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0篇
  免费   1181篇
  国内免费   1006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182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598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1383篇
内科学   952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296篇
特种医学   463篇
外科学   925篇
综合类   329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156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1453篇
  10篇
中国医学   1422篇
肿瘤学   52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98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1100篇
  2011年   1092篇
  2010年   1078篇
  2009年   976篇
  2008年   889篇
  2007年   986篇
  2006年   915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探讨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的影响。方法:22只植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种兔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n=15),开腹后对肝肿瘤进行射频治疗,功率为30w,持续3~4 min。B组(对照组n=7),开腹后关腹,不作任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观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中红细胞和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3天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尿中红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发生颗粒样变性。术后7天肌酐恢复正常水平,14天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有影响作用,但是为可逆性暂时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32.
单一小切口带锁钉固定治疗"浮膝"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单一小切口治疗“浮膝”损伤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2例“浮膝”损伤病人采取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膝关节屈曲30°~40°于髌韧带内侧缘做3~5 cm的切口,经股骨髁间窝逆行穿入股骨带锁钉;膝关节屈曲90°经同一切口向胫骨打入带锁钉。[结果]经过1~3年的随访,本组病人均骨性愈合,1例膝关节功能仅屈曲到90°,其它膝关节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早期对膝关节功能无影响,有无远期影响有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探讨了添加纤维素酶制剂对玉米秸青贮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及其瘤胃内降解率的影响。以去穗玉米秸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00 g/1kg(C)、0.05g/1kg(Ⅰ)、0.2g/1kg(Ⅱ)、1g/1kg(Ⅲ)进行添加纤维素酶,贮藏4周后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分析和饲养试验。用4头装有永久性瘘管荷斯坦乳牛,按4×4拉丁方设计进行瘤胃内降解率的试验。结果为:Ⅰ组、Ⅱ组和Ⅲ组玉米秸青贮DM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C组;不同处理组的玉米秸青贮CP含量随纤维素添加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以1g/1kg纤维素酶添加处理的提高幅度最大;NDF和ADF含量均随着纤维素添加量增加而显著下降,其中1g/1kg纤维素酶添加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大。Ⅲ组、Ⅱ组和Ⅰ组玉米秸青贮的DM和CP奶牛瘤胃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C组,并且Ⅲ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Ⅰ组;不同处理组的玉米秸青贮NDF有效降解率之间差异显著,Ⅲ组>Ⅱ组>Ⅰ组>C组;玉米秸青贮ADF有效降解率Ⅲ组、Ⅱ组和Ⅰ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组。表明纤维素酶处理能提高青贮营养价值,且纤维素酶以1g/1kg添加量为宜。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及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精神症状调查问卷,共收集135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与心境相协调进一步分成两组(非典型组59例和典型组76例),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异同。结果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中,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发作占43.7%、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典型躁狂发作占56.3%,非典型躁狂发作在起病形式、病程特点、病前社会功能、病前性格、首发症状及近期疗效与典型躁狂发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典型组在起病形式上以急性起病者居多,病程多表现为间歇性病程,病前社会功能良好,性格以外向者居多,多以情感症状为首发症状及近期疗效相对较好。结论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典型躁狂发作和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发作在临床上均极为常见,非典型躁狂发作为躁狂发作的一个特殊的亚型,我们应对其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35.
糖尿病知识问答(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7老年糖尿病病人服药时应注意什么老年糖尿病病人往往还合并一些其他的老年多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硬化、抑郁症等。而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有些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有些与降糖药合用会对降糖药产生拮抗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环氧化物酶-2(COX-2)、诱导型前列腺素合成酶-1(mPGES-1)的表达机制及塞来昔布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正常对照组8只(A组),另24只将特制的硅橡胶圈置于兔右侧颈动脉。术后给予1%高胆固醇喂养14d,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颈动脉狭窄无干预组(B组1、小剂量塞来昔布治疗组(15mg/kg,C组),大剂量塞来昔布治疗组(35mg/kg,D组),每组各8只。治疗4周后取双侧颈动脉并分为平等2段,分别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颈动脉斑块干预后COX-2及mPGES-1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的斑块中COX-2及mPGES.1表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B组比较,C、D组颈动脉斑块的C0X-2及mPGES.1表达显著下调,差异有显著性(P〈0.051。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过程中炎症反应可能起着主导作用。塞来昔布干预可抑制COX-2及mPGES—1的表达,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一种病理进程平稳的急性胰腺炎胰腺外多器官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小剂量中等浓度胆盐、胰管内低压注射的方法,动态观察实验大鼠胰腺、肺、肝脏及肾脏的功能和病理改变.结果这种新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具有胰腺外持续、稳定的肝、肾损伤.结论这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适合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病理机制及治疗学研究.  相似文献   
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驱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驱动的改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前驱呼衰)患者中枢呼吸驱动的改变;评价界定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试验对象为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COPD尚未达前驱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0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如下参数的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主要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评价;中枢呼吸驱动水平,以0.1 s口腔阻断压(P0.1)、校正中枢呼吸驱动(以每分通气量来校正,即P0.1/MV)和吸气阻抗P0.1/VT/Ti)等来评价.结果P0.1和P0.1/MV在COPD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P0.1/VT/Ti在COPD前驱呼衰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P0.1,P0.1/MV,P0.1/VT/Ti与PaO2,FEV1%呈显著负相关(rs=-0.769,-0.495,-0.543;-0.747,-0.480,-0.526,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s=0.270,0.312,0.369,P分别为<0.05,<0.01,<0.01).结论COPD前驱呼衰患者呼吸储备能力减低,呼吸效率下降;P0.1,P0.1/MV,P0.1/VT/Ti等参数在推断患者神经-肌力输出水平与呼吸衰竭发生阈值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当COPD进展至前驱呼衰阶段,从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到呼吸驱动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提示界定此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一次和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再住院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 1次和≥ 2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 ,初步探讨影响再住院的相关因素。 方法 :1999年度出院的 83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调查 ,使用自制的再住院及其相关因素调查表 ,于 2 0 0 3年 12月底前电话或入户调查出院后至少 4 8个月的情况。 结果 :6 6 4例完成调查 ,分为 1次住院组 (333例 )和多次住院组 (331例 )。用生存分析 (Kaplan Meier公式 )比较两组未再住院率 ,12个月末 (分别为 6 7 0 %和 6 1 6 % )、2 4个月末 (5 6 2 %和 4 8 9% )、36个月末 (4 6 0和 35 1% )和 4 8个月末 (4 1 1%和 2 8 7% )。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再住院的相关因素显示 ,与药物依从性、生活事件、自知力和家庭照顾相关 (P <0 0 5 ) ,药物依从性对再住院的贡献值 (1 719)最大。 结论 :1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较多次住院者低。药物依从性是影响再住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髂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患者行髂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方案为经患侧足背浅静脉以2.5~3.0ml/s注射浓度为150mgI/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延迟16~22s后开始扫描。利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分析髂静脉的成像质量以及髂静脉疾病的影像特点。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血管造影。其中31例完全阻塞,9例管腔狭窄或见局部充盈缺损,10例完全通畅。图像质量优良率:优24%(12/50),良60%(30/50),差16%(8/50),总体优良率84%(42/50)。结论多层螺旋CT髂静脉成像对诊断静脉疾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