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44篇
  免费   2123篇
  国内免费   1214篇
耳鼻咽喉   308篇
儿科学   348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1256篇
口腔科学   523篇
临床医学   2901篇
内科学   1789篇
皮肤病学   178篇
神经病学   374篇
特种医学   837篇
外科学   2285篇
综合类   6241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700篇
眼科学   208篇
药学   2891篇
  27篇
中国医学   1970篇
肿瘤学   949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888篇
  2020年   777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557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862篇
  2014年   1132篇
  2013年   1401篇
  2012年   2125篇
  2011年   2153篇
  2010年   2082篇
  2009年   1879篇
  2008年   1845篇
  2007年   1787篇
  2006年   1675篇
  2005年   1225篇
  2004年   851篇
  2003年   693篇
  2002年   537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提高和拓展对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抗体和抗钾离子通道四聚体结构域蛋白16(KCTD16)抗体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抗GABABR抗体和抗KCTD16抗体双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治疗经过等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患者男性,50岁,亚急性起病,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记忆障碍和癫痫发作。脑脊液蛋白增高(1.10g·L^-1),细胞数正常,血清和脑脊液抗GABABR抗体阳性。头颅磁共振检查示双侧海马信号增高。诊断为抗GABABR脑炎。对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治疗反应良好,但经历多次复发。随访过程中,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抗KCTD16抗体阳性。发病1年后,患者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示右肺近肺门软组织结节,远端阻塞性炎症,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行肺结节穿刺未见异形细胞,支气管镜未见出血及新生物。后续随访患者肺部结节进一步增大,最终病理活检证明为小细胞肺癌。结论抗KCTD16抗体可存在于抗GABAbR脑炎患者中,且与小细胞肺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2.
炎症反应是缺血性卒中后病理生理的核心内容,其过程涉及免疫和炎症细胞,不同途径 和来源的被激活的炎症因子共同参与。早期小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被激活,随之淋巴细胞的聚集 和浸润也增加了对脑细胞的损伤;但也有研究发现,在特定刺激下,中性粒细胞可以从促炎表型向 抗炎表型转变,进而保护脑细胞;淋巴细胞中部分T细胞亚型可以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调节淋巴细 胞的活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另外,在缺血性卒中后,除脑内局部的炎症反应外,外周循环的炎 性反应和免疫抑制也参与其病理机制。免疫调节有望成为未来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53.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内含蛋白或核酸等活性物质、直径为35~120 nm的脂质双分子层囊泡。外泌体通过调控细胞间通讯,不仅参与调控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同时参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参与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通过与转移、免疫抑制等相关信号通路刺激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最为常见的血液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且缺乏安全、高效的诊疗手段。而外泌体因携带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因此,本文就外泌体在MM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以外泌体为基础的诊疗新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表达及负载肿瘤抗原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与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分离18例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1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名健康献血者PBMC,体外培养,并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DC。以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1a、CD80、CD83、CD86等分子表达水平。以HCCLM6肝癌细胞株制备肿瘤抗原,分别负载3种DC,最后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负载前后刺激同种异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测定MLR上清液中IL-12的含量。结果肝硬化和肝癌组PBMC、DC得率低于正常组(P<0.05);HLA- DR、CD1a、CD80和CD86等分子表达水平也低于正常组(P<0.05);负载肿瘤抗原前肝硬化和肝癌组刺激同种异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MLR上清液中IL-1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负载肿瘤抗原后3组均提高, 并以肝硬化组提高最为明显,但IL-12含量仍低于正常组。结论DC表型和功能缺陷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产生免疫耐受和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肝硬化患者DC仍有一定功能。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了解肾脏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984年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肾移植手术术后患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期问资料,分析肾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期间行肾移植术患者1872例,肾移植术后住院期间新发糖尿病共344例,占18.4%,空腹血糖受损237例,占12.7%;免疫抑制剂方案的选择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相关.经多因素同归分析发现,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率随肾移植时的年龄增高而增高(OR:1.309,P=0.049),术前高TG水平(OR:1.311,P=0.005)、高剂量甲泼尼龙(OR:1.239,P=0.011)和使用他克莫司(OR:1.522,P=0.008)是肾移植术后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吗替麦考酚酯(OR:0.716,P=0.028)和盐酸地尔硫革(OR:0.737,P=0.015)是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保护凶素.结论 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住院期间肾移植术后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8.4%;多种危险因素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其中以免疫抑制剂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956.
目的:观察醛固酮对培养心肌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评价10-6M、10-5M醛固酮及10-5M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心肌细胞表达TNF-α的影响。用凝胶滞留实验(EMSA)验证NF-κB是否参与TNF-α的转录调控,筛选TNF-α可能启动子的位点。结果:TNF-α的免疫组化染色在对照组心肌细胞呈阴性,10-5和10-6M醛固酮作用心肌细胞48h,心肌细胞胞浆中出现棕色颗粒,10-5M醛固酮与螺内酯共同孵育的心肌细胞内TNF-α染色呈阴性。与单纯培养的对照组心肌细胞相比,10-5M,10-6醛固酮刺激心肌细胞24h致心肌细胞TNF-α表达的mRNA显著增高,与螺内酯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中TNF-α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醛固酮组心肌细胞的核蛋白与TNF-α上游含有潜在NF-κB结合位点的2段寡核苷酸(-619~-591 and-508~-481)的结合强于对照组,螺内酯能阻断这一效应。结论:正常情况下培养的新生鼠心肌细胞内无TNF-α合成,醛固酮通过醛固酮受体促使培养的心肌细胞表达TNF-α,NF-κB核转移是醛固酮激活心肌细胞表达TNF-α的一条通路。  相似文献   
957.
李海  徐军  俞愉  陈婷  冯怡燕  章鹏  邱德凯 《胃肠病学》2008,13(6):345-348
背景: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联合化疗药物对肿瘤的疗效较单独应用更佳,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目的: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行脂质体介导的TNF-α基因瘤内转染,研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情况及其机制。方法:经脂质体介导,以真核表达质粒pSVK3-TNF-α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裸鼠皮下SMMC-7721细胞移植瘤。测定SMMC-7721细胞的TNF-α浓度,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测定细胞杀伤率,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TNF-α转基因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结束第5d,移植瘤体积为(75.28±35.35)m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45±103.64)mm^3(P〈0.05)。TNF-α基因体外转染SMMC-7721细胞24、48、72h后,基因转染组每106个细胞的TNF-α表达量分别为(1680±187)pg、(1702±205)pg和(1650±164)pg,细胞杀伤率分别为(37.1±2.4)%、(79.4±4.3)%和(84.2±4.6)%。基因转染72h后,SMMC-7721细胞增殖指数为(30.5±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1±3.9)%(P〈0.05);凋亡指数为(10.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0.4)%(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TNF-α基因转染裸鼠人肝癌移植瘤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为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58.
目的原核表达斯氏按蚊TEP1蛋白。方法PCR方法从斯氏按蚊扩增TEP1基因,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80L,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80L/TEP1。转化DH5α菌,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及质谱鉴定。结果成功表达重组质粒,经过质谱鉴定为斯氏按蚊TEP1分子。结论成功表达了按蚊TEP1蛋白为后续的抗体制备及TEP1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9.
中性粒细胞肺内的大量浸润是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它能清除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而发挥保护肺组织的作用,但若中性粒细胞大量的肺内浸润和过度的活化则可损伤肺组织,此负面作用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磷酸肌醇-3激酶的信号转导途径在调节急性肺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呼吸爆发、趋化及凋亡有重要的作用。故了解其作用机制可能会从细胞分子水平为急性肺损伤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观察L-精氨酸(L-Arg)对哮喘气道重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的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CRP)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L-Arg体内干预哮喘大鼠ASMC增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成对照组、哮喘组、L-Arg组,建立大鼠哮喘气道重构模型,检测血清NO-2/NO-3含量、肺内支气管内管壁和平滑肌层厚度及ASMC核数、ASMC的细胞周期分布以及ASMC内细胞周期素E(cyclin E)、cyclin A、cyclin B、蛋白27kip1(P27kip1)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大鼠支气管内管壁、平滑肌层的厚度和ASMC数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L-Arg组大鼠支气管内管壁的厚度、平滑肌层的厚度和ASMC数目显著小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血清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Arg组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G0/G1期ASMC比例及P27kip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2/M+S期ASMC比例及cyclin E、cyclin A和cyclin 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Arg组G0/G1期ASMC比例及P27ki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P<0.05),G2/M+S期ASMC比例及cyclin E和cyclin 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 L-Arg通过调控CCRP的表达水平阻滞细胞从G1期进入S期而抑制哮喘A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