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63篇 |
免费 | 376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56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458篇 |
口腔科学 | 123篇 |
临床医学 | 585篇 |
内科学 | 334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77篇 |
特种医学 | 195篇 |
外科学 | 442篇 |
综合类 | 1123篇 |
预防医学 | 359篇 |
眼科学 | 87篇 |
药学 | 494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462篇 |
肿瘤学 | 2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133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247篇 |
2013年 | 279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362篇 |
2010年 | 357篇 |
2009年 | 345篇 |
2008年 | 323篇 |
2007年 | 346篇 |
2006年 | 294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檗碱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内膜增生和巨噬细胞趋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内膜中膜比和巨噬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正常组每天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普通饲料喂养,对照组高脂喂养,1周后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并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小檗碱干预组高脂喂养,1周后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并肌肉注射小檗碱,5周时取手术侧的颈动脉做弹力纤维染色,计算内膜中膜比;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变化,计算巨噬细胞的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中膜萎缩变薄,经计算I/M为1.20±0.007,小檗碱组的I/M为0.65±0.008。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内膜下和中膜有大量巨噬细胞,小檗碱干预组内膜和中膜下也可以见有巨噬细胞沉积,通过计算巨噬细胞阳性率,小檗碱干预组的巨噬细胞阳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檗碱可以降低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血管内膜厚度、减少粥样斑块中的巨噬细胞数目,从而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2.
控制性低压灌注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磷酸化Akt和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压灌注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磷酸化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6只,3月龄,体重2.0 ~ 2.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控制性低压灌注组(LP组).I/R组和LP组采用在肾动脉下水平阻断腹主动脉25min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LP组再灌注10 min期间维持腹主动脉远端血压45~55 mm Hg.分别于再灌注1、3、7、28 d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功能.每组于再灌注1d时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测定p-Akt、p-ERK1/2表达及神经元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电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p-Akt和p-ERK1/2表达上调,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P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Akt和p-ERK1/2表达上调,凋亡指数降低(P<0.05).LP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轻于I/R组.结论 控制性低压灌注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激活Akt及ERK1/2,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不同的灭菌方法对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进行酒精浸泡、环氧乙烷、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进行灭菌处理后,用细菌培养检测灭菌效果,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从而观察缝线的降解性,用拉伸试验测定缝线的力学特性。结果:①酒精浸泡灭菌组有10%检出细菌,环氧乙烷及紫外线灭菌组未检出细菌;②紫外线照射灭菌和酒精浸泡灭菌组可使缝线黏度下降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环氧乙烷对缝线黏度下降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③经酒精和紫外线灭菌后缝线的断裂强度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缝线的断裂强度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经紫外线灭菌后缝线的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经酒精和环氧乙烷灭菌后缝线的断裂伸长率无明显降低。结论:环氧乙烷灭菌对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影响较小,是PHB可吸收缝线较理想的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胆道肿瘤特异性的标志物,为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监测复发以及治疗等提供帮助,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胆道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胆道癌和胆囊癌患者的组织、胆汁标本以及良件胆道和胆囊疾病患者的组织、胆汁标本,应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MS质谱技术检测出恶性和良性组织、恶性和良性病变患者胆汁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对同时高表达于胆道癌、胆囊癌及恶性病变胆汁的蛋白Mrp14进行Western blot、免疫组化验证,RT-PCR监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3组蛋白标本双向电泳后质谱成功鉴定出3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Mrp14同时在胆道癌、胆囊癌及恶性病变胆汁中高表达。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RT-PCR验证其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于恶性组织中高表达。结论 Mrp14在胆道系统恶变后表达增高,可能为胆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候选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构建并鉴定靶向Notch1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Notch1基因cDNA序列,设计靶向目的基因的3个siRNA靶序列,将其插入U6启动子下游,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sensil中,并进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好的3个siRNA表达载体分别转染T24人膀胱癌细胞中,荧光下观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Notch1基因mRNA在转染前后的表达。结果:转染48h后3个siRNA表达载体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Notch1 mRNA的表达。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断正确。结论:成功构建的靶向Notch1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具有抑制Notch1基因mRNA表达的功能,可能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7.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RASSF1A蛋白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ASSFl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蛋白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和2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RASSFlA蛋白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RASSF1A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全部表达,在BTCC组织中表达率为30.4%(7/23),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肿瘤分期、病理分级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膀胱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在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60.9%(14/23),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份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标本中,13份同时伴有RASSFIA蛋白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SSFlA基因启动子在BTCC组织中发生异常甲基化,使RASSF1A蛋白表达缺失,推测RASSFIA基因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RASSF1A基因失活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而与肿瘤的进展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38.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32例35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男6例7髋,女26例28髋;年龄28~72岁,平均53岁.按Crowe分型,Ⅰ型10例11髋,Ⅱ型14例15髋,ⅠⅡⅢ型5例6髋,Ⅳ型3例3髋.术前均存在严重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9例下肢短缩3~6 cm.术前Harris评分(41.19±10.13)分.采用软组织彻底松解、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平均50 min,输血2~4 U.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32例均获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无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术后下肢延长2~6 cm,基本恢复双下肢平衡.术后Harrs评分(84.71±9.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术中彻底松解可以下肢延长4~6 cm而无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39.
扩张囊外纤维包膜的组织学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扩张囊外纤维包膜的组织结构和转归.方法用12只白色小家猪制作常规间断扩张(CITE)和持续恒压扩张(CPTE)动物模型,取纤维包膜做测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CPTE纤维包膜的组织厚度和收缩率明显小于CITE组(P<0.05).纤维包膜有4层结构,其中含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另含有发育良好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皮瓣移植后,皮瓣侧纤维包膜大部退化,弹力纤维层和纤维板层仍存.创基侧的纤维包膜则基本完全退化.结论纤维包膜具有收缩和供血能力.去纤维包膜可减轻皮瓣回缩,但制作较大的扩张皮瓣最好保留纤维包膜.扩张器底部的纤维包膜可不处理.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方法:对34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 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金属支架内引流和外引流5组,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与病变分型,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生存时间,根治性切除组3.3年,姑息性切除组平均20个月,胆肠内引流组平均13个月,金属支架内引流组平均12个月;外引流组6.3个月;总并发症23.5%,手术死亡率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应首选根治性切除,选择性和肝段切除是更适合的,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优于各种内外引流术,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和金属支架内引流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