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8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611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2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77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749篇
内科学   560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168篇
特种医学   230篇
外科学   669篇
综合类   1893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717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1038篇
  11篇
中国医学   710篇
肿瘤学   24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耐药性以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ICU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标本,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法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MBL)IMP、VIM、GIM和SPM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并回顾性分析引起I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对亚胺培南敏感20株,耐亚胺培南40株,其中OprD2基因缺失36株,是耐亚胺培南的主要原因。产MBL 4株,Ⅰ类整合子阳性36株。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住院时间>2周、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以及2周内接受过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与IRPA感染有关。结论 ICU IRPA的耐药率维持较高水平,OprD2基因缺失及其产MBL是细菌对亚胺培南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对IRPA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耐药监控体系,控制耐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由“鱼腥草注射液紧急停用事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梅全喜  曾聪彦 《中国药房》2006,17(15):1124-1126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紧急停用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方法:从“鱼腥草注射液紧急停用事件”出发,分析目前我国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遭遇到的困难。结果与结论:对待中药应当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各中药企业应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3.
银杏内酯B对缺血/再灌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颈总动脉栓线造成大脑中动脉缺血,缺血3h后将线拔出以实现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同时观察银杏内酯B对大鼠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以及银杏内酯B对缺血侧脑组织匀浆SOD活力,MDA含量,LDH活力及LD含量的影响。并且进行了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结果银杏内酯B对缺血3h大鼠神经症状无影响,对再灌21h大鼠神经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银杏内酯B10、5mg·kg-1能明显降低脑梗死范围,同时银杏内酯B能升高SOD活力,减少MDA含量及LDH活力,但对LD含量无明显作用。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表明,银杏内酯B能减轻缺血侧大脑的水肿及空泡现象。结论银杏内酯B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升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及LDH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顺铂(cisplatin,DDP)方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112例晚期NSCLC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GP)和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1 g.m-2,d1、8,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d1~3,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治疗组给予GP方案(剂量及用法同化疗组)化疗同时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期。结果:对照组50例可评价疗效,治疗组53例可评价疗效。治疗组有效率(RR)为40.5%(21/53),疾病控制率(DCR)为88.1%(46/53),较对照组[RR为30.0%(15/50),DCR为86.0%(43/50)]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总生存期(OS)、Karnofsky(KP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反应,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贫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能延长OS,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总结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30例,其中MasonⅡ18例,Ⅲ型12例。术后随访时根据X线检查、活动范围及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对肘关节的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5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2个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14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6.7%。MasonⅡ型组的疗效明显优于MasonⅢ型组(P<0.05)。结论:对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获得较好的肘关节功能,内固定物应选择微型钢板,对桡骨头切除要慎重。  相似文献   
106.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住院的89例接受微创穿刺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对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创穿刺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发热、脑心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脑水肿和脑疝、再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结论:接受微创穿刺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较多,应有重点地积极给予防治,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索从云南红豆杉树皮提取物中分离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3种纯化合物以及7-表-紫杉醇转化成紫杉醇的高效方法。方法 用乙酸叔丁酯为单漉动相。硅胶为填充柱的正相色谱系统分离。使用碱性氧化铝,在40℃对7-表-紫杉醇进行催化而转化成紫杉醇。结果与结论 分离得到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3个纯化合物。7-表-紫杉醇转化率可达30%。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氯胺酮在大鼠模型上形成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消退特点。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氯胺酮依赖自然消退组和氯胺酮依赖训练消退组,每组8只。氯胺酮依赖组交替隔天腹腔注射氯胺酮和等容量生理盐水16d使大鼠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对照组每天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在实验的d18,CPP形成后氯胺酮(10-15mg.kg-1)依赖训练消退组进行生理盐水消退训练,然后各组分别在不同时段(d19,d24-26,d54-56)进行CPP测试。结果:氯胺酮处理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CPP,自然消退组大鼠CPP在训练后d38仍存在,训练消退组经生理盐水消退训练后大鼠CPP迅速消失。结论:氯胺酮诱导的大鼠CPP可维持38d以上,生理盐水消退训练可加速其消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山西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就诊的及时性以及临床诊断情况 ,对临床就治水平做出评估。方法 用疫情资料、临床上报资料等对患者发病、就诊、住院时间以及医院诊断为 SARS可疑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人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天数为 2 .6 4 d,就诊到住院的平均天数为0 .94 d;从住院到做出疑似诊断平均 1.2 4 d,从疑似诊断到临床诊断的平均天数为 5 .2 3d;住院到临床诊断的平均天数为 5 .37d。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人群对 SARS危害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病人发病后就诊、住院的时间以及医院对收治病人后做出诊断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且临床就治水平在不断提高 ,病死率仅为 5 .36 %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神经心理因素对贝尔麻痹针刺治疗和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贝尔麻痹患者50例,分为手法组和非手法组进行针刺治疗,采用针灸疗效主观感受量表、卡特尔人格因素测试、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通过House Brackmann评分,针刺治疗总有效率78.0%(39/50);且手法组疗效[89.2%(25/28)]优于非手法组[63.6%(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得气感受进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显示,与非手法组比较,手法组患者得气分值及医者得气分值高于非手法组(P0.01);通过卡特尔人格因素测试(16PF)测试,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独立性人群较为容易得气,且人格因素与疗效有明显相关性;通过HAMA评分,焦虑者占92.0%(46/50),且焦虑程度与疗效呈负相关(r=-0.9491,P0.05)。结论神经心理因素在贝尔麻痹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采取药物、针灸、心理干预及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结合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