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0篇 |
免费 | 756篇 |
国内免费 | 2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6篇 |
儿科学 | 220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429篇 |
口腔科学 | 117篇 |
临床医学 | 850篇 |
内科学 | 771篇 |
皮肤病学 | 93篇 |
神经病学 | 128篇 |
特种医学 | 163篇 |
外科学 | 616篇 |
综合类 | 1965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865篇 |
眼科学 | 96篇 |
药学 | 1054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747篇 |
肿瘤学 | 3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216篇 |
2021年 | 269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144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371篇 |
2013年 | 516篇 |
2012年 | 765篇 |
2011年 | 719篇 |
2010年 | 634篇 |
2009年 | 613篇 |
2008年 | 567篇 |
2007年 | 510篇 |
2006年 | 463篇 |
2005年 | 401篇 |
2004年 | 265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6篇 |
1933年 | 2篇 |
193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莫莉菁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5,34(2):156
与辅助生殖技术(ART)相关的单卵双胎(MZT)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双胎妊娠绒毛膜性的判定可对其风险进行分层。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围生期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各种减胎方法各有利弊。传统的阴道超声引导下的胚胎组织穿刺抽吸术具有局限性,现主要采用血管闭塞技术用于对MCDA双胎进行选择性减胎,比如脐带双极电凝术和射频消融术等。减胎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和早产,但有关MCDA的各种减胎方法的时机、适应证及预后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故对于减胎术后的新生儿必须进行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22.
莫正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9):39-42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综合治疗的原则与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 2月和2004年1月~2008年2月两阶段收治的54例HL-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第一阶段(25例)患者采用常规降脂治疗或附加手术治疗;第二阶段(29例)患者采用多途径非手术综合治疗或附加以微创为主体的手术治疗.结果 54例HL-SAP患者,非手术治疗33例(61.1%),手术治疗21例(38.9%),总病死率为18.5%(10/54).第一阶段患者的非于术治疗病死率为21.4%(3/14),手术治疗病死率36.4%(4/11).第二阶段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病死率为10.5%(2/19),手术治疗病死率为10%(1/10).第二阶段患者在治愈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第4天甘油三酯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与第一阶段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HL-SAP治疗应在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前提下,充分重视多途径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正确把握HL-SAP的外科干预时机与指征,术式的选择亦应遵循微创化原则,同时出院后密切监测并控制血脂. 相似文献
23.
膳食营养服务是养老机构服务中的痛点与难点。目前,养老机构的膳食营养服务缺乏标准的引领,尚未形成有效的运作体系;机构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全面、不协调,加上缺乏必要的服务技术、人才和质量评估,膳食营养服务是被投诉的焦点和老年人最不满意的服务。因此,加快标准制定,引导养老机构膳食营养服务体系的建立,协调和系统化机构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技术和人才要素,推进膳食营养服务质量的评估,才能满足不同需求老年人的精准营养要求,从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提升养老机构膳食营养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使养老机构的膳食营养服务高质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观察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的弥散变化,探讨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的继发性损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首次发病、单侧纹状体梗死、非纹状体梗死、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各20例分别作试验组和临床对照组,募集健康志愿者20名作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均进行1次弥散张量成像(DTI),试验组与临床对照组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Barthol指数(BI)的评分,评估患者脑梗死的预后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对部分有类似帕金森病症状的患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的第Ⅲ分量表评价其严重程度.结果 DTI的参数分析显示:分别与临床对照及健康对照比较,试验组梗死灶同侧黑质的平均弥散量(mean diffusion,MD)值分别升高30.86%(t=40.07,P=0.000)及31.42%(t=42.64,P=0.000),临床对照组梗死灶同侧黑质的MD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没有帕金森病样症状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中4例出现帕金森病样症状患者梗死灶同侧黑质的MD值升高22%(t=18.03,P=0.01),同时患侧黑质的MD值的上升与其帕金森病样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7,P=0.03).结论 纹状体梗死可以导致同侧黑质的继发性损害,而且这种继发性损害可能是部分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探讨腹腔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对巴马小型猪糖尿病胰腺病理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相关研究提供安全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1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糖尿病模型组(n=6)。糖尿病模型组腹腔注射STZ,第一次腹腔注射STZ 75 mg/kg,1周后第二次腹腔注射STZ 150 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溶液,动态监测2组小型猪空腹血糖;实验结束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胰岛β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模型组所有小型猪均造模成功,成模后均表现多尿、多饮、多食及体质量减轻“三多一少”的症状;②自链脲佐菌素给药后13 d开始,糖尿病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并稳定在(7.6~17.1)mmol/L水平;③造模成功1周后,糖尿病模型组OGTT各时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RT各时点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④糖尿病模型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胰岛细胞团及胰岛β细胞数目明显减少;⑤胰岛β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糖尿病模型组胰岛中胰岛素染色阳性面积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68±2.78)% vs (43.63±2.83)%, P<0.01]。结论 采用腹腔多次注射STZ可成功构建巴马小型猪1型糖尿病(T1DM)模型,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模率高、安全性强,是比较理想的制备小型猪T1DM模型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与双导管超声碎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136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碎石取石方式不同分为钬激光碎石组(A组66例)和双导管超声碎石组(B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Ⅰ期清石率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85.36±21.52)皂蚤灶,术中出血量为(154.18±33.25)皂蕴,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3.64豫,Ⅰ期清石率为90.91豫;月组手术时间为(76.15±20.36)皂蚤灶,术中出血量为(85.66±27.68)皂蕴,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86%,Ⅰ期清石率为92.86%。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0.05),Ⅰ期清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0.05)。结论经皮肾镜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手术时间短,术后感染、出血并发症少,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相似文献
29.
Katarzyna Klonowska Joannes M. Grevelink Krinio Giannikou Barbara A. Ogorek Zachary T. Herbert Aaron R. Thorner Thomas N. Darling Joel Moss David J. Kwiatkowski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22,132(10)
Background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 is a neurogenetic syndrome due to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TSC2 or TSC1, characterized by tumors at multiple body sites, including facial angiofibroma (FAF). Here, an ultrasensitive assessment of the extent and range of UV-induced mutations in TSC facial skin was performed.MethodsA multiplex high-sensitivity PCR assay (MHPA) was developed, enabling mutation detection at extremely low (<0.1%) variant allele frequencies (VAFs).ResultsMHPA assays were developed for both TSC2 and TP53, and applied to 81 samples, including 66 skin biopsies. UV-induced second-hit mutation causing inactivation of TSC2 was pervasive in TSC facial skin with an average of 4.8 mutations per 2-mm biopsy at median VAF 0.08%, generating more than 150,000 incipient facial tumors (subclinical “micro-FAFs”) in the average TSC subject. The MHPA analysis also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refined UV-related indel signature and a recurrent complex mutation pattern, consisting of both a single-nucleotide or dinucleotide variant and a 1- to 9-nucleotide deletion, in cis.ConclusionTSC facial skin can be viewed as harboring a patchwork of clonal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s (micro-FAFs) with indolent growth, a small proportion of which develop into clinically observable FAF. Our observations also expand the spectrum of UV-related mutation signatures.Funding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TSC Alliance; the Engles Family Fund for Research in TSC and LAM; and the NIH,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U01HL131022-04 and Intramural Research Program).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