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779篇 |
免费 | 10140篇 |
国内免费 | 48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19篇 |
儿科学 | 1492篇 |
妇产科学 | 715篇 |
基础医学 | 4840篇 |
口腔科学 | 1872篇 |
临床医学 | 11421篇 |
内科学 | 8703篇 |
皮肤病学 | 1154篇 |
神经病学 | 2396篇 |
特种医学 | 3647篇 |
外科学 | 7483篇 |
综合类 | 21532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预防医学 | 11600篇 |
眼科学 | 1009篇 |
药学 | 8987篇 |
119篇 | |
中国医学 | 8444篇 |
肿瘤学 | 44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7篇 |
2023年 | 1419篇 |
2022年 | 2763篇 |
2021年 | 3524篇 |
2020年 | 3251篇 |
2019年 | 1724篇 |
2018年 | 2185篇 |
2017年 | 2757篇 |
2016年 | 2250篇 |
2015年 | 3801篇 |
2014年 | 4700篇 |
2013年 | 6082篇 |
2012年 | 7498篇 |
2011年 | 7828篇 |
2010年 | 7276篇 |
2009年 | 6663篇 |
2008年 | 6309篇 |
2007年 | 6041篇 |
2006年 | 5338篇 |
2005年 | 4163篇 |
2004年 | 2910篇 |
2003年 | 2383篇 |
2002年 | 1911篇 |
2001年 | 1793篇 |
2000年 | 1224篇 |
1999年 | 609篇 |
1998年 | 409篇 |
1997年 | 428篇 |
1996年 | 419篇 |
1995年 | 334篇 |
1994年 | 268篇 |
1993年 | 256篇 |
1992年 | 169篇 |
1991年 | 137篇 |
1990年 | 128篇 |
1989年 | 149篇 |
1988年 | 132篇 |
1987年 | 108篇 |
1986年 | 112篇 |
1985年 | 103篇 |
1984年 | 80篇 |
1983年 | 84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68篇 |
1980年 | 45篇 |
1979年 | 25篇 |
1978年 | 26篇 |
1977年 | 36篇 |
1976年 | 33篇 |
195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肥大细胞(TIM)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2例行首次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TIM的密度,根据TIM的平均密度[(8.4±6.5)/高倍视野],将患者分为TIM少量浸润组(TIM平均密度<8.4/高倍视野)和TIM大量浸润组(TIM平均密度≥8.4/高倍视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TIM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TIM少量浸润组和TIM大量浸润组患者在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5,7.410,P<0.05).随访截至2010年9月,TIM少量浸润组、TIM大量浸润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79.0%和63.1%、59.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不良因素(RR=2.119,95%可信区间1.326~3.386;RR =2.084,95%可信区间1.357~3.199,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IM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RR=1.651,95%可信区间1.009~2.702;RR=1.680,95%可信区间1.047~2.629,P<0.05).结论 TIM与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相关,并且TIM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射频凝血器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射频止血肝切除组(41例)和常规钳夹肝切除组(41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射频凝血器的应用价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射频止血肝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77±28) min,比常规钳夹肝切除组的(129±34) min明显缩短(t=7.432,P<0.05);射频止血肝切除组肝门阻断4例,较常规钳夹肝切除组的23例明显减少(x2=19.934,P<0.05);射频止血肝切除组和常规钳夹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1±214) ml和(751 ±421) ml,术中输血患者比例分别为15% (6/41)和49%(20/4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20,x2=11.038,P<0.05).射频止血肝切除组和常规钳夹肝切除组在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3,1.822,P>0.05);射频止血肝切除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4)d,比常规钳夹组的(12±7)d明显减少(t=2.368,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 新型手术辅助器械射频凝血器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骨量、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钙、血清磷及其他骨量相关指标的差异,对糖尿病骨病目前的治疗状况进行分析,为糖尿病骨量异常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超声测量40例60 岁以上老年女性非糖尿病患者及46例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跟骨骨密度,并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清 钙、血清无机磷、骨质疏松生化标志物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结果 糖尿病组的跟骨骨密度,血清钙均低于非糖尿病人群,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高于非糖尿病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0 岁以上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骨量丢失显著重于同龄非糖尿病人群,对糖尿病性骨量减低的干预和治疗应给予足够重视,以期尽量减少和避免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MRI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本组临床疑诊为大关节PVN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进行比较,分析PVNS的MRI影像特点、诊断正确率、误漏诊原因,以及在术后随访及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66例患者的资料纳入分析,54例经过病理确诊为PVNS,男23例,女31例。其中弥漫型为46例,局限型为8例。MRI诊断为PVNS55例,52例确诊为PVNS,MRI诊断PVNS准确率78.8%;术后复发20例,MRI诊断复发准确率100%;7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1例放疗后病理性骨折。结论 PVNS是一个容易复发的良性滑膜增生性疾病,MRI术前及术后诊断准确率高,MRI在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在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个体化软组织平衡技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方法膝外翻患者,术前X线测量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夹角(FTA角),根据膝外翻畸形Keblish分级(轻度<15°;中度15°~30°;重度>30°),分为轻、中、重三级并认真评估患者软组织状况。软组织平衡术分为三步,第一步切开关节囊前行髂胫束苹果派样延长,第二步自胫骨结节骨膜下松解骼胫束止点和外侧副韧带,第三步自股骨侧松解外侧副韧带及后外侧关节囊。手术方法采用髌旁外侧入路,不同分级个体化的应用上述3步软组织平衡方法行TKA手术。术后测量FTA角,术后定期随访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价标准KSS评分及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008年1月~2011年12月,20例(23膝)膝外翻患者,Keblish分级轻度8例8膝,中度7例10膝,重度5例5膝;轻、中、重三级患者应用个体化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实施TKA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术前术后FTA角及KSS评分、功能评分结果经SPSS14.0统计学软件做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术后外翻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膝外翻畸形TKA术中选择个体化的软组织平衡方案,可以有效地矫正软组织失衡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又可以避免矫枉过正导致术后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X线和CT对术后假体位置进行影像学分析,比较计算机导航关节置换术是否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1年2月,本组共对160例患者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70例实施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另外90例实施传统手术组。两组间性别、年龄、术前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术后通过X线平片及CT对CFA、CTA、SFA、STA、FRA、PTA等角度以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两周,通过影像学分析,导航组患者的CFA、CTA、SFA、STA、FRA、PTA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导航组术中出血多于非导航组(P<0.05)。非导航组手术时间比导航组手术时间短16min,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实验中,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可以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并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一期行后腹腔镜下双侧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PLBNU)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5例临床拟诊为原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癌(UC)的肾移植患者行RPLBNU。早期采用传统RPLB-NU治疗11例,近期4例实施改良RPLBNU。结果:15例行RPLBNU均成功,未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340.3min;平均出血量173.3ml,1例患者输悬浮红细胞400ml;术后平均使用吗啡当量20.7mg;术后平均下地活动时间4.1d;平均住院时间11.1d。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天口服免疫抑制剂,并且无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改良RPLBNU更安全,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除1例在术后27个月时发生左卵巢局部复发而放弃治疗失随访,平均随访46.0(17.0~73.5)个月,1例因膀胱肿瘤复发相继行膀胱肿瘤电切及膀胱部分切除治疗,仍存活。结论:肾移植术后RPLBNU,尤其是改良RPLBNU,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对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8.
Edward Chaw DO Kazuko Shem MD Kathleen Castillo MA CCC-SLP BRS-S Sandra Lynn Wong BA RCP James Chang BA CBIS 《Topics in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2012,18(4):291-299
Background:
Dysphagia is a relatively common secondary complication that occurs after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he detrimental consequences of dysphagia in SCI include transient hypoxemia, chemical pneumonitis, atelectasis, bronchospasm, and pneumonia. The expedient diagnosis of dysphagia is imperative to reduce the ri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dysphagia after SCI and associated respiratory considerations in acute cervical SCI.Methods:
Bedside swallow evaluation (BSE) was conducted in 68 individuals with acute cervical SCI who were admitted to an SCI specialty unit. Videofluroscopy swallow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in 72 hours of BSE when possible.Result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found dysphagia in 30.9% (21 out of 68) of individuals with acute cervical SCI. Tracheostomy (P = .028), ventilator use (P = .012), and nasogastric tube (P = .049)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associated factors for dysphagia. Furthermore, individuals with dysphagia had statistically higher occurrences of pneumonia when compared with persons without dysphagia (P < .001). There was also a trend for individuals with dysphagia to have longer length of stay (P = .087).Conclusion:
The role of respiratory care practitioners in the care of individuals with SCI who have dysphagia needs to be recognized. Aggressive respiratory care enables individuals with potential dysphagia to be evaluated by a speech pathologist in a timely manner. Early evaluation and intervention for dysphagia could decrease morbidity and improve overall clinical outcomes. 相似文献999.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I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TIF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2~54岁,平均(37.8±9.5)岁.损伤节段:T11,12 2例,T12L15例,L1,22例,L2,3 1例,L3,41例.均为AO分型B型骨折.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为7~10分,平均(9.2±0.87)分.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3例,E级1例.术后随访时评估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改善和矢状面Cobb角矫正及维持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30~170 min,平均(147.3±11.9) min;术中出血180~650ml,平均(369.1±110.2) ml.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20.2±4.3)个月.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X线片提示内固定无松动、断裂、融合器移位等情况,骨折节段稳定.9例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改善.术前矢状面Cobb角-21.2°~3.2°,平均-10.3°±7.8°;末次随访时-7.9°~17.2°,平均1.2°±7.4°,Cobb角明显矫正,随访期间无明显丢失.结论 应用TIF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在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改善、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稳定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靶向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AFP-USPIO)分子探针在肝细胞癌(HCC)主动靶向特异性成像方面的价值.方法 表面修饰的USPIO连接抗AFP抗体后构建AFP-USPIO靶向分子探针.实验分为AFP-USP1O组(靶向组)和USPIO组(非靶向组).将铁浓度为100 μg/ml的AFP-USPIO及USPIO,按照150μl、100 μl、50 μl的剂量分别与HepG2细胞孵育4h 后行体外磁共振成像,并测量T2WI信噪比(SNR).构建原位肝癌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于尾静脉注射AFP-USPIO或USPIO,注射剂量20μmol/kg.注射前及注射后1h进行磁共振成像,测量T2WI肝脏肿瘤与周围肝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计算增强前后及两组之间CNR 的差异.普鲁士蓝铁染色验证SNR、CNR变化与细胞及组织铁含量的关系.结果 细胞学实验显示两组体外磁共振SNR均随AFP-USPIO或USPIO剂量的增加而下降,3种剂量间(P<0.05)以及同一剂量时两组间S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靶向组细胞内铁颗粒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多,并与SNR呈负相关关系(P=0.00,r=-0.926),而非靶向组铁染色的细胞数则明显降低.在注射AFP-USP1O前后,大鼠肝脏肿瘤的CNR分别为2.05±0.88和0.9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t=3.380);而注射USPIO前后肝脏肿瘤的CNR分别为2.25±1.50和2.57±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t=1.263).靶向与非靶向组,肿瘤强化后的CNR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t=3.487).病理结果显示靶向组肿瘤组织内见大量铁染色颗粒,而非靶向组铁染色颗粒则明显减少.结论 AFP-USPIO分子探针对HepG2细胞及大鼠模型原位肝癌具有良好的主动靶向作用,可实现肝癌的特异性成像和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