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8篇
  免费   1717篇
  国内免费   1017篇
耳鼻咽喉   154篇
儿科学   282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1541篇
口腔科学   322篇
临床医学   1910篇
内科学   1827篇
皮肤病学   137篇
神经病学   743篇
特种医学   6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460篇
综合类   321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620篇
眼科学   277篇
药学   1731篇
  19篇
中国医学   1262篇
肿瘤学   1148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692篇
  2021年   882篇
  2020年   692篇
  2019年   538篇
  2018年   556篇
  2017年   562篇
  2016年   505篇
  2015年   844篇
  2014年   922篇
  2013年   973篇
  2012年   1355篇
  2011年   1389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842篇
  2008年   1036篇
  2007年   949篇
  2006年   866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9篇
  1971年   5篇
  196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带手套穿刺对留置套管针一次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昆 《护理研究》2002,16(5):259-260
为探讨戴手套与不戴手套穿刺对留置静脉套管针一次成功率的影响 ,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 12 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戴手套穿刺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洗手后不戴手套穿刺法。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经χ2 检验 ,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5 6 3,P >0 .0 5 )。说明戴手套留置套管针并不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中的作用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5例ACVD患者,并设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血清对照组(20例)及脑脊液对照组(1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于发病后第1、3、7、14d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TNF-α。结果:①三种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动态变化存在差异,脑出血和脑梗死组的峰值单间为发病后第3d,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为第1d。②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恶化与否相关。③SAH组于发病后第1d、3d、7d脑脊液TNF-α值高于血清,14d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与血清无差异。结论:①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的动态观察,可为临床预测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恶化与否提供依据。②发病早期的脑梗死患者若CT未能显示病灶时,血清TNF-α的明显升高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③SAH患者脑脊液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血清,进一步提示脑内神经组织可产生TNF-α。脑脊液中TNF-α的持续明显升高可能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④TNF-α参与了ACVD的炎性反应过程,早期抑制TNF产生及抗炎性反应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ot polydactyly and identify its inheritance pattern by analyzing familial pedigree. Five cases from 2 Korean families were studied: 1 is a family whose members have been affected for 4 generations and the other for 2 generations. Using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 performed chromosomal analysis using the banding technique with Giemsa stain and karyotyping. We investigated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46 chromosomes, looking for translation, deletion, inversion, ring chromosome, and iso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All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demonstrated no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though the genetic nature of foot polydactyly and a new genetic locus was identified recently by other studies. Familial pedigre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polydactyly was inherited as an autosomal dominant trait in the first family. The mode of inheritance for the second family could not be determined due to an insufficient number of family members.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brought u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hile genetic factors play a major role in polydactyly, other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its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帕金森病(PD)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PARK1-PARK10等10个单基因与PD的发生有关。其中三个基因产物与家族性PD有关,它们分别是a-synuclein(PARK1)、parkin(PARK2)和泛素蛋白C末端羟化酶-L1(PARK5),它们均参与Lewy小体.的形成,在PD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另外几个基因对应的蛋白或对应蛋白的功能未知,但已经在染色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PD遗传学的研究将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并且有可能为PD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概述了PD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牙根发育不良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根发育不良疾病是牙齿根部生理性发育出现障碍的疾病。其发病率为1%~10%,乳、恒牙列均可发生,其结果可导致牙根缺如或短根,严重者可造成牙齿过早脱落。国外学者将该疾病统称为短根异常疾病。其发病因素有遗传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外源性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  相似文献   
16.
黄芪、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崑  毛炜  庞嶷 《中医研究》2005,18(4):9-11
目的:观察黄芪和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黄芪药物血清,雷公藤多甙药物血清,并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梯度,观察药物血清对正常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的影响,采用细胞ELISA法测定IL-6含量.结果:黄芪、雷公藤多甙各不同剂量组均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IL-6,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殖,其中尤以雷公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黄芪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结论:黄芪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这一作用与雷公藤类似.这可能是黄芪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DCE—MRI)表现的形态学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与病理学反应性的关系。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乳腺DCE—MR检查及手术治疗。应用AW4.2图像工作站观察残余肿瘤强化的形态和TIC类型(共3型)。由病理科医师对乳腺癌化疗后手术标本的病理反应性进行评估,分为1~5级,5级为病理完全缓解,4级和5级为组织学显著反应。分析病理反应性级别与DCE—MRI残余强化的TIC类型、形态的关系,统计方法采用精确概率法。结果45例中病理反应性5级7例,4级16例,3级16例,1和2级共6例。20例I型曲线中组织学显著反应者占70.0%(14/20),而6例Ⅲ型曲线均为组织学反应不显著者。TIC类型在不同的病理反应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织学显著反应且有残余强化者共18例,其中非肿块性强化11例。残余强化的肿块(非肿块)形态表现在不同病理反应性分级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DCE—MRI的形态及血液动力学表现特点与化疗后病理反应性相关。非肿块性强化和I型TIC与组织学显著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余甘子是一种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类SOD活性物质和其他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衰老等保健作用。作者提出了余甘予保健口服液的生产工艺流程及配方,并采用改良的Marklund方法测定了类SOD的活力,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肾脏自分泌内皮素 (ET)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结扎胆总管(BDL)制备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 ,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 5、1 0及 1 5d ,两组各取 1 0只大鼠检测其肾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PAH)、菊粉清除率 (CIN)和钠排泄分数 (FENa+) ,并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 (EX)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动、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 5d仅FENa+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术后 1 0d起 ,CPAH、CIN及FENa+呈进行性下降 ,术后 1 5dFENa+已较对照组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②实验组术后血浆EX水平呈进行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③实验组术后肾动脉血浆ET 1水平呈持续性降低 ,而肾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呈持续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④血浆EX水平与肾组织ET 1含量呈正相关 (r =0 .762 4 ,P<0 .0 1 ) ,肾组织ET 1含量与CPAH和CIN呈负相关 (r=- 0 .883 2 ,P<0 .0 1 ;r =- 0 .945 2 ,P<0 .0 1 )、与FENa+呈正相关 (r=0 .873 4 ,P<0 .0 1 )。结论 内毒素血症及其诱导的肾内ET分泌增加在阻塞性黄疸所致大鼠肾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体移植脾组织VEGF、KDR表达与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再生及VEGF、KDR表达规律,阐明VEGF、KDR对移植脾组织血管再生的调控作用,为脾脏外科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70只,体重100—120g,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中又设脾切除自体脾移植组5只,假手术组5只,分别于术后7,14,30,60,90,120,180d进行:(1)自体移植脾组织病理学检测;(2)大鼠行主动脉插管灌注墨汁,光镜观测再生血管并采用图像分析测定其密度;(3)免疫组化抗VEGF、KDR抗体染色,图像分析定量,阐明其表达规律及与血管再生的关系。结果 (1)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7d即有血管从大网膜向脾组织内伸展,移植脾组织内血管密度逐渐增大,至术后180d血管再生接近正常;(2)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7d、14d,VEGF、KDR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迅速升高,术后60d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至术后180d VEGF、KDR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趋向正常。结论 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是简便有效的脾移植方法;移植脾组织新生血管由大网膜再生而来;术后移植脾组织内VEGF、KDR表达量升高,促进血管形成,血管再生完成后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