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12篇 |
免费 | 1386篇 |
国内免费 | 77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1篇 |
儿科学 | 260篇 |
妇产科学 | 71篇 |
基础医学 | 787篇 |
口腔科学 | 302篇 |
临床医学 | 1677篇 |
内科学 | 1162篇 |
皮肤病学 | 190篇 |
神经病学 | 223篇 |
特种医学 | 380篇 |
外科学 | 1260篇 |
综合类 | 3657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1932篇 |
眼科学 | 181篇 |
药学 | 1702篇 |
25篇 | |
中国医学 | 1309篇 |
肿瘤学 | 5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88篇 |
2022年 | 432篇 |
2021年 | 543篇 |
2020年 | 508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279篇 |
2017年 | 396篇 |
2016年 | 308篇 |
2015年 | 537篇 |
2014年 | 724篇 |
2013年 | 850篇 |
2012年 | 1258篇 |
2011年 | 1342篇 |
2010年 | 1232篇 |
2009年 | 1138篇 |
2008年 | 1089篇 |
2007年 | 1102篇 |
2006年 | 911篇 |
2005年 | 728篇 |
2004年 | 541篇 |
2003年 | 412篇 |
2002年 | 296篇 |
2001年 | 286篇 |
2000年 | 249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193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超声引导徒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徒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乳腺癌经高频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徒手穿刺活检情况。结果36例可疑乳腺癌经超声引导徒手穿刺活检均取得满意的病理材料,病理诊断为乳腺癌,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诊断率100%,其中1例未明确病理组织学分型,对组织学分型诊断率为97.2%。所有穿刺活检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乳腺癌应用高频超声定位徒手穿刺活检可以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2.
Kyle F. Dickson教授是创伤骨科学会(FOT)创始人、国际著名创伤骨科专家,曾任美国Hermann纪念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现任德克萨斯大学创伤骨科主任、美国创伤骨科学会骨盆与髋臼组委员. 相似文献
93.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2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9~13个月的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牢靠,椎体高度再丢失少。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94.
自体脾静脉移植在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联合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自体脾静脉重建门静脉系统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胰头癌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移植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min、38min和30min。术后B超随访无脾肿大、腹水等情况,门静脉流量均正常(分别为1450ml/min、1200ml/min和1500ml/min),术后CTA复查显示重建的血管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或狭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黄疸消失,肝功能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自体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的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军队综合医院产科病房产妇陪护现状,寻找管理对策,提高管理效能.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产科病房陪护问卷,对64例产妇的127名陪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陪护人员的构成状况及其陪护原因.结果 陪护原因中担心母婴病情占47.24%、照顾产妇生活起居29.92%、担心母婴安全15.75%、亲友帮忙7.08%;陪护人员中未经专业培训者占88.98%,护理知识与技术的获得70.08%来自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结论 军队产科病房陪护问题较多,要仔细分析陪护现状,采取多种对策,提高陪护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6.
阿尔茨海默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44例SAD病人(AD组)及45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TNF-α基因的TNF-α1及TNF-α2等位基因频率。按比值比(OR)作疾病关联分析。用放免法检测两组的血清TNF-α含量。结果AD组的TNF-α2基因频率为0.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78(OR=2.635,P=0.039);AD组血清TNF-α含量为(567.85±102.43)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9.73±56.68)ng/L(P<0.05)。结论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TNF-α基因多态性与SAD有关联.TNF-α2等位基因与SAD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用阿立哌唑替换传统和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18例使用传统和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阿立哌唑治疗8周,用PANSS、CGI—GI、TESS作为评估工具,于换药前及换药后的第1、2、4、8周进行评分,然后对换药前后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地从原来的药物换用了阿立哌唑治疗,换用阿立哌唑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以及CGI疾病严重程度均得到改善,P〈0.05或P〈0.01。嗜睡、EPS、体重增加、月经紊乱、静坐不能等副反应显著减少。结论 阿立哌唑替换传统和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显示了良好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有利于长期服药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98.
腔隙性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微量蛋白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脑梗死患者微量蛋白尿(MA)阳性率及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infarction,AI)患者MA阳性率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未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影响尿蛋白排泄率(UAER)检测结果的83例LI和78例AI患者,以及40例原发性高血压对照者进行UAER测定。统计脑梗死患者MA的阳性率,比较合并高血压的LI、AI与高血压对照组MA阳性率。结果161例脑梗死患者MA阳性率为42·9%;单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45例LI患者和34例AI患者MA阳性率分别为51·1%和58·8%,均高于高血压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呈现MA高发率;合并高血压病史的LI和AI患者MA阳性率无差别;MA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适时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窗术对于ERCP术中插管困难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影响,探讨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81例ERCP术中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8例继续采用传统方式插管患者为对照组,83例适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窗术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85.7% (84/98)、7.1%(7/98)、10.2%( 10/98)和94.0% (78/83)、18.1% (15/83)、2.4%( 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5.03,4.41,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中轻、中、重度胰腺炎分别为3、5、2例和1、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5).结论 对于ERCP术中插管困难的患者适时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窗术可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从解剖学角度对鼻唇沟做出准确描述和定义,为解剖学和整形外科学、美容外科学、颌面外科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10具(20侧)成人新鲜尸头行福尔马林血管灌注固定后,在10倍手术放大镜下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 (1)鼻唇沟是面中部多脂肪区与无脂肪区的分界.(2)鼻唇沟起于鼻肌横部在鼻翼上缘皮肤的止点,终止于口角降肌在口角外下方皮肤的止点.(3)从解剖学角度可将鼻唇沟分为上、中、下3段,上段(Ⅰ):为鼻肌横部区,长(20.38±0.74)mm;中段(Ⅱ):为上唇提肌区,长(17.13±0.57)mm;下段(Ⅲ):为蜗轴区,长(20.81±0.70)mm.(4)鼻唇沟是7种表情肌在皮肤上止点形成的连线区域,表层肌腱膜系统(SMAS)与组成鼻唇沟的7块表情肌同属同一层次.结论 鼻唇沟是7种表情肌在皮肤上止点形成的连线区域,不分年龄.永恒存在.不同于面部老化形成的鼻唇沟皱褶和面部老化或表情变化形成的鼻唇沟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