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211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259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06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7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8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阿司匹林滴眼液防治糖尿病性白内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勇  严宏  丁正华  哈文静 《医学争鸣》2007,28(2):146-14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滴眼液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复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血糖>14 mmol/L)将动物分为低浓度阿司匹林治疗组(0.5 g/L)、高浓度阿司匹林治疗组(1 g/L)和未治疗组.治疗组每日给予2次阿司匹林滴眼液治疗左眼,采用裂隙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晶状体混浊的程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晶状体中谷胱甘肽、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AGE)的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6至9 wk,与糖尿病大鼠相比,治疗组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降低0.5~1个级别,谷胱甘肽的含量升高20%,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260%,而AGE的含量降低28%,它们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晶状体蛋白质糖基化和氧化损伤的综合作用,延缓早期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纤维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75例.对患者术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和仿真内镜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75例患者共发现病灶94个.螺旋CT分期:T1 26例、T2a 27例、T2b 13例、T3 12例、T4 16例;病理分期:pT1 28例、pT2a 24例、pT2b 14例、pT3 12例、pT4 16例.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膀胱癌准确率为89.4%(84/94);腔内息肉样病变,仿真内镜诊断敏感性96.6%(84/87);膀胱壁无蒂隆起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0.9%(10/11).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诊断膀胱癌分期准确率为94.5%(91/94),当肿瘤局限于膀胱壁内(≤T2b)时,诊断准确率为91.2%(51/56);肿瘤侵犯膀胱壁外结构时(≥T3),诊断准确率达100.0%(28/28).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对膀胱癌术前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CVF)置入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的确诊为DVT且符合入选标准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对可能引起复发的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分型、是否放置ICVF等11项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放置ICVF,未完成抗凝治疗,分型及未行压力循环袜治疗是下肢DVT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其他7项因素与DVT复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VF置入是DVT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使用压力循环袜治疗和规范的抗凝治疗对预防DVT治疗后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脂肪颗粒移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Ad—HGF转染雄性Wistar大鼠MSCs,测定转染效率与感染上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用雌性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Ad—HGF组(B组)、MSCs组(C组)、Ad—GFP感染MSCs组(D组)和Ad—HGF感染MSCs组(E组),每组30只。各组均匀振动5分钟,将颗粒脂肪移植于自体背部皮下;移植后3、5、7、14、28、60d,每组各取5只大鼠脱颈处死,取出移植物;测体积、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HGF表达和血管生成。结果积分吸光度=100时,Ad—GFP转染MSCs效率可达89.6%;移植后3、5、7、14d,E组移植物中HGF的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5);移植后5、7、14、28、60d,E组血管数量也多于其他各组(P〈0.05);28d和60d时,E组脂肪颗粒体积保持率明显好于其他4组(P〈0.05)。结论携带HGF基因的MSCs在移植物中能够持续表达HGF,有效地减少脂肪颗粒移植后的吸收,从而提高移植颗粒脂肪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5.
86.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 - BI 836826 is a chimeric immunoglobulin G1 antibody targeting CD37, a transmembrane protein expressed on normal and malignant B cells. This open-label, phase Ib,...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开普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45岁(波动于33-56岁之间),KPS评分〉70。接受顺铂60-80 mg.(m^2)^-1联合开普拓60 mg.(m^2)^-1第1d、8d、15d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至少2周期以上,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PR7例,SD21例,PD2例,总有效率为23%。中位生存时间10.5个月,1年生存为率57%(17/30)。主要不良反应为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8.
文学素养的提高、医籍经典的研读,对培养医学大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举例说明悟经典著作之精髓,临床才能得心应手,其次阐述古代文字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再次谈及孙思邈、李时珍、岳美中等的著述中所论对典籍学习的重要性,最后从<左传>旁及古文化知识学习要有目的、有选择.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恶性冬眠瘤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收集2例恶性冬眠瘤和4例粘液性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标本光镜常规切片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p,SMA,RMA,MyOD1,S100,PCNA,p53。冬眠瘤和粘液性脂肪肉瘤各1例取新鲜组织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恶性冬眠瘤与粘液性脂肪肉瘤有显著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不同;例1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改变相似,唯有超微结构不同。例2免疫组化与有腺泡样结构的肉瘤不同。结论:恶性冬眠瘤的诊断主要靠超微结构的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90.
Growth, puberty and obesity after treatment for leukaem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nal height, body proportions, pubertal growth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in 142 survivors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ALL). Treatment consisted of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and cranial irradiation (18 or 24 Gy). Significant standing height loss and disproportion, with a relatively short back, was seen in both radiation dose groups. Girls were more severely affected than boys. Pubertal growth was adversely affected, with a reduction in peak height velocity in both sexes. Puberty occurred early in girls but at the normal time in boys. Nearly half the group were obese at final height,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between the sexes. The relative roles of cranial ir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in the disturbance of growth, puberty and body composition observed in survivors of childhood ALL remain unclear. The aetiology is almost certainly multifactorial, with radiation-induced growth hormone insufficiency, early puberty, steroids and chemotherapy all having a r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