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879篇 |
免费 | 12781篇 |
国内免费 | 69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73篇 |
儿科学 | 2378篇 |
妇产科学 | 1008篇 |
基础医学 | 10718篇 |
口腔科学 | 2528篇 |
临床医学 | 16085篇 |
内科学 | 14523篇 |
皮肤病学 | 1955篇 |
神经病学 | 3907篇 |
特种医学 | 487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11542篇 |
综合类 | 29319篇 |
现状与发展 | 27篇 |
一般理论 | 4篇 |
预防医学 | 12948篇 |
眼科学 | 2194篇 |
药学 | 14770篇 |
171篇 | |
中国医学 | 10614篇 |
肿瘤学 | 67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1624篇 |
2023年 | 2170篇 |
2022年 | 4413篇 |
2021年 | 5770篇 |
2020年 | 4762篇 |
2019年 | 3358篇 |
2018年 | 3337篇 |
2017年 | 3887篇 |
2016年 | 3345篇 |
2015年 | 5517篇 |
2014年 | 7085篇 |
2013年 | 7966篇 |
2012年 | 11418篇 |
2011年 | 11964篇 |
2010年 | 9987篇 |
2009年 | 8785篇 |
2008年 | 9339篇 |
2007年 | 8549篇 |
2006年 | 8033篇 |
2005年 | 6600篇 |
2004年 | 4616篇 |
2003年 | 3851篇 |
2002年 | 3101篇 |
2001年 | 2356篇 |
2000年 | 1812篇 |
1999年 | 1047篇 |
1998年 | 433篇 |
1997年 | 474篇 |
1996年 | 345篇 |
1995年 | 289篇 |
1994年 | 283篇 |
1993年 | 149篇 |
1992年 | 171篇 |
1991年 | 149篇 |
1990年 | 110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55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1篇 |
1979年 | 12篇 |
1972年 | 8篇 |
1957年 | 14篇 |
1956年 | 9篇 |
195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摘 要〕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采用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妇
幼保健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进行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
观察组,各 30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
水平、卵巢卵泡质量、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睾酮、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
体生成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直径> 18 mm 成熟卵泡数多于对照组,子
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50 d 后,观察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采用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
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其卵巢卵泡质量,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制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倾向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并对造模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将SD雌性幼鼠60只分为实验组(48只)和空白对照组(12只).实验组大鼠予颈背部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中性茶油进行PCOS造模,空白对照组注射中性茶油,连续20 d.造模成功的41只大鼠随机分为PCOS对照组10只、高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模型组(简称高hCG组)11只、中剂量hCG模型组(简称中hCG组)10只、低剂量hCG模型组(简称低hCG组)10只.高、中、低hCG组分别给予颈背部皮下注射高、中、低剂量hCG+0.9%氯化钠注射液干预,空白对照组和PCOS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9 d.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卵巢病理形态学改变、卵巢指数、卵巢最大横截面积、腹水评分、腹腔伊文思蓝(EB)含量、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卵巢体积增大,卵巢指数降低,最大横截面积增大,卵巢出现多发性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E2水平升高;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hCG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hCG组除腹水评分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CG组除腹水评分、卵巢指数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OS对照组相比,高、中hCG组大鼠卵巢指数、卵巢最大横截面积、腹腔EB含量、血清E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CG组卵巢指数、卵巢最大横截面积、血清E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睾丸酮联合中剂量hCG可以诱导OHSS倾向PCOS大鼠模型,该模型的卵巢病理形态学改变、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但未出现明显腹水,接近人类OHSS倾向PCOS患者的改变. 相似文献
73.
芦黄颗粒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芦黄颗粒对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AS的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脂康对照组、芦黄颗粒高剂量组、芦黄颗粒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及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制模成功后给予相应的药物8周,分别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RP和IL-6均明显升高(P<0.01和P<0.05),芦黄颗粒高剂量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和P<0.01),与血脂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芦黄颗粒低剂量组CR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芦黄颗粒可能通过抗炎机制,发挥抑制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75.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显微外科修复治疗19例闭合性胭动脉损伤患者,术后通过早期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Nan Liang Peng Wang Shilei Wang Shuhong Li Yu Li Jinying Wang Min Wang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Vienna, Austria : 1996)》2014,121(6):593-600
The 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 (MCU) transports Ca2+ from the cytoplasm to the mitochondrial matrix and thus maintains Ca2+ homeostasis.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inhibition of MCU by ruthenium red (RR) protects the brai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and that mitochondrial fis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R injury. However, it is still not known whether MCU affects mitochondrial fiss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reatment with RR was found to de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calcium in the mitochondria, calcineurin enzyme activity and dynamin-related protein 1 expression, and treatment with spermine was found to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in organisms subjected to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lasting 2 h followed by 24 h reperf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CU may be related to mitochondrial fission via modulating mitochondrial Ca2+ uptake and this relationship between MCU and mitochondrial fission may protect the brain from I/R injury. 相似文献
80.
Sung Hak Lee MD PhD Min Hee Kim MD Ja Seong Bae MD PhD Dong Jun Lim MD PhD So Lyung Jung MD PhD Chan Kwon Jung MD PhD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2014,21(6):1870-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