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248篇 |
免费 | 10208篇 |
国内免费 | 46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13篇 |
儿科学 | 1476篇 |
妇产科学 | 707篇 |
基础医学 | 4985篇 |
口腔科学 | 1949篇 |
临床医学 | 11512篇 |
内科学 | 8556篇 |
皮肤病学 | 1153篇 |
神经病学 | 2321篇 |
特种医学 | 3636篇 |
外科学 | 7474篇 |
综合类 | 22127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预防医学 | 11817篇 |
眼科学 | 999篇 |
药学 | 8994篇 |
121篇 | |
中国医学 | 8967篇 |
肿瘤学 | 43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9篇 |
2023年 | 1787篇 |
2022年 | 3007篇 |
2021年 | 3697篇 |
2020年 | 3379篇 |
2019年 | 1880篇 |
2018年 | 2226篇 |
2017年 | 2788篇 |
2016年 | 2302篇 |
2015年 | 3821篇 |
2014年 | 4698篇 |
2013年 | 6084篇 |
2012年 | 7435篇 |
2011年 | 7782篇 |
2010年 | 7251篇 |
2009年 | 6623篇 |
2008年 | 6268篇 |
2007年 | 5998篇 |
2006年 | 5280篇 |
2005年 | 4115篇 |
2004年 | 2868篇 |
2003年 | 2330篇 |
2002年 | 1866篇 |
2001年 | 1778篇 |
2000年 | 1194篇 |
1999年 | 589篇 |
1998年 | 402篇 |
1997年 | 415篇 |
1996年 | 405篇 |
1995年 | 330篇 |
1994年 | 260篇 |
1993年 | 248篇 |
1992年 | 157篇 |
1991年 | 127篇 |
1990年 | 118篇 |
1989年 | 142篇 |
1988年 | 125篇 |
1987年 | 106篇 |
1986年 | 109篇 |
1985年 | 98篇 |
1984年 | 77篇 |
1983年 | 81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67篇 |
1980年 | 46篇 |
1979年 | 24篇 |
1978年 | 25篇 |
1977年 | 36篇 |
1976年 | 32篇 |
195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Meta分析法在我国护理科研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科研中Meta分析法的应用现状.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等9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刊登的有关Meta分析法的文章以分析其应用现状.结果 检索到16篇相关文献,介绍Meta分析3篇,专科护理实践8篇(其中2篇文章为同一作者),护理教育1篇,基础护理研究4篇.结论 Meta分析在护理科研中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护理领域Meta分析的应用仍是空白.护理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应用Meta分析方法来汇总同类研究的不同研究结果,提高学科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992.
993.
HIZ与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对比MRI T2WI上HIZ(high intensity zone)与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9~2007年12月,对43例严重下腰痛患者进行MRI检查以及椎间盘造影术,对MRI T2WI存在HIZ表现的患者以及椎间盘造影阳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26例患者的31个节段有HIZ表现(60.5%,26/43),其中17例造影阳性,阳性率为65.4%(17/26);17例无HIZ表现的患者中4例造影阳性,阳性率为(23.5%,4/17)。43例患者中,共计21例患者23个节段造影阳性,阳性率为48.8%(21/43)。结论慢性下腰痛患者中HIZ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有较高的提示作用,但确诊仍需椎间盘造影术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比较扩髓与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共92侧开放性胫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扩髓组54侧,非扩髓组38侧。伤口拆线后扶拐下地活动,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2年。结果扩髓组与非扩髓组局部感染率分别是20.3%和5.3%(P〈0.05);扩髓组与非扩髓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2.5周和19周(P〉0.05);延迟愈合分别为8例,3例。结论与扩髓组比较,非扩髓带锁髓内钉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少,感染率低,两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边缘和中心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的差异.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病灶边缘(A组)和中心区域组织(B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Flk-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血管间距、表达部位,以及动脉数、静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进行计数.分析以上血管生成相关参数在肿瘤边缘和中心的差异.结果:两组微血管的数目、直径及异型指数,成熟血管的数目、总面积、动脉数、动脉比及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及平均灌注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直径、异型指数及血管间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总面积、异型指数及血管间距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平均面积、周长和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HCC边缘和中心的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多个形态学特征存在差异,病灶中心血管多为幼稚的微血管,边缘则以成熟血管居多.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价原位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4月,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应用原位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22例腰椎疾患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后体温、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椎疼痛情况;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术后疗效评定;采用Jorgenson标准评价术后融合节段的融合率.结果 术后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5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红肿、渗出、感染.JOA评分:优4例,良14例,中4例,优良率为81.8‰MacNab疗效评价:优4例,良13例,中5例,优良率为77.3%;ODI指数评价:优3例,良17例,中2例,优良率为90.9%.术后1年X线片示脊柱融合20例,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0.9%.结论 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原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可获得良好术后疗效和融合率. 相似文献
997.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总结胰腺癌临床诊治中的问题,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首发症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308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中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占74.4%,黄疸占23.7%。术前影像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CT88.9%,MRCP85.7%,B超84.4%,ERCP82.1%。根治性切除率18.8%,其中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8%,胰体尾癌行联合脏器切除24.4%。术后发生胰瘘4例(1.5%),经药物治疗后痊愈。手术死亡4例(1.5%),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临床上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低,对高危可疑患者应联合应用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穿刺.剖腹探查等方法才能提高诊断率。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8.
原发性肝癌的中国分期与TNM分期对肝癌切除的预后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国分期与TNM分期对判断手术切除肝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2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27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g比较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5%、30%、25%、20%及18%。新分期Ⅰa、Ⅰb、Ⅱa、Ⅱb及Ⅲ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各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TNM分期Ⅰ、Ⅱ、Ⅲ及Ⅳ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Ⅲ、Ⅳ期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中国分期由于兼顾肿瘤与宿主肝功能两方面因素,分期更加精确,在反映切除肝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9.
Stat3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δ信号转导通路间交互作用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调控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NS-398对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Star3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PPAR)δ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不同信号转导通路间交互作用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COX-2 mRNA表达水平,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处理结肠癌细胞系SW480,Western blot检测Star3与PPARδ信号转导通路成员表达,噻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未检测到COX-2 mRNA表达,NS-398(75μmol/L)作用于SW480细胞72h后,G1期细胞比率由37.9%上升至48.6%,S期细胞比率分别由58,1%,下降至44.9%,细胞增殖受抑制。Stat3、PPARδ、Cyclin D1与bcl-x L表达水平随NS-398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可能通过非COX-2依赖途径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颈黄韧带病变对颈脊髓后方致压,颈脊髓所受压力与致压深度、颈脊柱三维运动的关系,为探讨黄韧带病变所致颈脊髓病的发病机制提供运动学、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5具新鲜成人尸体颈脊柱标本(C2~C7)通过后方C4~5间骨窗伸入直径9.58 mm的半球形致压物模拟颈椎黄韧带病变时对颈脊髓后方所形成的压迫。实验对颈脊髓由后向前致压,致压深度分别为椎管中矢径的10%~60%、依次增加10%。分别测量各运动位置,不同致压深度下,颈脊膜脊髓后方所受压力。结果 (1)随致压深度的增加颈脊髓脊膜后方所受压力明显加大,两者呈非线性关系。(2)颈脊髓后方致压时,测得颈脊髓脊膜后方所受压力,在前屈后伸运动中,20%~60%各相邻致压深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立位、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运动中运动中 30%~60%各相邻致压深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右侧弯、左右旋转时, 相同致压深度,两侧侧弯、旋转各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合并取均数分别命名为侧弯30°位、旋转15°位。(4)在各运动位置,不同致压深度颈脊髓脊膜后方所受压力变化比较, 30%~60%致压深度时,前屈30°位>侧弯30°位>后伸30°位>中立位>旋转15°位。10%~20%致压深度时,侧弯30°位>后伸30°位>前屈30°中立位>旋转15°位。结论颈脊髓后方所受压力与致压深度和颈脊柱运动有着密切联系。所受压力随致压深度增加而增大,深度超出30%临界值后有统计学意义。相同致压深度颈脊髓后方所受压力大小随运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前屈后伸运动对颈脊髓的压力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