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18篇
  免费   10149篇
  国内免费   6610篇
耳鼻咽喉   1216篇
儿科学   1294篇
妇产科学   1067篇
基础医学   12506篇
口腔科学   2163篇
临床医学   12359篇
内科学   15204篇
皮肤病学   1680篇
神经病学   5184篇
特种医学   49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0620篇
综合类   18360篇
现状与发展   38篇
一般理论   13篇
预防医学   7926篇
眼科学   2975篇
药学   12276篇
  121篇
中国医学   6706篇
肿瘤学   8705篇
  2024年   390篇
  2023年   1580篇
  2022年   4100篇
  2021年   5460篇
  2020年   4034篇
  2019年   3351篇
  2018年   3552篇
  2017年   3496篇
  2016年   3473篇
  2015年   5183篇
  2014年   6425篇
  2013年   6443篇
  2012年   9241篇
  2011年   9855篇
  2010年   6627篇
  2009年   5613篇
  2008年   6732篇
  2007年   6318篇
  2006年   5890篇
  2005年   5090篇
  2004年   3873篇
  2003年   3752篇
  2002年   3191篇
  2001年   2132篇
  2000年   1705篇
  1999年   1500篇
  1998年   934篇
  1997年   808篇
  1996年   674篇
  1995年   625篇
  1994年   602篇
  1993年   401篇
  1992年   415篇
  1991年   370篇
  1990年   314篇
  1989年   278篇
  1988年   189篇
  1987年   209篇
  1986年   157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取32只2~3个月的BALB/C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第1组为对照组,其余3个组为实验组,实验组小白鼠左腿皮下注射苯0.3ml(15ml/kg体重).注射后分别于24h,48h,72h脱颈处死。观察中毒前、后末梢血象、骨髓细胞、骨髓细胞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苯中毒时骨髓变化先于末梢血象的变化,骨髓的病变为造血细胞变性、坏死,大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骨髓细胞构成降低,而且骨髓细胞构成中细胞成分降低早于外周血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42.
Thrombocytopenia is a frequent finding following living donor hepatectomy. It appears more pronounced in right graft donors than in left graft donors. This study analyzed postoperative thrombocytopenia in 20 living liver donors and examined the change of endogenous thrombopoietin (TPO) in its recovery. Platelet count, TPO level,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 and D-Dimer were measured before surgery and on postoperative days (PODs) 1, 2, 3, 5, 7, and 14. Concurrently, liver and spleen volumes were calculat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Platelet count on POD 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right graft donors than in left graft donors (13.0 +/- 3.7 x 10(4)/microL vs. 16.8 +/- 4.0 x 10(4)/microL, P = 0.039) but recovered by POD 7 in all donors. Postoperative elevations of FDP and D-Dim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ight graft donors than in left graft donors. TPO level rose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peaked on POD 5 in left graft donors and on POD 7 in right graft donors, and fell nearly to preoperative levels by POD 14. Postoperative TPO level per liver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ight graft donors than in left graft donors. In conclusion, thrombocytopenia following living donor hepatectomy resolved within the first week regardless of graft type and wa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consumption of circulating platelets, possibly due to intrahepatic and splenic congestion. With a reduced number of circulating platelets, TPO level rapidly increases. Also, with reduced consumption of platelets related to recovery from surgery, thrombocytopenia should resolve. As a consequence, TPO level would be expected to fall.  相似文献   
43.
目的避免或减少老年人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疗养康复过程中起搏器故障和相关疾病的发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变其不良症状,并通过心理治疗改善不良心理情绪,使其增强自信,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入院后,详细了解安置起搏器的时间、类型及工作情况,全面掌握其身体状况和心理特点,为其制定合理的疗养计划。结果疗养期结束后,疗养员无一例出现起搏器故障和发生相关疾病;基础疾病及不良症状得到进一步控制,心理不良情绪得到进一步控制,基本达到了疗养的目的。结论疗养院医务人员应全面了解起搏器的类型及特性;掌握安置起搏器的适应症和容易出现的病症;掌握此类疗养员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疗养计划并按计划认真予以实施,是保证老年人植入心脏起搏器疗养员能够顺利完成疗养生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原位灌注固定取材。评价PTA后血管重塑(VR)的动态变化规律,定量分析血管重塑在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制作70只SD雄性大鼠颈总动脉再狭窄模型,分原位灌注实验组、对照组,于术后1h、3、7、14、28和42天原位灌注固定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标本血管狭窄情况。结果:①血管重塑指数(VRI)在PTA后即刻最大,3天组明显降低,7天组稍有增大,其后不断减小,剩余血管腔面积百分比同VRI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②FFA后,血管腔面积总体呈逐渐缩小趋势,内弹力板围绕面积(IELA)1h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3天组较1h组明显缩小,14、28、42天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外弹力板围绕面积(EELA)逐渐缩小。EELA、IELA的变化与血管腔面积变化呈正相关。③VRI与血管腔面积的变化呈正相关,新生内膜面积与剩余狭窄率、血管腔面积无直线相关。结论:再狭窄过程中存在扩张性重塑和收缩性重塑现象,管腔的狭窄与否取决于血管重塑指数的变化,而不是新生内膜的变化,新生内膜的形成是血管重塑过程中的一部分。IELA和EELA可作为判断管腔狭窄及评价血管重塑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奎的平、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奎的平或氯氮平治疗6周,采用四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奎的平组有效率87.5%,氯氮平组有效率82.5%。治疗第一周末,奎的平组PANSS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奎的平组副反应低于氯氮平组。结论:奎的平与氯氮平疗效相似,但奎的平起效较快,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46.
白晋  宋建星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141-144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udendal-thigh flap,micranatom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并且手工检索《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一医药卫生)1998-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途径:分类途径。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的基础及临床试验。②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或综述性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2篇相关文章,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1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 资料综合: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尤以阴部外动脉最为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阴股沟皮瓣是位于股内侧上方与会阴部之间的无毛区域,上界平耻骨联合上缘水平,下界为两侧坐骨结节连线,内侧界为阴囊或大阴唇外侧缘,外侧界为股内侧皱襞,自阴囊(唇)外侧缘向大腿内上方延伸约5cm包括的范围。该区动脉血液供应丰富,计有阴部外动脉,闭孔动脉前皮支,阴囊(唇)后动脉的外侧支,旋股内侧动脉的皮支,股内侧的主要动脉支,以及来自阴部内动脉的肛动脉(直肠下动脉)等,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其中尤其以阴部外动脉最为恒定。在阴股沟区,阴囊(唇)后动脉与旋股内动脉、闭孔动脉前支及阴部外动脉的分支存在广泛的吻合并在内收肌内侧以上的深筋膜层形成血管网。进入阴股沟区的多支血管相互吻合成网。阴股沟区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 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再造性器官外形及恢复神经感觉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克罗米芬兴奋试验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兴奋试验(CCT)在不孕妇女中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666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35岁)461例为高龄组,B组(〈35岁)205例为低龄组,另取156例年龄〈35岁、非女方不孕原因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试者进行CCT。结果CCT异常发生率A组、B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7.76%、34.14%、2.56%,A组及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IU/L、雌二醇(E2)〈180pmot/L的不孕患者CCT异常发生率分剐为17.46%、24.19%,均明显低于FSH≥10IU/L、E2≥180pmol/L患者的64.19%及39.4%(P〈0.01)。结论CCT预测卵巢储备功能较基础FSH更敏感,CCT可作为常规了解卵巢储备功能的一项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8.
本文报告65例双炔失碳酯配伍d1-15甲基PGF_(2α)(以下简称PG)抗早孕结果并与33例丙睾配伍PG抗早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双炔失碳酯组完全流产59例,占90%;不全流产3例,占5%;失败3例,占5%;总有效率95%。丙睾组完全流产27例,占82%;不全流产6例,占18%;总有效率100%。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但不全流产率有明显差异(P<0.05)。药流后点滴出血天数,双炔失碳酯组平均为8.1±5.0天;丙睾组平均为18.9±19.1天;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双炔失碳酯经阴道给药后无一例发生心、肝、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49.
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治疗的临床分析(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特型、病理分型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5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结果本组包括13例(22.4%)良性肿瘤,45例(77.6%)。小肠良性肿瘤均行局部肠段切除,除2例死于其它疾患外,余11例健在;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中,院内死亡6例,仅11例能行根治性肠切除,37例行化疗(总有效率83.4%),随访33例(随访率89.5%),存活5年以上者14例(5年生存率42.4%),多为T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恶性所占比例较高,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易致长期延误诊治,预后甚差;对原因不明的腹痛、消化道出血及定位不明的腹部包块患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是避免小肠肿瘤长期误诊、改善患者预后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0.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报道中,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最多,显示出了其优势所在,其中中药疗效优于西药,且在改善和治愈面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变化、病情反跳等症状方面优势明显,对于面部痤疮样皮疹、痒及不适等症状,中、西药治疗疗效相近。目前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最好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中西医结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