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816篇 |
免费 | 5685篇 |
国内免费 | 42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93篇 |
儿科学 | 769篇 |
妇产科学 | 584篇 |
基础医学 | 5143篇 |
口腔科学 | 839篇 |
临床医学 | 7529篇 |
内科学 | 6950篇 |
皮肤病学 | 533篇 |
神经病学 | 2564篇 |
特种医学 | 206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5034篇 |
综合类 | 12738篇 |
现状与发展 | 29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5008篇 |
眼科学 | 1141篇 |
药学 | 7143篇 |
64篇 | |
中国医学 | 4179篇 |
肿瘤学 | 38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2篇 |
2023年 | 853篇 |
2022年 | 2237篇 |
2021年 | 2686篇 |
2020年 | 2148篇 |
2019年 | 1725篇 |
2018年 | 1708篇 |
2017年 | 1854篇 |
2016年 | 1585篇 |
2015年 | 2547篇 |
2014年 | 3315篇 |
2013年 | 3394篇 |
2012年 | 4937篇 |
2011年 | 5083篇 |
2010年 | 3853篇 |
2009年 | 3184篇 |
2008年 | 3555篇 |
2007年 | 3611篇 |
2006年 | 3360篇 |
2005年 | 2903篇 |
2004年 | 2148篇 |
2003年 | 2245篇 |
2002年 | 1758篇 |
2001年 | 1319篇 |
2000年 | 1167篇 |
1999年 | 810篇 |
1998年 | 492篇 |
1997年 | 426篇 |
1996年 | 297篇 |
1995年 | 271篇 |
1994年 | 233篇 |
1993年 | 135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105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Intimal hyperplasia after long-term venous catheter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ng DZ Verbeken EK Van Lommel AT Stas M De Wever I 《European surgical research. Europ?ische chirurgische Forschung. Recherches chirurgicales européennes》2000,32(4):236-245
OBJECTIVE: Intimal hyperplasia is a well-known consequence of arterial injury and arterialization in vein grafts. However, the subacute and chronic vein wall changes which occur after catheterization have not been well studied. In this animal study, intimal hyperplasia in the vein wall after catheterization was examined. METHODS: A silicon catheter was placed in the anterior caval vein of 54 rats. After in situ fixation at scheduled intervals (1 day to 6 months), the pathologic changes in the vein wall were studied on semi-serial histology sections by means of light microscopy. RESULTS: Three forms of intimal hyperplasia could be observed: plaque-like, papillary-like and incorporation of the mural part of the sleeve into the underlying vein wall. Although the appearance of each was different, their composition was identical. All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alpha-actin-positive cells and collagen localized above the internal elastin layer, and covered by endothelium if facing the lumen. The plaque-like and papillary-like forms were mainly localized in the anterior vena cava, while sleeve incorporation mainly occurred in the jugular vein. Plaque-like and papillary-like intimal hyperplasia could be seen together on the same slide, but these two forms were never seen together with sleeve incorporation. CONCLUSION: Intimal hyperplasia occurs after venous catheterization and is probably caused by chronic injury to the vein wall due to knocking and rubbing movements of the catheter against the wall. 相似文献
92.
[目的 ] 观察拉米呋定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 [方法 ] 3 5例B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 18例C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同时给予拉米呋定 10 0mg ,每天 1次 ,疗程 1年 ,观察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 B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C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 拉米呋定对B基因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高于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拉米呋定用于治疗有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3.
耳炎差异球菌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耳炎差异球菌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的方法,检测39例(42耳)成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中耳炎差异球菌以及三种常见细菌[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和卡他莫拉杆菌(M.catarrhalis)]的DNA,就细菌DNA存在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史、病程、积液性质和抗生素服用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的42份中耳积液标本中有5份(11.9%)检测到有耳炎差异球菌DNA存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者有1例(3.6%)测得耳炎差异球菌DNA存在,慢性者则有4例(28.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浆液性中耳积液有3例(13.0%)测得耳炎差异球菌DNA存在,粘液性中耳积液则有2例(10.5%)为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抗生素使用史对耳炎差异球菌DNA检出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参与部分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耳炎差异球菌可能是其致病菌之一;且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持续存在可能与耳炎差异球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在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 ,观察uPA对面神经断伤吻合后神经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uPA组和对照组 ,建立大鼠面神经断伤修复模型 ,uPA组术后连续 5d腹部皮下注射uPA ,每天 3次 ,每次 5 0 0 0U/kg ,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 1,7,14 ,2 1,4 2 ,84d取吻合处远侧段面神经 ,采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分析两组中神经纤维的等效直径、周长和面积参数以及纤维连结蛋白 (fibronectin ,FN)和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伤后早期的表达变化。结果 :术后 2 1,4 2d时uPA组新生神经纤维髓鞘面积和 4 2d时等效直径均较对照组恢复好 (P <0 .0 5 )。FN在术后表达逐渐增强 ,14 ,2 1d时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 )。两组中LN术后表达均减少 ,随再生过程而逐渐增多 ,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面神经断伤吻合后应用uPA可降解纤维蛋白 ,使FN表达上调 ,有利于改善神经再生后的微环境 ,提高新生神经纤维的再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5.
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测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多频稳态诱发反应(MFSSR)测试聋儿的残余听力,比较该方法与听性脑干反应(ABR)之间阳性率的差异来说明这种客观测试法所具有的优点。方法:在睡眠状态下测试了278例聋儿的MFSSR及ABR,分析了MFSSR不同频率阳性反应出现率及阈值分布范围,并与ABR阳性反应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左右耳MFSSR在0.5kHz、1.0kHz、2.0kHz和4.0kHz的阳性率分别为33.0g%、70.50%、44.96%、19.42%和33.81%、66.91%、41.07%、17.63%,而ABR的阳性率为16.91%和17.27%,MFSSR后3个频率的阳性反应出现率要明显高于ABR。结论:MFSSR作为一种客观测试方法具有频率特性好、刺激强度高、结果由计算机自动判断等特点,是一种有价值的客观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光敏度分布情况及改变特点。方法:采用日本TopconSBP2020自动视野SDT340程序检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的中心3°视网膜光敏感度。结果: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各方向的视网膜光敏度与正常眼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上方视网膜光敏度与其他各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早期青光眼的MD,ST与正常眼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视网膜光敏度的定量检测能做为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较早期视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97.
98.
99.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 UL14 0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对 4 0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UL14 0基因全序列的PCR扩增 ,对 12株进行了测序及结果分析。结果 4 0株HCMV UL14 0基因PCR扩增均阳性。测序的 12株HCMV UL14 0开放阅读框架 (ORF)均在Toledo株UL14 0 ORF的第 174位核苷酸处 ,插入一个胞嘧啶核苷酸C ,造成移码突变。与Toledo株相比 ,临床分离株新增了ScAMP磷酸化SPS和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CKP两种重要功能位点 ,且其所位于的氨基酸位点可能是UL14 0蛋白的蛋白质作用位点。结论 临床分离株UL14 0基因的ORF较Toledo株多出 2 31个核苷酸 ,故两者的核苷酸及其编码产物氨基酸序列明显不同。临床分离株存在SPS及CKP两种新的重要功能位点 ,可能在HCMV UL14 0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4年间我院儿科临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我院4年间儿科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了解其耐药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指导儿科临床合理选用抗大肠埃希菌药物。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从儿科临床标本分离的84株大肠埃希菌按照分离时间分为2001-2002年组(2001年1月-2002年12月)48株和2003-2004年组(2003年1月-2004年12月)36株,分别比较两组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和对2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ESBLs检测结果:2001-2002年组产ESBLs株检测率为37.5%(15/40),2003-2004年组产酶株捡出率为46.9%(15/32),经x^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2003-2004年组比2001-2002年组耐药率明显升高,22种抗生素中除外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菌外,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增幅为(16.7%-88.9%),经x^2检验,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耐药率上升最快的5种抗生索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嚷肟、头孢拉定、头孢呋辛。耐药率上升较慢的5种抗生素分别为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定和四环素。结论:儿科临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发展迅速,以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上升最为显著,且呈多重耐药趋势。治疗上不宜选用头孢类抗生索和复方磺胺甲嗯唑,应选用头孢西丁、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以及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