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56篇
  免费   4037篇
  国内免费   2107篇
耳鼻咽喉   291篇
儿科学   671篇
妇产科学   172篇
基础医学   2373篇
口腔科学   851篇
临床医学   4568篇
内科学   3261篇
皮肤病学   371篇
神经病学   934篇
特种医学   13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10篇
综合类   9643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4540篇
眼科学   348篇
药学   4544篇
  44篇
中国医学   3887篇
肿瘤学   1846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632篇
  2022年   1537篇
  2021年   1786篇
  2020年   1538篇
  2019年   958篇
  2018年   884篇
  2017年   1261篇
  2016年   886篇
  2015年   1693篇
  2014年   2059篇
  2013年   2357篇
  2012年   3511篇
  2011年   3441篇
  2010年   3071篇
  2009年   2789篇
  2008年   2833篇
  2007年   2652篇
  2006年   2375篇
  2005年   1811篇
  2004年   1266篇
  2003年   984篇
  2002年   768篇
  2001年   649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8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CT MAX-640为美国 GE公司所生产的经济普及型 CT,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均有不俗的销量,该机型较具有代表性,所以笔者摘出几例检修实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2.
本文着重论述了在我院的HIS系统中运用了体现中间件技术的动态菜单编辑器,介绍了它的特点、方法及运用前景.中间件已经成为与数据库、操作系统并列的三大基础软件之一.  相似文献   
83.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取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A组)的全层胃壁进行HE、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常规组织病理学、炎性细胞、各型纤维和血管分布的变化,并用同期胃溃疡病人(B组)的全层胃壁作对照。结果两组胃黏膜层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分布无差异,但是B组胃黏膜层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多于A组。A组黏膜层可见散在的毛细血管,其横截面积却远小于B组;A组黏膜下层静脉壁厚薄不一,静脉壁的弹性纤维增多,弹性纤维的连续性较完整,部分静脉腔内有血栓机化或伴微血栓形成;两组黏膜下动静脉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胃壁各层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面积百分比的比较无差异。结论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主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胃黏膜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极少;胃黏膜和黏膜下血管不扩张,胃黏膜下静脉壁厚薄不一,部分表现为动脉化,部分静脉腔内有血栓机化;胃壁内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84.
腹腔感染病人引流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引流的概念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但真正的外科引流是由Hippocrates和Celsus用导管开始的。1859年Chassaignac介绍了软橡皮管的应用,1882 年Kehrer把纱布放在橡皮管内,以避免粘连,即第一根烟卷引流。1895年Kellogg描述了目前的双套管吸引引流的前身。1989年Heaton发现了负压吸引引流或称为“主动引流”。此后,Yates在1905年发表的一篇经典论文中,提出“从物理学和生物学角度看, 引流整个腹腔是不可能的”,目前,这个观点还未受到明显的质疑。  相似文献   
85.
应用吊带方法经皮膀胱颈悬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介绍吊带方法经皮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经验。方法:在近膀胱颈水平,阴道前壁与尿道之间隧道状切口内预置两端带有尼龙线的网状聚丙烯片,术中窥镜监视下,应用Vesica穿刺针经皮穿刺行膀胱颈悬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9例。结果:随访3-45个月,平均17个月,除1例逼尿肌反射低下排尿稍费力外,18例患者无尿失禁及排尿困难。结论:吊带方法经皮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6.
跨矢状窦脑膜瘤术中矢状窦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跨矢状窦脑膜瘤术中矢状窦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跨矢状窦脑膜瘤及受累矢状窦进行切除,依具体情况重建或不重建矢状窦.结果该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均未加重原有神经功能障碍,无脑血液回流障碍,7例重建矢状窦者未发现有矢状窦内血栓形成.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治疗除肿瘤切除外,对受累上矢状窦处理是否彻底对预防术后复发是至关重要的.对受累矢状窦应按具体情况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87.
颅内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20例以电熔断解脱弹簧圈栓塞的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结果,探讨颅内动脉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与安全性。方法20例患者(其中18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2例以头痛起病)经造影证实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之远端动脉瘤分别为2例、4例、4例、10例。其中小脑上动脉供血之动静脉畸形1例,伴有血流相关破裂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多发动脉瘤1例。所有动脉瘤均采用GDC、EDC或Matrix弹簧圈栓塞。其中单纯栓塞动脉瘤2例;栓塞动脉瘤同时栓塞载瘤动脉18例。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相关的死亡,术后出现一过性功能障碍2例;载瘤动脉栓塞后多数可见侧支供血,未见叫显的小脑供血减少。结论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由于动脉瘤特性、载瘤动脉细小、动脉瘤与载瘤动脉比例等因素,多需要闭塞载瘤动脉。为避免可能造成的侧支血管的闭塞,建议用弹簧圈栓塞。  相似文献   
88.
MACS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游离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腹腔微转移情况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手术中切除肿瘤前收集腹腔冲洗液,采用磁激活细胞分离术(MACS)对不同病理分期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癌细胞进行富集并检测。分别标记带磁珠的细胞角蛋白(CK)抗体,经磁柱富集CK^+上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含量,并比较胃癌组与胃平滑肌瘤组(对照组)以及胃癌不同分期之间、磁富集前后CK^+上皮细胞含量的差异。结果 在未经MACS富集的标本中较少发现CK^+ CD45^-细胞;在富集后的标本中其含量在胃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41/50,1/10,P〈0.001);pTNM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0.67%,3.42%,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MACS能有效地富集上皮来源细胞,提高上皮源细胞的检出率,并能反映腹腔游离癌细胞数量;上皮细胞数量与胃癌的存在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其有利于判断肿瘤转移和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9.
孕妇配偶的心理压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描述孕妇配偶的压力水平 ,找出引起孕妇配偶压力的主要压力源。方法对 167例孕妇配偶用妊娠压力量表测量其压力水平及压力源。结果孕妇配偶的妊娠压力水平总分为 1.5 3 ,引起孕妇配偶压力的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 ( 1.88)”。结论护士的服务对象不应局限于孕妇 ,还应包括其配偶 ,根据孕妇配偶具体的压力源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 ,以利于有效地降低其压力水平。使孕妇配偶能顺利地度过角色转变期 ,在妊娠和分娩的应激下保持心身健康 ,更好地完成照顾孕妇和婴儿的任务。  相似文献   
90.
潘丽  黄福文 《广西医学》2004,26(11):1600-1603
目的 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儿童急性肾炎 (AGN)早期左室舒张功能 (LVDF)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 76例急性肾炎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重度两组与 5 4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应用HP - 10 0 0型超声诊断仪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2周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 (EV)、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 (AV)、EV AV比值、舒张早期充盈分数(EI)、舒张晚期充盈分数 (AI)、EI AI比值、E峰加速时间 (AT)、E峰减速时间 (DT)、DT AT比值、肺静脉收缩期最大前向血流速度(S)、舒张期最大前向血流速度 (D)、D S比值、左房内径 (LA)、主动脉内径 (AO)、LA AO比值等 11项指标。结果 EV AV、EI AI、LA AO、D S是判断LVDF损害的重要指标 ;LVDF损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其中 ,EV、EV AV、EI、EI AI、AT、D S随病情加重而降低 ,AV、AI、DT、DT AT、LA AO随病情加重而增高 ;EI、AI、AT、DT、DT AT是评价其疗效的重要指标 ;治疗后 ,LVDF恢复时间晚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论 上述指标可动态检测LVDF ,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易行、重复性强、无痛苦 ,结果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