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4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278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8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320篇
内科学   384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198篇
外科学   305篇
综合类   958篇
预防医学   312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507篇
  8篇
中国医学   494篇
肿瘤学   20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药物治疗肺癌患者致不良反应是否可以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药物治疗,从而使患者能够继续从中获益.方法 回顾性总结接受过EGFR-TKI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药物的病例,分析疗效和安全性.从Pubmed中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文献总结分析.结果 共有4例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换用另一种EGFR-TKI,其中男性4例,女性0例,中位年龄55岁(45~78岁).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3例(4级2例、3级1例)、皮疹(过敏性紫癜)1例.药物转换从厄洛替尼换为埃克替尼1例,埃克替尼换为厄洛替尼2例,吉非替尼换为埃克替尼1例.更换药物后,未再出现类似严重不良反应.检索文献,共有13篇文献报道了54例因不良反应换用另一种EGFR-TKI治疗的病例,其中多数因肝毒性从吉非替尼换为厄洛替尼.结论 使用EGFR-TKI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肺癌患者,需要权衡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的获益与风险.如获益大于风险,在严密的监测下,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可能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策略.但因病例数较少,尚需进一步收集病例,并研究其机制.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2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治疗组加用V 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进行NME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在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定均有所好转(P均〈0.05),且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1.92±0.95vs2.56±1.12,P〈0.05)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7.60±1.89vs6.40±2.27,P〈0.0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NMES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建立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HPLC法对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 经测定黄芪甲苷在芪丹颗粒剂中的含量为0.165 mg/g.标准品黄芪甲苷在0.28 ~ 3.3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0.43%(n=5);稳定性良好,RSD=0.31%;重现性RSD值为RSD=1.44%(n =5).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值为1.44%(n=5).结论 该方法简单,精密,专属性好,可为芪丹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估化合物1-[4’-((3R,5R)-金刚烷基)苯基)]正丁胺盐酸盐(T44)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初步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这种化合物的综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T44对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细胞形态观察法研究T44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法检测T44作用下肿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T44对不同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T44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T44对检测的11株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效果,对正常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值为(16.58±3.49)μmol/L,高于受测的大部分肿瘤细胞;T44能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T44能影响周期蛋白的表达并能降低HCT116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T44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6.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32-133,135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连续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9例,通过CT或MRI明确其病灶部位,并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MOCA、CDR和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MoCA和CDR标准将其分为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无痴呆(CIND)组、血管性痴呆(VD)组。结果①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低;(DVD组与CIND组、N—VCI组比较,视空间与执行、记忆、注意、语言及定向力有明显差异,CIND组与N—VCI组比较,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有明显差异;③VCI组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明显多于N—VCI组(P〈0.01)。结论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高,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短时记忆和语言能力受损为其主要表现;额叶、颞叶、丘脑和基底节区的梗死易引起VCI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左室流出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创性评价高血压致左室流出道梗阻。方法:23例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左室流出道梗阻患者,根据有无"SAM"征分为两组,无"SAM"征组13例,有"SAM"征组10例。排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及心脏瓣膜病变。分别测量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下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及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在激发试验(Valsal-va试验)后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均高于静息状态血流速度,有"SAM"征组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后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均高于无"SAM"征组,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两组患者在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无创、准确诊断左室流出道梗阻,激发试验能有效评价梗阻程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应用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对224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分类研究,并以同时间段体检正常的人群600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FS组中属于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五种中医体质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女性多于男性,不同性别的患者体质分布有所不同,女性气郁质、血瘀质人群明显多于男性。躯体疲劳以气虚质程度最重,脑力疲劳以气郁质最为明显。结论气虚质、气郁质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多发体质,掌握中医体质特征,将为系统化干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CAP-IRC、EP6-A和改良的Doumas线性评价方法的区别、适用性和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AP-IRC、EP6-A、改良的Doumas三种方法对25个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进行线性评价,比较评价结果的异同。结果在22个临床化学检验项目中,EP6-A方法有14个可直接判断为线性,5个为临床可接受线性,3个为非线性;CAP-IRC方法有6个为直接线性,16个为可接受线性;改良的Doumas方法有12为线性,10个为非线性。结论 EP6-A方法客观,更适用于临床,是目前较理想的线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379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原因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5年379例非静脉曲张良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断和治疗。结果消化性溃疡出血是非静脉曲张良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黏膜下血管病变、食管病变及上消化道癌也是引起该类出血的原因之一。早期内镜检查提高出血责任病灶检出的阳性率,绝大多数良性上消化道小量渗血均可以通过内镜下局部注射及局部电凝法止血,确认为小动脉或小静脉出血时,止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1)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为首,急性胃黏膜病变次之,胃黏膜下血管病变、上消化道癌、食管病变的上消化出血均可表现为大量呕血。(2)无内镜诊疗禁忌症者,应及时内镜探查以明确出血原因,确定引起出血的责任病灶;(3)对于不同情况的上消化道出血应区别对待,使用不同的内镜止血方法,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4)内镜止血后复发出血选择性内镜复查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