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1篇
  免费   2832篇
  国内免费   1589篇
耳鼻咽喉   200篇
儿科学   479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1578篇
口腔科学   399篇
临床医学   3099篇
内科学   2391篇
皮肤病学   198篇
神经病学   585篇
特种医学   984篇
外科学   2097篇
综合类   7721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417篇
眼科学   248篇
药学   3021篇
  46篇
中国医学   2973篇
肿瘤学   1296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871篇
  2021年   1100篇
  2020年   994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568篇
  2017年   741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1077篇
  2014年   1485篇
  2013年   1800篇
  2012年   2623篇
  2011年   2644篇
  2010年   2431篇
  2009年   2118篇
  2008年   2144篇
  2007年   2078篇
  2006年   1830篇
  2005年   1349篇
  2004年   933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555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创新的时代,智慧教育模式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也在改变,人们需要学习资源多样化、微型化、切需化,以适应新的学习文化和学习方式.在我校康复评定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引入智慧教育模式,开展康复评定学课程"资源需求型"研究,以期探索符合当前信息时代的高等...  相似文献   
42.
鸢尾不同产地、采收期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鸢尾 Iris tectorum Maxim.干燥根茎及南京栽培鸢尾不同采收期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其结果为四川峨眉产鸢尾药材总黄酮含量为 4 .5 1% ,四川巫山 5 .73% ,重庆万源6 .86 % ,四川都江堰 6 .94 % ,四川成都 6 .6 4 % ,四川洋县 5 .83% ,四川石柱 6 .4 9% ,四川广元 5 .70 % ,四川涪陵 5 .96 % ,安徽亳州 4 .33% ,江苏南京 4 .38%。南京栽培鸢尾不同采收期药材的总黄酮含量为 1月 5 .4 1% ,2月 4 .36 % ,3月 3.0 3% ,4月 4 .2 8% ,5月 6 .5 9% ,6月 4 .6 9% ,7月 7.17% ,8月 6 .0 3% ,9月 5 .85 % ,10月4 .4 3% ,11月 4 .4 9% ,12月 4 .36 %。不同产地的鸢尾药材以四川都江堰所产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期的鸢尾药材以 5月 ,7月 ,8月的含量较高 ,其最佳采收期以 7~ 8月或 5月为宜。  相似文献   
43.
罗云  孙桂波  秦蒙  姚帆  孙晓波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345-3349
细胞共培养由于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便于更好的观察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培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可能的作用靶点,填补了单层细胞培养与整体动物实验研究的鸿沟,近年来倍受医药领域的关注,成为药物研发、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细胞共培养方法包括直接共培养和间接共培养,主要用于疾病病理基础、新型治疗手段以及药物活性筛选的研究.现有的细胞共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单一药物的药效学研究,用于联合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甚少.中药复方之间协同配伍,减毒增效.细胞共培养技术符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这对于未来探讨中药联合用药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中药及复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该文就细胞共培养技术的方法与运用进行了概述,并对该技术运用于中药及复方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1月确诊GERC者73例,将其中焦虑、抑郁患者分为A、B组,无焦虑抑郁患者,定为C组,A组28例,B组24例,C组21例。B组、C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反流治疗,A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12周后评估患者GERD-Q量表及咳嗽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3组治疗第4、8、12周后GERD-Q积分、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1,P<0.05);治疗第4、8、12周后GERD-Q量表评分、咳嗽症状积分降低程度A、C组均高于B组(P<0.01,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GERC患者,具有价格低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5.
探讨肝衰竭、肝硬变患者继发感染的部位、病原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收集我院199例肝衰竭和438例肝硬变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肝衰竭、肝硬变患者继发感染率分别为43.72%和23.06%,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是肺炎、自发性腹膜炎、胆管感染、败血症、尿路感染、其他感染;病原菌检出率45.45%,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真菌、其他病原体;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的死亡率63.22%,未合并感染的死亡率30.36%;肝硬变患者合并感染的死亡率23.06%,未合并感染的死亡率3.56%,合并感染的患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者(P<0.05)。肝衰竭、肝硬变患者容易继发感染,肺炎、腹膜炎、胆管感染、败血症和尿路感染等是常易出现继发的感染。继发感染的病原体复杂多样,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三氧化二砷对小鼠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对小鼠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对脾T细胞周期和Bcl 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卵蛋白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 ,收集肺泡灌洗液 (BALF) ,直接计算白细胞总数和分类 ,双缩脲法检测总蛋白含量 ,应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软件检测小鼠肺功能 ,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脾及BALF中T细胞数、T细胞周期和Bcl 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三氧化二砷可使BALF中总蛋白含量下降 ,白细胞总数减少 ,嗜酸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 ,改善哮喘小鼠肺功能 ;使脾及BALF中T细胞数降低 ;在 1.15mg·kg-1的剂量时可诱导脾T细胞凋亡 ,在 4 .6 0mg·kg-1的剂量时抑制其活化增殖 ;可下调脾T细胞Bcl 2基因表达。结论 :三氧化二砷有平喘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T细胞的激活与凋亡 ,下调Bcl 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7.
那丽丹  陈建丽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5,46(17):2573-2579
目的 采用氢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生产厂家的阿胶酸水解成分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 对5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阿胶进行酸水解,然后进行1H-NMR分析。对所得的1H-NMR图谱进行化学成分归属指认,并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找出差异性化学成分。结果 从阿胶1H-NMR谱中指认出17种化学成分;通过对A、C、D、E厂家生产的阿胶与B厂家生产的阿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相应的差异性成分,主要包括异亮氨酸、羟脯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和乙酰丙酸等。结论 1H-NMR代谢组学方法可用于不同厂家阿胶化学成分差异性的分析,为阿胶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
邵素菊  秦小永 《中国针灸》2007,27(9):709-711
目的:整理《普济方》有关针灸内容,为后学学习古代针灸文献提供参考。方法: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普济方》为蓝本,整理《普济方》中有关针灸的经络腧穴、刺灸方法、治疗取穴等内容。结论:《普济方》收集大量针灸文献,择各家之所长,汇历代之精华,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性和临床实用价值,为针灸文献的保存、考证、校勘等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49.
为全面反映上海市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了解存在问题,给中医药健康教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2009年9月,在原上海市卫生局的支持下,在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心的协助下,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上海市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并获得"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正式批准立项,承担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0.
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载体和还原方法等多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肉桂醛多相选择性加氢制备肉桂醇的方法研究,探讨了肉桂醛加氢活性和肉桂醇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肉桂醛选择性加氢的发展前景。通过催化剂设计提高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