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62篇 |
免费 | 384篇 |
国内免费 | 2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56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458篇 |
口腔科学 | 123篇 |
临床医学 | 586篇 |
内科学 | 334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77篇 |
特种医学 | 195篇 |
外科学 | 442篇 |
综合类 | 1125篇 |
预防医学 | 359篇 |
眼科学 | 87篇 |
药学 | 494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462篇 |
肿瘤学 | 2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133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247篇 |
2013年 | 279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362篇 |
2010年 | 357篇 |
2009年 | 345篇 |
2008年 | 323篇 |
2007年 | 346篇 |
2006年 | 294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4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及饮食控制对以超重或肥胖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及高危者的治疗改善作用。方法:以超重或肥胖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及高危者共197例.进行6周运动训练及饮食控制治疗.观察治疗后代谢综合征各组成成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受试者具有的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的个数明显减少(P〈0.001)。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提高(P=0.001)。患者组改善较高危组明显(P〈0.001)。结论:对于以肥胖或超重为基础、年龄较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和高危者,短期低能量饮食配合中等强度规律运动.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探讨内镜下剥离/切除治疗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D-NEN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83例D-NE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剥离组(41例)和切除组(42例).切除组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剥离组则开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MD)治疗.比... 相似文献
943.
二甲基亚砜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分化诱导剂及端粒酶抑制剂二甲基亚砜 (dimethylsulfoxide ,DMSO)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本研究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弃原培养液 ,加无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 ,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DMSO 5、10、2 0、4 0mL·L-1分别作用于人RPE细胞 2 4、4 8、72、96h ,用MTT法检测DMSO对hRPE细胞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DMSO对hRPE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10mL·L-1DMSO处理的hRPE细胞从作用 4 8h开始 ,OD值 ( 0 .5 37± 0 .0 10 )小于对照组 ( 0 .6 4 7± 0 .0 2 2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且随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 ,抑制越显著。流式细胞仪检测 2 0mL·L-1DMSO作用 72h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 ,G1期细胞由4 1 31%增加至 5 9.6 5 % ,S期由 32 .0 9%减至 2 1.2 1% ,G2 期由 2 6 .6 5 %减至 19 14 % ,细胞生长被阻滞在G1期 ,生长受到抑制。结论 DMSO能阻滞hRPE细胞于G1期 ,抑制hRPE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44.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 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分成 7组 :正常组和再灌注 0、2、6、12、2 4、4 8h组 ,每组 10只。用眼内灌注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制作大鼠视网膜冰冻及石蜡切片 ,分别作免疫组化SP染色和常规HE染色 ,并对SP染色结果作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ICAM 1在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微量表达 ,缺血 6 0min后 ,ICAM 1表达上调 ,至再灌注2 4h达高峰 ,在再灌注 4 8h仍维持较高水平。再灌注 6h ,视网膜开始有白细胞浸润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多 ,再灌注 2 4、4 8h组 ,视网膜中发现较多浸润的白细胞。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早期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上调 ,继而 ,视网膜中白细胞浸润增多 ,这一过程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4 5例 4 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5例 2 5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 ,2 0例 2 0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 3月 ,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最佳矫正视力 0 .0 1~ 0 .1者 6眼 ,0 .2~ 0 .3者 18眼 ,0 .4~ 1.0者 2 1眼 ,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 3眼 ,黄斑区视网膜水肿 3眼 ,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 11眼 ,需Nd :YAG激光治疗 ,黄斑裂孔重新裂开 2眼。结论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 ,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讨氯化铯(CsCl)一种非选择性的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的阳离子通道(HCN通道)阻断剂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模型上,连续2wk给予CsCl(200、400mg·kg-1,ig),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成绩,实验结束后动物处死取脑测定海马组织MDA的含量,SOD、tNOS和iNOS的活性。采用离体海马脑片培养,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测定CsCl(0.2,2,20mmol.L-1)对脑片培养液中谷氨酸、甘氨酸和牛磺酸释放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组相比,CsCl组小鼠的游泳距离延长(P<0.05),海马组织MDA的含量,SOD、tNOS和iNOS的活性无明显改变.在离体海马脑片培养实验,CsC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谷氨酸的释放(P<0.05);对其它氨基酸的释放没有影响。结论提示CsCl可损伤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海马谷氨酸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47.
目的为了减轻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观察了一种新的给药方式—肾脏脂肪囊内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16例经肾活检证实为原发及继发肾小球肾炎患者,B超引导下向每侧肾脂肪囊内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mg,2次/周,共16次,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尿蛋白、血压、体质量、血清尿素氮、血浆白蛋白及肌酐变化。结果216例患者中200例患者尿蛋白明显减少或转阴(P<0·005),未发现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结论肾囊内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为有效的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方法,且避免了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4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苦参丸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当归苦参丸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Phenemonex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三氟醋酸溶液(5:9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8nm,柱温:35℃。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2~0.3584μg(r=0.9990)和0.1924~1.346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3%,100.1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高,且样品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当归苦参丸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49.
透明角膜切口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34眼高度近视患者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数。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月,5眼出现轻度后囊混浊,未发现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在具备熟练的超声乳化技术前提下,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近视眼前后角膜波前像差与角膜切除量和切除深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LASIK治疗的160例近视眼患者(246眼)。使用Optikon-2000SpA角膜地形图仪和Keratron-Scout图像处理器,摄取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角膜波前像差。按照角膜切除直径和深度分组,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切除区的增大(5.5~7.0mm),术后像差发生显著性变化的项数逐渐减少。在切除区直径相同组,6mm检测区所显示的像差发生显著性变化的项数多于3mm检测区所显示的情况。随着切除区深度的增加(40~110μm),像差发生显著性变化的项数逐渐增加。在相同切除深度组,6mm检测区所显示的像差发生显著性变化的项数多于3mm检测区所显示的情况。结论近视眼接受常规的LASIK手术治疗后,高阶像差的增大有多种原因,主要受切除深度和切除直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