变量。运用上述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得出的因果效应估计值相近,其中IVW法的OR值为1.531(95%CI: 1.248~1.877; P<0.001),MR-Egger回归结果表明遗传多效性不会对结果造成偏倚(截距=0.003,P=0.768)。 结论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腰围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间呈正向因果关系,即腰围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12.5 cm)会导致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约50%。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的癌痛缓解情况,评价粒子植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8例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伴癌痛患者,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病灶。随访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率,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阿片类止痛药使用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后1周、1月及3月,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2.1%(23/28)、67.9%(19/28)、57.1%(16/28)。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3±1.2)、(2.9±1.5)、(4.1±1.4)分,明显低于术前基线水平[(7.2±1.1)分]。阿片类止痛药使用量明显降低(P<0.01),总体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改善(P<0.01)。近期不良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可以有效缓解胰腺癌患者疼痛状况,明显改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构建颈椎单侧半椎板以及不同程度小关节切除的动物模型,分析单侧半椎板以及不同程度小关节切除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只实验羊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实施C4-C6右侧半椎板切除术,C组实施C4-C6 右侧半椎板+50%右侧C4-C5小关节切除术,D组实施C4-C6右侧半椎板+100%右侧C4-C5小关节切除术,各组常规饲养24周后处死并获得新鲜颈椎标本。比较术后24周生物力学改变: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模拟生理活动状态对A、B、C和D组颈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并比较颈椎活动度差异。结果:(1)术后24周颈椎总活动度:D组在屈伸下的活动度(60.2° ±8.6°)显著大于A组(40.7°±6.4°)和B组(41.2°±13.1°);D组在侧弯状态下的活动度(81.5°±15.7°)显著大于A组(56.7°±12.2°)和B组(57.7°±12.8°);D组在旋转状态下的活动度(38.5°±17.5°)较A组(26.4°±9.9°)和B组(27.1°±10.9°)无明显增加;C组在屈伸状态的活动度(44.1°±11.7°)、侧弯状态下的活动度(73.6°±11.4°)及旋转状态下的活动度(31.3°±11.5°)较A组和B组无明显增加;(2)术后24周节段间活动度:D组在屈伸状态下的C4-C5活动度(20.3°±4.6°)显著大于A组(11.7°±3.4°)和B组(11.9°±2.1°),在侧弯状态下的C4-C5活动度(26.8°±3.5°)显著大于A组(15.2°±3.1°)和B组(16.2°±3.2°),在旋转状态下的C4-C5活动度(15.2°±3.5°)显著大于A组(6.6°±2.3°)和B组(7.1°±1.9°);C组在侧弯状态下的C4-C5活动度(21.2°±4.1°)显著大于A组和B组,在屈伸状态下的C4-C5活动度(15.7°±3.7°)及旋转状态下的C4-C5活动度(10.3°±3.1°)较A组和B组无明显增加。结论:单纯半椎板切除术不影响颈椎稳定性,半椎板合并50%同侧小关节切除不影响术后远期的颈椎稳定性,半椎板合并100%同侧小关节切除会明显降低术后远期在侧弯和屈伸下的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硫酸镁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阻力、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医院治疗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4例患儿为探究组,采用硫酸镁雾化吸入辅助常规治疗,44例患儿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3,NLRP3)、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气道阻力指标:近端气道黏性阻力(R20)、气道总阻抗(Z5)、气道总黏性阻力(R5)、肺神经源性P物质水平;肺功能指标:有效呼吸道阻力(Ref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lncRNA H19(H19)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中的临床意义以及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重组人Smad3蛋白(SMAD family member 3,Smad3)信号通路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327例HF患者(研究组)以及50例性别与年龄匹配的单纯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分析H19在HF中的表达以及其临床意义。分离1~2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构建H19低表达载体(si-H19)和TGF-β1过表达载体(pcDNA3.1),探究H19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 在HF患者中H19也出现表达水平上升,并且对HF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74,并且H19是HF的独立危险因素。沉默H19后,TGF-β1/Smad3通路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均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过表达TGF-β1仅部分恢复了沉默H19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 H19... 相似文献
47.
黄芪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以及中药黄芪的抗氧化作用.方法:47例PN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激素和激素加黄芪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及红细胞丙二醛(MDA)浓度、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维生素E(Vit E)的含量和主要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NS患者MDA浓度增高, SOD 、GSH-px活性和Vit E含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A组氧化应激指标无显著性改变,B组患者MDA浓度降低,SOD 、GSH-px活性增加(P<0.05).结论:PNS患者氧化应激增强,中药黄芪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应用自制神经束内电极建立获取残肢神经信息源方法,探索神经信号支配运动机制。方法 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外部绝缘的直径60μm的95%铂5%铱合金丝直接插入残肢上臂三大神经一神经束中作为记录电极。远端连接肌电图仪,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用脑意识幻想患侧已失去手各组动作,记录电信号。结果 当患者用脑意识控制幻想患肢动作时,肌电图仪可同步显示实时神经信息电信号。结论 神经束内电极可稳定获取外周神经电信号提供更多的信息源。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踝关节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10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66例中踝关节发育不良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4.5~59岁,平均52.7岁。幼儿时有外伤史4例,不明2例,病程5~11年。结果 6例6踝获6~11年随访,平均8年4个月。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术前踝关节功能平均36分(30~40分)4例,17分(0~29)2例;术后优(85~100分)3例,良(75~84分)3例,均无疼痛。仅1例作了步态分析,术前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8%),术后正常步态(站立相15%~45%周期内)。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0.
目的:总结高龄T3期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并输尿管皮肤造瘘的经验。方法:2004~2011年,47例超过75岁T3期膀胱肿瘤患者接受全膀胱切除并输尿管皮肤造瘘,9例为初发,38例为复发肿瘤,既往平均手术次数(2.7±1.7)次。25例(53.2%)合并有其他器官的慢性疾病。所有患者于术中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清扫,1例因尿道腔内肿瘤生长行尿道全切除并阴道前壁部分切除。术后输尿管内留置F7单J支架管并定期更换。以QLQ-C30(v3.0)中文版量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平均时间(266±33)min,围手术期平均输血(728±309)ml。术后病理分级T2b2例,T3a26例,T3b15例,T4a4例,N214例,N31例。随访11~67个月,平均(32.4±15.1)个月。23例(48.9%)术后3~36个月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24例(40.4%)随访中死亡,17例死于肿瘤转移,7例死于非肿瘤相关原因。23例生存至今,19例(40.4%)无瘤生存15~67个月,平均(41.5±16.2)个月,4例(8.5%)带瘤生存19~30个月。17例(36.2%)出现并发症:7例单侧肾功能下降,1例双侧肾功能减退。11例经历至少1次肾盂肾炎(2例合并单侧肾功能减退)。32例完成术后6个月QLQ-C30测定,22例完成术后12个月测定,经统计检验,术后6个月患者情绪功能改变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的主观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与术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T3期膀胱肿瘤患者可耐受全膀胱切除,应于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区域,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对于高龄患者,输尿管皮肤造瘘并于输尿管内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是全膀胱切除后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且处理简单的尿流改道方式。全膀胱切除术对提高高龄T3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主观健康状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