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62篇
  免费   3248篇
  国内免费   1893篇
耳鼻咽喉   301篇
儿科学   487篇
妇产科学   185篇
基础医学   1802篇
口腔科学   592篇
临床医学   4128篇
内科学   2519篇
皮肤病学   327篇
神经病学   585篇
特种医学   1385篇
外科学   3180篇
综合类   9521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656篇
眼科学   408篇
药学   3948篇
  57篇
中国医学   3425篇
肿瘤学   1290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51篇
  2022年   1049篇
  2021年   1305篇
  2020年   1182篇
  2019年   597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927篇
  2016年   661篇
  2015年   1239篇
  2014年   1756篇
  2013年   2228篇
  2012年   3063篇
  2011年   3229篇
  2010年   2846篇
  2009年   2617篇
  2008年   2631篇
  2007年   2656篇
  2006年   2315篇
  2005年   1755篇
  2004年   1289篇
  2003年   1001篇
  2002年   752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了解本地区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情况,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方法对416例甲状腺肿瘤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肿瘤以良性多见,良恶性之比为8.2:1。各类型肿瘤均以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5.4,好发年龄为21~50岁,肿瘤发生于甲状腺右侧多见。结论本组甲状腺肿瘤的发生率、好发年龄、性别差异、良恶之比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乳头状腺瘤与乳头状癌的鉴别有一定难度,对可疑标本要多处取材,连续切片,仔细观察,找出其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2.
胆汁中蛋白成分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常与胆汁成分改变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及其始动因素尚未完全明了,该文就近年胆汁中蛋白质成分改变对胆石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面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在男生青春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男生170名,调查首次遗精时间,测定血清瘦素、睾酮、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生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同时,连续两年观察,分析血清瘦素在青春期的动态变化。结果 末次研究已遗精组血清瘦素、睾酮、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未遗精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瘦素、睾酮、促卵泡成熟激素、体重为男生青春期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初次资料分析,遗精前组血清瘦素、睾酮明显高于未遗精组。结论 血清瘦素、睾酮、促卵泡成熟激素、体重为男生青春期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男生遗精前期血清瘦素、睾酮已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额叶癫(癎)(LE)与颞叶癫(癎)(TLE)在临床特征上的不同.方法:按国际抗癫(癎)联盟1989年癫(癎)综合征分类对门诊病例进行诊断筛选.对382例TLE和167例F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x2检验及比值比(Odd值)统计数据.结果:TLE与FLE在发病年龄、发作表现、发作间期脑电图改变(双侧放电、多脑叶放电、同步化和睡眠中放电增多)、发作频率和预后上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FLE和TLE的临床诊断对于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烧伤后早期应用中/长链甘油三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烧伤后早期肠内喂养中链甘油三酯 (MCT) /长链甘油三酯 (LCT)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 30例烧伤面积 >30 %TBSA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 )。F组 ,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Fresubin 75 0MCT ;N组 ,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Nutrison。于伤后 2 4h内进行完全肠内营养支持 ,共持续 10d。于伤后 1、4、7、10d检测两组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IL) 2、IL 4、前列腺素 (PG)E2 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改变。 结果 伤后各时相点F组患者血浆IL 2水平与N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伤后 4dF组PGE2 水平较N组明显降低 (P <0 .0 1) ;伤后 4、7、10dF组IL 4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高于N组 (P <0 .0 5~ 0 .0 1)。 结论 在改善烧伤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 ,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单纯LCT制剂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与对侧缺血皮质细胞凋亡以及 HSP70与 NF-κB表达。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用 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复制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 ,术后 1、3、7d分别进行 HE染色、TUNEL染色、HSP70与 NF-к B免疫组化反应。结果 脑出血后 1 d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区可见大量坏死细胞 ,HSP70与 NF-к B表达增强 ,出血对侧皮质细胞以凋亡改变为主 ,均于 3 d达高峰 ,7d仍有升高。结论 急性脑出血大鼠的缺血性损害于双侧均可见到 ,以血肿侧严重 ,损伤于 3 d达高峰 ,7d持续存在 ,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害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7.
目的:克隆人KGF-2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获得编码人KGF-2的cDNA,并将其分别克隆入pBV220,pLEX和pGEX4T-1质粒中,研究其在不同表达质粒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得到的KGF-2cDNA经测序证明与文献报道的序列一致。将其克隆于pBV220质粒中,在E.coli JM109中表达量相对最高,约占茵体总蛋白的4%;克隆于pLEX质粒中,在E.coli G1724中的表达量约占全茵总蛋白的5%;克隆于pGEX4T-1中,在E.coli JM109中的表达量可占到全茵总蛋白的20%。结论:采用GS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GEX4T-1对KGF-2进行表达,较pBV220和pLEX具有明显优势,能实现对KGF-2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D2-43病毒E蛋白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登革2型病毒43株(D2—43)的E基因,探索利用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建立DNA改组筛选平台的可行性。方法:通过RT-PCR扩增获得D2-43的E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至T载体后,再克隆至酵母表面展示载体pYDI,于酿酒酵母EBY100中利用半乳糖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FACS进行检测。结果:酵母表面展示产物可与D2-43的腹水抗体特异性地结合;在半乳糖诱导后24h,展示E蛋白的酵母细胞百分数达22.07%。结论:本研究为建立基于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DNA改组筛选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和肝、肾细胞凋亡和Bax、Bcl-2的蛋白表达变化,探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对肝和肾脏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等的线栓法采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后再灌注(MCAO),按随机原则将54只Wistar大鼠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及缺血再灌注后2h、6h、12h、24h、48h、72h、5d 7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技术检测脑和肝、肾Bax、Bcl-2的蛋白表达,并计数计算出平均阳性率(LI),同时检测了肝和肾功能改变。结果(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点的肝、肾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2)Bax、Bcl-2在手术组的大鼠中呈明显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论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肝、肾功能减退并出现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0.
目的:为了减少唇裂修复术中出血,便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相对地减少手术的危险性。方法:利用压迫止血及滑杆的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了唇裂术止血减张固定器,经过动物实验证实,在2h以内不会对组织有任何不可逆损伤,并成功地应用于唇裂修复术中。结果:临床应用68例,与传统止血方法比较,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便于手术操作,而且安全可靠,在2h以内不会对上唇组织有任何不可逆损伤,手术的危险性相对地减少。结论:应用唇裂术止血减张固定器进行唇裂修复术,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的危险性相对地减少,对减轻术后切口瘢痕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