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2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370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353篇
口腔科学   189篇
临床医学   991篇
内科学   567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科学   233篇
综合类   1507篇
预防医学   820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782篇
  1篇
中国医学   568篇
肿瘤学   1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642篇
  2011年   746篇
  2010年   614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4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壳聚糖絮凝法用于脑清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冬梅  路绪文  苏芳 《中成药》2003,25(6):448-450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脑清口服液(葛根,黄芪等)制备的可行性。方法:考察两种澄清法的沉淀效果、过滤难易、对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影响并对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酵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前者能更有效地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脑清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52.
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简化甲硝唑阴道泡腾片 (Ⅰ )的生产工艺。方法 采用非水制粒法 ,酸碱组分混合制备Ⅰ ,并按照《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稳定性实验指导原则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 用非水制粒法制备的Ⅰ通过稳定性加速实验后仍符合《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的质量要求。结论 用非水制粒法制备Ⅰ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53.
吗啉环和哌嗪环类衍生物的抗血栓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冬梅  陈凯  汪海 《药学学报》2003,38(9):641-645
目的研究吗啉环和哌嗪环类衍生物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鼠尾动脉血栓模型,观察新化合物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化合物MOPMC,2FBMPC,MPTMBC,DMHPPP和PPVP在1.0 mg·kg-1可显著降低成栓率;而结构类似的化合物MAPC,4C3FBMOC,mTBMPC,MONVP和MPNVP对血栓形成均无明显影响;化合物DMHPPP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无显著影响,但可升高血浆中t-PA和PGI2含量,降低PAI-1的活性和TXA2的含量。结论吗啉环和哌嗪环类化合物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作用靶标而对抗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4.
为探讨运动对青少年长骨发育的机理,本研究以大鼠作为实验模型,使生长期大鼠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同时结合悬吊和负重模型,采用体视学全视野无偏采样方法对不同强度运动和不同形式机械负荷的生长期大鼠骨量、骨结构、骨代谢等形态参数进行测试分析,取得运动与负荷对大鼠长骨发育影响的系列结果,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价、运动和其它干预手段的选择以及运动处方的制订等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免疫化疗栓塞术(ICE)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确定ICE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14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C组术后ICE.A组常规方法行肝癌切除术,术后予对症支持治疗;B组术后1个月行TACE,方案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C组方案改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奥曲肽+干扰素,余同B组.分别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A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后1周、1个月;B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1周、1个月;C组患者免疫化疗栓塞术前、术后1周、1个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介入治疗术后第1、3、7、14天及1个月的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统计各组1、2、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3+、CIM+、CD4+/CD8+均较低,而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升高.TACE术后1周CD3+、CD4+、CD4+/CD8+均降低,CD8+升高;而1个月后CD3+、CD4+、CD4+/CD8+均升高,CD8+降低(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CD3+、CD4+、CIM+/CD8+略有增高,至1个月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VEGF较高,而术后1个月较前降低.TACE术后1周VEGF降低,而1个月后再次增高(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VEGF降低,至1个月后显著低于TACE组(P<0.05).TACE组1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2年、3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ICE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ICE可有效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提高1、2、3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6.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肉豆蔻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变化轨迹及前人的炮制意图,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和临床体会。为开展肉豆蔻的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查阅历代的本草典籍,并将处方注脚下的炮制方法也进行了整理、归纳。结果:查阅了约70部本草典籍,初步理清了肉豆蔻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意图和临床体会。结论:肉豆蔻的炮制方法因临床的不同需要而不同,约有16种,其主流方法是面裹煨。炮制的目的是增强止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bcl蛳10、TopoⅡα及Ki蛳67在MALT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包含84例MALT型淋巴瘤、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7例其他肿瘤及1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共252点阵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蛳P法)检测bcl蛳10、TopoⅡα及Ki蛳67在MALT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Ki蛳67、TopoⅡα的表达在ⅠE期与Ⅱ2E+Ⅲ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23,P=0.000;r=0.299,P=0.016)。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生发中心B细胞胞质大量表达bcl蛳10,边缘区中等量表达,在套区B细胞较少表达;在MALT淋巴瘤中,bcl蛳10核型表达7例(8.33%),胞质型表达27例(32.14%)。bcl蛳10胞质表达在低度和高度恶性MALT型淋巴瘤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核型表达者与肿瘤细胞浸润有关。结论MALT型淋巴瘤中TopoⅡα与Ki蛳67的作用相似,它们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bcl蛳10表达广泛地存在于MALT型淋巴瘤中,该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核表达可能与病情的进展有关,与肿瘤侵袭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蛋白疫苗与DNA疫苗联合免疫效果的分析,探讨这种免疫方案的优势。方法:用DNA质粒PVRC2000-syngag,在0,2,4周初始免疫BALB/c小鼠,在第6周用HIV-1CN54Gag蛋白加强免疫,每间隔两周采小鼠尾血作结合抗体滴度变化的检测,在第10周处死小鼠,检测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小鼠在第1次免疫后两周就产生了特异性的结合抗体,抗体在4周开始快速增长,在Gag蛋白加强后两周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这种联合免疫组诱导出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亚型检测倾向于Th2型体液免疫。结论:本实验为提高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提供了新的免疫方法。为免疫策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启示。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3例CHB分为三组:干扰素组应用干扰素α-1b6个月,随访6个月;拉米夫定组应用疗程12个月;联合治疗组为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多点基因正链检测技术对血清ALT、HBV—DNA、HBV-M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 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均P〈0.01);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1);ALT复常率优于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P〈0.01)。结论 IFN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60.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