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42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50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69篇
外科学   1331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4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背阔肌肌皮瓣多以带蒂方式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但有一定缺点。本文论述了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有关问题。方法 我科自1981年以来,所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均以胸背血管为蒂,切取肌皮瓣后,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未行植皮。不能直接拉拢关闭者,创面减张缝合后,覆以碘仿纱条,任其二期愈合。结果 应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缺损45例,成功41例,成功率为91.1%。结论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提供的软组织量充足,适用于口腔颌面部某些大型缺损的修复。也可一分为二,修复面部贯通缺损。其缺点是术中需变换病人体位,不利于两组人员同时操作,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同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1997年7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患者共93例.根据截骨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组(PWO组)共32例,男29例,女3例,年龄22~60岁,胸腰段后凸Cobb角24°~78°,平均53.4°;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组(TWO组)共61例,男53例,女8例,年龄20~56岁,胸腰段后凸Cobb角30°~82.,平均56.2°.统计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死亡、无感染.PWO组术中气管套管脱落1例(3.1%),术中螺钉松动2例(6.2%),硬脊膜破裂4例(12.5%),神经根损伤1例(3.1%),术后胃肠道并发症5例(15.6%).TWO组术中螺钉松动3例(4.8%),术中截骨端脱位2例(3.2%),硬脊膜破裂1例(1.6%),术中大出血5例(8.1%),神经并发症5例(8.2%),术后麻痹性肠梗阻3例(4.8%),后凸过度纠正1例(1.6%).结论:由于截骨方法的差异,PWO与TWO手术具有不同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构成.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坚  李绍森 《广西医学》1999,21(3):387-389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我院1980年4月至1998年4月收治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均手术治愈。术后最长18年,最短3月余,目前仍存活未见复发。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多以腹部包块为主诉,且多数为良性病变。本病对化疗、放疗不敏感,主要靠早期和彻底的手术切除,且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结构性腰弯患者腰椎关节突关节角角度与正常腰椎关节突关节角角度的差异,探讨AIS患者后期出现腰背痛和腰椎退行性疾病高发的可能原因.方法:结构性腰弯的AIS患者21例(AIS组),非脊柱畸形的青少年20例(对照组).AIS组中男3例,女18例,年龄12~17岁,平均14.4岁,腰弯Cobb角38°~115°,平均54.2°.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0~19岁,平均为15.2岁.均采用螺旋CT连续扫描T12~S1.通过PACS Client软件测量所有受试者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和结构性腰弯AIS患者腰椎RAsag角.将对照组左、右侧腰椎关节突关节角角度进行配对t检验:对AIS组患者凹侧、凸侧的腰椎关节突关节角角度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凹侧与凸侧腰椎关节突关节角角度差和Cobb角、相应节段腰椎的RAsag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双侧腰椎关节突关节角角度在所有节段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AIS组所有节段凹侧的腰椎关节突关节角角度明显大于凸侧(P<0.05);凹侧和凸侧的腰椎关节突关节角角度差与Cobb角、相应节段腰椎的RAsag角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结构性腰弯的AIS患者凹侧的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明显大于凸侧,这可能是该类患者后期凹侧腰椎关节突关节更易发生退行性病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明确城市和农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价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将117例AIS术后患者(男16例,女101例)分为两组,城市组62例,农村组55例,平均随访时间3.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主弯所在节段、术前主弯Cobb角.术后主弯残余Cobb角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填写一份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比较两组间量表单个维度和单个条目得分的差别.结果:城市组治疗满意度维度的得分高于农村组,而自我形象/外观维度的得分低于农村组(P<0.05).两组功能,活动度、疼痛和精神健康维度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功能/活动度维度的条目12、15、18,自我形象/外观维度的条目4、6、10,以及治疗满意度维度的条目22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城乡差异会影响AIS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评测结果,使用SRS-22量表评测患者生存质量时需考虑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SAP患者SIRS期胃内pH值变化的临床意义及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其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1月间,发病时间≤48h的108例SAP患者,采用试纸法检测胃液pH值变化,观测SAP患者人院时及入院后72h平均胃内pH值及pH值>4、>6的时点数变化,并与APACHEⅡ评分及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比较。将入院时pH值≤4的74例患者分为PPI持续(A组)和间断(B组)静脉输注两组,观察其胃内pH值的变化及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结果108例患者入院时平均胃内pH值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33,P<0.05)。pH值≤4与>4的患者分别占68.52%与31.48%.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别有12例与1例.差异显著(x~2=3.8774,P= 0.0489)。应用PPI后0~24h,A、B组平均胃内pH值分别为5.24±0.83与4.79±0.89,24~48h时分别为6.21±1.45与5.56±1.22,差异显著(t=2.2067、2.0888,P=0.0305、0.0403),而48~72h时分别为6.42±1.18、5.98±1.05,差异无意义(t=1.6884,P=0.0957)。72h内,A、B组胃内pH值>4的时点数分别为29.22±2.38、27.97±2.92,无显著差异(t=1.9590,P=0.0540),而>6的时点数分别为25.66±4.98、20.32±3.72,差异显著(t=5.2828,P=0.0000)。两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别为1例与11例(x~2=5.7220,P=0.0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P患者早期胃内pH值的高低与病情严重度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性高度相关,静脉持续输注PPI能更迅速地提高胃内pH值,并能有效维持高pH值状态,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汤事能  阳亚楚 《医学争鸣》1989,10(6):409-411
经狗主胰管逆行快速注射自体胆汁复制急性出血性胰腺炎(AHP)模型,不结扎副胰管,插管在主胰管内长度为0.5~1cm,尽快(8~19s)注入胆汁(≥0.5ml/kg体重),结果表明本法省时,损伤小,不需特殊装置,较Ohlsson法更简易。寻找主胰管是逆行胰管注射法的重要步骤,本文介绍的寻找主胰管的方法较Revell法简易实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一种较好的治疗癫痫发作所致烧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组 9例患者 ,在控制癫痫发作下 ,应用MEBT/MEBO处理烧伤创面。结果 :本组患者均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为浅Ⅱ度 8± 1 6 9天 ;深Ⅱ度 2 0± 2 15天 ;Ⅲ度 34± 4 6 6天 ;2例Ⅲ度残余肉芽创面经植皮愈合。配合抗瘢痕药物等治疗创面无明显瘢痕增生。患者住院期间癫痫病控制稳定 ,无再次发作。结论 :MEBT/MEBO应用于癫痫发作所致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是治疗癫痫发作所致烧伤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烧伤与高钠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烧伤后高钠血症的发病原因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有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烧伤高钠血症具有病死率高、发病率与烧伤面积呈正相关和伴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等特点。其发病与和严重的水钠失调,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严重感染有关,还可能与钠库的存在有关。严格的限制钠摄入、血液透析和坏死组织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烧伤高钠血症的预后凶险,治疗困难,临床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 (IP)对肝缺血再灌注 (IR)损伤后早期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5 4只SD大鼠随机分成IR组和IP组。利用肝原位部分IR模型 ,于复灌后 0 ,1,2 ,4h取材 ,制备单细胞悬液 ,应用流式细胞仪 ,以Ki 6 7抗原作为细胞增殖的定量分析方法 ,检测肝IR损伤后早期细胞增殖的变化 ,并观察IP对其影响。 结果 与IR组相比 ,在复灌后 0 ,1h ,IP组肝细胞Ki 6 7表达率明显增高 [(2 8 86± 6 34)vs (19 4 0± 5 35 ) ,(4 6 82± 9 80 )vs (2 2 4 0± 5 0 8) ,P <0 0 5 ],复灌后 2 ,4hIP组肝细胞Ki 6 7表达率变化不显著 [(35 77± 6 87)vs (34 2 1± 6 34) ,(4 2 0 8± 10 75 )vs (4 3 87± 10 77) ,P >0 0 5 ) ]。 结论 IP可促进肝细胞在IR损伤后早期细胞增殖 ,可能是其对IR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