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9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239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457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585篇
内科学   334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195篇
外科学   442篇
综合类   1122篇
预防医学   358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494篇
  5篇
中国医学   461篇
肿瘤学   20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肾癌相关新基因GYLZ-RCC18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GYLZ-RCC18在肾癌和正常肾细胞系中的表达,将第一编码区起始处的20个碱基的反义和正义寡核苷酸导入肾癌细胞系GRC-1,连续观察对肾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死亡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GYLZ-RCC18在肾癌细胞系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细胞系;导入GYLZ-RCC18反义寡核苷酸后,GRC-1细胞的核分裂可明显减少,导致GRC-1细胞死亡,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活性,并可特异诱导GRC-1连续凋亡。结论:GYLZ-RCC18是肾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癌基因,其表达可促进肾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通过抗癌细胞死亡和凋亡机制对癌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尿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尿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出现首发症状后48h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41例(轻型29例、重症12例)及对照组11例,在入院时、24h、48h及72h取尿样测定TAP浓度,同时对每个患者在入院后48h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入院时重症组尿TAP值(95nmol/L)高于轻型组(20nmol/L,P<0.005)及对照组(15nmol/L,P<0.005)。入院时尿中TAP值≥35nmol/L预测SA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7%和91.7%,而APACHEⅡ≥9诊断SA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仅为72.7%和75.0%。90%的患者可通过TAP预测AP的严重程度,而APACHEⅡ评分仅能对73%的患者进行正确评价。结论 首发症状出现后48h内入院的AP患者尿中TAP浓度可早期预测SAP。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阻钉技术对交锁髓内钉断钉的预防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8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长骨干骨折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1~65岁,平均34岁。其中股骨骨折26例,胫骨骨折30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中部横断骨折10例,中部短斜形骨折11例,中部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20例,远、近1/3骨干骨折15例。前期32例患者采用常规的交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组),后期24例中部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及远、近1/3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配合阻钉固定骨折(组)。结果获随访12~21个月,平均16个月。组3例患者骨折未愈合,其中1例股骨中部长斜形骨折主钉在骨折线附近断裂,另2例胫骨远1/3骨折主钉在靠近骨折端的第1个锁钉孔处断裂;其余患者术后6~12个月获骨性愈合,但骨折处出现较多骨痂。组患者于术后3~8个月获骨性愈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断钉发生。结论阻钉技术配合交锁髓内钉应用可明显增强骨折断端稳定性,减少断钉发生。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与幽门区局部神经递质一氧化氮的变化对应激性溃疡发病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冷束缚应激方法复制应激性溃疡的动物模型,将60只成年SD大鼠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对照组10只,溃疡组30只,用于观测影响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第2部分: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预处理组10只(L—NAME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10只(生理盐水组),用于观测幽门区局部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分别检测各组胃内胆汁酸浓度、胃黏膜溃疡指数(Guth评分)以及胃内pH值,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幽门区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溃疡组应激结束后1h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2h胃内胆汁酸浓度和pH值均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4h胃内溃疡指数达到峰值(P〈0.01)。L-NAME组的胃内胆汁酸浓度、溃疡指数及一氧化氮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P〈0.05),而胃内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与胆汁酸浓度呈正相关(r=0.715,F=12.55,P=0.017)。结论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变化与胆汁的返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L—NAME的幽门区局部干预使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减少,幽门松弛程度降低,胆汁返流量也随之减少,进而降低溃疡指数,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小剂量纳洛酮静脉注射未能减轻吗啡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术后吗啡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加用小剂量的纳洛酮对镇痛效果、吗啡用药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下肢骨科手术92例,在所有入选病人中,有3例结果显示可疑而退出.所有病人都在L2~3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后立即开始PCIA.依用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三组:Ⅰ组(29例),吗啡复合纳洛酮1组,两药浓度比为1 600:1;Ⅱ组(32例),吗啡复合纳洛酮2组,浓度比为2 000:1;Ⅲ组(28例),单纯吗啡作为对照.各组静脉泵中的吗啡浓度相同为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80 mg吗啡.镇痛泵的设定参数为:PCA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8 min,无背景剂量.记录术前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记录启动PCA泵前后病人的SpO2,术后2、6、24 h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吗啡的消耗量及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和各处理药物的用量.结果 根据实际进入的89例研究结果显示各组无论在吗啡的消耗量还是在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Ⅰ组、Ⅱ组和Ⅲ组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58.6%、65.6%和64.2%,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1%、34.3%和35.7%,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41.3%、40.6%和42.8%,另外各组需要应用补救药物的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术后吗啡PCIA治疗药液中加入小剂量纳洛酮对减少吗啡消耗量,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6.
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demographic data as well as other relevant data pertaining to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maxillofacial injury in a Malaysian government regional hospital. Study Design: Medical records of 313 patients who sustained maxillofacial injury treated in Kajang Hospital, Selangor, Malaysia over a 5-year period (1998–2002) were collected. Data regarding age, gender and race, etiology of injury, site of injury, other associated injuries and treatment undertake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wo hundred and forty-nine male (79.6%) and 64 female patients (20.4%) were treated for maxillofacial trauma. The patients' age range from 1 to 67 years old, with a median age of 23 years old. A high number of Malays (60.1%) sustained maxillofacial injury, followed by Indians (16%), Chinese (13.4%) and other races (10.5%). Road traffic accident was the main etiology for maxillofacial injury with 230 cases (73.5%), followed by fall (16.6%), assault (5.4%), industrial accident (2.6%), sports injuries (0.6%) and others (1.3%). Mandibular fractures were the most common, occurring in 83.1% of the cases while the midfacial fractures accounted for 16.9%.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88.1%) and 11.9% underwen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nclusion: Road traffic accident involving motorcyclists was the main cause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in Malaysia. The most common facial fracture was the mandibular fracture. Non-surgical manipulation of fracture was the most common treatment carried out in this hospital.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P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CT三维重建和MRI)判断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颈椎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5±3.2)分提高至(13.2±2.1)分;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破裂,二期拆除TARP改为后路枕颈固定,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结论按常规方法不能完成充分松解的由陈旧性骨痂和瘢痕等因素造成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可以获得彻底松解,再行TARP内固定术即可完成寰枢关节的完全复位,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48.
额部扩张皮瓣的手术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额部扩张皮瓣的手术设计。方法 对121例额、颞部瘢痕、斑痣、血管瘤等皮肤病变切除后的患者采用额部扩张皮瓣进行修复,并比较滑行皮瓣、易位皮瓣及旋转皮瓣的手术效果。结果 115例患者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修复后皮肤弹性良好、颜色较理想、瘢痕较细小;4例患者扩张皮瓣的远端有0.5~1.0cm的坏死,行Ⅱ期瘢痕切除缝合术;2例患者有单侧眉上提,半年后好转。结论 易位皮瓣术后瘢痕明显,尽量少用或不用;旋转皮瓣可以充分利用扩张后“过剩”的皮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额部皮瓣设计方法。对皮瓣的周密设计并了解不同皮瓣的优缺点。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9.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模型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杂种犬 17条 ,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第 1期单行股薄肌原位游离 ,实验组术后行电刺激连续 6周 ;2组第 2期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肛门 股薄肌原位肛门括约肌重建 ,术后 2周测量基础新肛压、功能性新肛压和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 ,取肌肉样本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I型纤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两组间基础肛压、基础新肛压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功能性新肛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实验组的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更平缓 ,平台期更长。结论 经过长期电刺激后 ,股薄肌纤维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抗疲劳性改善 ,可替代括约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0.
烧伤后下肢严重瘢痕挛缩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烧伤后下肢严重瘢痕挛缩的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 视挛缩程度切除 6 0例烧伤后下肢严重瘢痕挛缩患者的、踝部瘢痕组织 ,用牵引、植皮等方法修复挛缩畸形。 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持续牵引、植皮后 ,患部活动功能均获得恢复。 结论 严重关节挛缩畸形的患者采用瘢痕切开松解、持续牵引的方法治疗 ,无需行肌腱移植与延长术 ,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