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71篇 |
免费 | 367篇 |
国内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85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200篇 |
口腔科学 | 50篇 |
临床医学 | 429篇 |
内科学 | 285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71篇 |
特种医学 | 103篇 |
外科学 | 338篇 |
综合类 | 1012篇 |
预防医学 | 419篇 |
眼科学 | 92篇 |
药学 | 450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93篇 |
肿瘤学 | 1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170篇 |
2013年 | 295篇 |
2012年 | 366篇 |
2011年 | 361篇 |
2010年 | 347篇 |
2009年 | 277篇 |
2008年 | 314篇 |
2007年 | 273篇 |
2006年 | 239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18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5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评估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的矢状位形态特征与手术效果,并分析影响手术矫形效果及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中重度后凸定义为局部后凸角≥20°,僵硬型后凸定义为过伸位X线片示后凸柔韧性<30%或颈椎CT示后凸节段... 相似文献
53.
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平卧位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年龄16—65岁,体重41-72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A组,术中充气温控毯24℃风档进行降温,肿瘤切除完毕前30 min进行复温;B组,术中充气温控毯维持中心温度正常(35.2—36.60℃)。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2 mg/kg诱导,吸入0.6%-1.2%异氟醚维持;吸入氧浓度40%;异丙酚1.5~2 mg·kg-1·h-1持续输注;维库溴铵1~2 mg间断静脉注射。每5分钟记录1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2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超过24 h剔除,共38例进行统计。A组患者降温速率(1.11±0.05)℃/h,复温速率(0.74±0.09)℃/h。A组患者89%(16/18)在硬脑膜打开前达到目标温度34℃,平台期平均中心温度(34.3±0.5)℃,距34℃最大升幅0.52℃,最大降幅为0.23℃。A组患者67%(12/18)手术结束时中心温度恢复正常。返回ICU后A组患者中心温度(返回ICU时实测温度的均值)(35.8±0.6)℃低于B组(36.6±0.4)℃(P<0.05)。A组患者4例术后出现寒颤、3例发热、1例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充气温控毯可较理想地降低体温,相对于降温效率其复温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54.
目的:设计点状切口插入钢板固定耻骨支骨折,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至2005年不稳定性骨盆损伤患者10例18个耻骨支,男8例15个耻骨支,女2例3个耻骨支;年龄24~56岁,平均37.2岁。按Tile分型:B1型1例,B2型6例,C1型3例。受伤距手术治疗时间4~14d,平均8.7d。将常规腹股沟切口分解为2~3个点状切口,经点状切口行耻骨支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28个点状切口顺利完成18个耻骨支骨折内固定,平均每点状切口失血30ml,完成一个耻骨支固定时间45min,术后功能经Majeed骨盆骨折评价标准评分属优。结论:经点状切口可以完成耻骨支内固定,手术创伤相对常规腹股沟开放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90%门静脉分支结扎后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行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其中5只进行假手术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时相点门静脉压力和非结扎侧肝脏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非结扎侧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进行定最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95%(38/40)的大鼠存活.结扎侧肝叶进行性萎缩,非结扎侧肝叶占全肝质量的比例随时问推移而增加,12 h内增加较缓慢,仅为10.75%;而1~5 d则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达到27.57%;7~28 d达到平台期,缓慢增加到32.37%.术前门静脉压力为(9.1±1.8)cm H_2O(1 cm H_2O=0.098 kPa);结扎后立即升高,12 h达到高峰(15.8±2.7)cm H_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7,P<0.05);1~28 d由(13.6±2.3)cm H_2O逐渐下降为(9.3±2.0)cm H_2O.术前大鼠PCNA阳性细胞计数为7%±3%,术后12 h至3 d由14%±5%上升至21%±6%,第5天达到高峰为26%±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5),随后逐渐恢复正常.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前大鼠肝脏和术后各时相点大鼠未结扎侧肝脏仅见极少量凋亡细胞.大鼠门静脉压力与非结扎侧肝叶肝细胞PCNA的表达在术后1、3、5 d呈正相关(r=0.913,0.896,0.908,P<0.05),在术后14 d时相点呈负相关(r=-0.926,P<0.05).结论 大鼠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质量;肝再生以肝细胞增殖加速为主,而非肝细胞凋亡减少;门静脉压力变化在肝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9年9月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病变25例,其中狭窄13例,闭塞12例.单纯行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4例,同时行支架(stenting)植入者20例,植入支架22枚. 结果本组狭窄者技术成功率为100%(13/13).1例介入治疗失败,闭塞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1.6%(11/12).介入治疗后患肢血压明显提高,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60±0.11)mm Hg提高至术后(0.95±0.1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3,P<0.01).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脑卒中和栓塞.25例患者中随访20例,随访时间2~69个月,平均(30±3)个月,2例术后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为8.3%(2/24),1例2个月后因脑梗死死亡.1、3年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5%及81.3%.结论 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病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大出血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1999年-2008年收治的790例SAP患者中并发大出血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按防治出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阶段,对前后两阶段SAP合并大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387例SAP患者,并发大出血44例,其中以消化道大出血为主12例、以腹腔内大出血为主32例,发病率11.37%(44/387),死亡19例,死亡率4.91%(19/387);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403例SAP患者,并发大出血21例,其中以消化道大出血为主8例、以腹腔内大出血为主13例,发病率5.21%(21/403),死亡5例,死亡率1.24%(5/403);两期出血发病率和出血所致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及时肠内营养和免疫治疗、有效腹腔引流及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方式可能是降低SAP并发大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因官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行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进一步处理。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9月因CIN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宫颈锥切术675例患者的病历,详细分析其中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72例患者的处理情况。结果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标本切缘阳性发生率为10.7%(72/675)。72例中保留子宫定期随诊21例(29.2%),进一步治疗51例(70.8%)。CINⅠ2例,CINⅡ3例均随诊无复发;CINⅢ37例,术后随诊14例,其中1例发展为浸润癌,1例发现低度上皮内瘤样病变,病变持续或进展的发生率为14.3%(2/14),进一步手术治疗23例;微小浸润癌11例,1例切缘病变为CINⅢ随诊无复发,余10例手术治疗;浸润癌16例,1例随诊且进展。结论宫颈锥切病理标本切缘为CINⅠ~CINⅢ阳性的患者可以进行术后随访,但内外切缘均有CINⅢ的患者,复发可能性大。微小浸润癌切缘为CINⅢ及以下病变的患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但切缘仍有微小浸润癌灶应行再锥切或按Ⅰb期处理。宫颈锥切后诊断为浸润癌者均应按浸润癌行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评估da Vinci S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da Vinci S手术系统(da Vinci Intuitive Surgical Inc.,Sunnyvale,CA,USA.)完成RARP术130例的情况.年龄48~76岁,平均(67±6)岁;PSA水平为2.16~ 78.20 ng/ml,平均(26.05±8.41)ng/ml;Gleason评分6~10;肿瘤临床分期均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结果 130例均经腹腔途径,采用机器人3臂或4臂,5~6枚troc ar完成RARP,无机器人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术式改变.术前机器人准备时间20 ~ 90 min,平均(48.5±15.4) min;手术时间90 ~ 300 min,平均(143.6±22.9) min;术中出血量50 ~ 600 ml,平均(158.2±59.6) ml,2例(1.5%)术后输血400ml.术后2~3d下床活动,平均(2.2±0.6)d;术后住院5~21d,平均(6.6±1.9)d;4~21d拔除导尿管,平均(6.1±2.0)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漏尿6例(4.6%),漏尿于术后3~15d停止.术后淋巴瘘8例(6.2%),术后2~3周停止,未发现淋巴囊肿.术后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和附睾炎各1例,治疗后好转.术后病理切缘阳性12例(9.2%),精囊见癌侵犯10例(7.7%),闭孔淋巴结转移4例(3.1%).术后1~12个月复查PSA均< 0.2 ng/ml,术后6个月和1年完全控尿率达86%和95%.结论RARP安全、可靠,具有出血更少、恢复更快等优势,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