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17篇
  免费   9034篇
  国内免费   5134篇
耳鼻咽喉   774篇
儿科学   1401篇
妇产科学   773篇
基础医学   6192篇
口腔科学   1653篇
临床医学   10285篇
内科学   8544篇
皮肤病学   765篇
神经病学   2244篇
特种医学   28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6860篇
综合类   20553篇
现状与发展   2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376篇
眼科学   1699篇
药学   10075篇
  121篇
中国医学   8039篇
肿瘤学   4893篇
  2024年   352篇
  2023年   1339篇
  2022年   3197篇
  2021年   4292篇
  2020年   3628篇
  2019年   2196篇
  2018年   2270篇
  2017年   2622篇
  2016年   2166篇
  2015年   3832篇
  2014年   4693篇
  2013年   5298篇
  2012年   7556篇
  2011年   7825篇
  2010年   6406篇
  2009年   5437篇
  2008年   5550篇
  2007年   5370篇
  2006年   4762篇
  2005年   3921篇
  2004年   2673篇
  2003年   2244篇
  2002年   1723篇
  2001年   1487篇
  2000年   1260篇
  1999年   909篇
  1998年   450篇
  1997年   456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3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西京医院进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 64例 ,照射剂量DT64~ 70Gy ,进行前瞻性研究 ,对其治疗前活检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 ,计数其阳性细胞数 ,并计算阳性率 ,观察其阳性率与食管癌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CNA阳性率 5 1%~ 67 1% ,中央值 3 2 0 % ,PCNA阳性率 >40 %者较低于此值者预后明显差。p16在低分化癌中较高分化癌阳性表达率低 ,且随着病期的进展阳性表达率降低 ,P <0 0 5 ;Ki 67与近期疗效及预后未见明显差异。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PCNA阳性率是判断放疗疗效有意义的指标 ,且与p16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癌放疗前恶性程度评定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谢传高  徐选福  杜勤  蔡建庭  钱可大 《肿瘤》2004,24(4):333-335
目的观察二氯化钴(CoCl2)诱发缺氧对胰腺癌PC-3细胞系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在PC-3细胞系中的表达,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测CoCl2与NF-κB表达间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胰腺癌PC-3细胞系中存在NF-κB的表达,CoCl2可上调细胞中NF-κB的表达,并且其和NF-κB表达间体现出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的依赖性关系.结论胰腺癌PC-3细胞系中存在着NF-κB的表达,通过CoCl2诱导缺氧可以上调NF-κB在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3.
表达FasL的肝癌细胞通过Fas/FasL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平  张柏和  卫立辛  吴孟超 《肿瘤》2004,24(5):437-439
目的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FasL阳性表达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比FasL阴性区高,推测肿瘤细胞可通过增加FasL表达来促使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本实验在体外验证肝癌细胞是否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方法选择FasL表达阳性的肝癌细胞(效应细胞)与对Fas介导凋亡敏感的活化T淋巴细胞共培养,取3种效靶比20:1,10:1,5:1.生长曲线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观察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细胞接种浓度为0(对照),0.5×105/ml,1×105/ml,2×105/ml时,T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80±0.21%,5.49±0.17%,11.18±0.14%,18.22±0.11%.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肝癌细胞接种浓度为0(对照),0.5×105/m1,1×105/ml,2×105/ml时,T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58±0.12%,5.22±0.13%,9.74±0.21%,19.33±0.18%.3种效靶比条件下,肝癌均能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肝癌接种浓度的升高及培养时间的延长,T淋巴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每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结论肝癌细胞可以通过Fas系统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这为肝癌的免疫逃逸和反攻击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121例大肠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uPA、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测定。结果uPA、uPAR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4%和48%。uPA和uPAR高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nm23H1基因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大肠癌中uPA和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uPA、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检测uPA和nm23H1表达状况,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95.
121例宫颈癌根治术近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121例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其中临床分期Ⅰ a期19例,Ⅰ b期62例,Ⅱa期34例,Ⅱb期6例.其中宫颈鳞癌111例(91.7%),其它类型10例(8.3%).[结果]常见的近期手术并发症为泌尿系统并发症,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2.4%,尿潴留发生率为9.1%.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而无股静脉血栓、尿瘘、盆腔感染发生.[结论]熟悉盆腔解剖,提高手术熟练程度,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护理,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前兆表现,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中山市1970年~1999年喉癌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970-1999年期间中山市喉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市1970—1999年期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喉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发病粗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1995~1999年期间中山市喉癌男、女与合计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5.83/105、0.67/105、2.97/10^5,且1970—1999年期间其发病率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与国外相比,虽然中山市喉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与同期中国农村试点相比,则处于较高水平,提示中山市应加强喉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997.
Cyclin D1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胃癌分型、分期、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期胃癌共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组织中cyclin D1和VEGF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47.4%)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0.0%);cyclin D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及TNM分期无关。胃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77.2%)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5.0%);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TNM分期均密切相关。在胃癌组织中,cyclin D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yclin D1、VEGF均阳性组以Ⅲb期和Ⅳ期患者多,cyclin D1、VEGF均阴性组以Ⅰa Ⅰb和Ⅱ Ⅲa期患者多。结论 cyclin D1过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是胃癌发生过程中1个较早期的分子事件。VEGF促进胃癌的增长,促使肿瘤向黏膜深层浸润并向远处转移。cyclin D1和VEGF在胃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其表达与TNM分期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手术治疗及评估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白藜芦醇通过Fas依赖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WrightGiemsa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细胞周期分析法检测K562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Fas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白藜芦醇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DNA电泳可见明显的梯状条带;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数明显增多,出现S/G2期阻滞。4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48h到72h后,Fas阳性率由4.1%上升到45.6%;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活性明显增强。结论白藜芦醇通过Fas依赖性Caspase-3激活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9.
头颈部神经鞘瘤2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头颈部神经鞘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1969年7月~2002年9月共收治头颈部神经鞘瘤342例,占全身神经鞘瘤的58.6%(342/584),随访275例,随访率80.4%.结果:术前诊断为神经鞘瘤者仅为184例,误诊率为33.1%(91/275).本组7例复发(包括3例恶性),肿瘤发生最多的神经为交感神经、臂丛神经和迷走神经.结论:神经鞘瘤60.0%左右发生在头颈部.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极少(3/275).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恶性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收治Ⅱ~Ⅲ期直肠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术前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每组39例.采用常规放疗方法,剂量为DT 50 Gy/5周,照射后4~5周行根治性手术.结果术前放疗组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轻度反应者4例,中度反应者15例,重度反应者17例,肿瘤细胞消失者3例;临床分期变化:T期下降17例,占43.6%,N期下降7例,占33.3%.术前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4%和35.9%,差异有显著性(P=0.039);术前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7.9%和41.0%,差异有显著性(P=0.015);术前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53.8%和59.0%、35.9%,差异有显著性(P=0.034).术前放疗组的急性放疗反应可耐受,亦未出现由放疗造成的远期并发症.结论术前放疗可降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急性放疗反应可耐受,并不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