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214篇 |
免费 | 11141篇 |
国内免费 | 465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31篇 |
儿科学 | 1518篇 |
妇产科学 | 726篇 |
基础医学 | 5083篇 |
口腔科学 | 1977篇 |
临床医学 | 11568篇 |
内科学 | 8710篇 |
皮肤病学 | 1180篇 |
神经病学 | 2363篇 |
特种医学 | 366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626篇 |
综合类 | 22169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11893篇 |
眼科学 | 1031篇 |
药学 | 9059篇 |
121篇 | |
中国医学 | 8969篇 |
肿瘤学 | 44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02篇 |
2023年 | 1790篇 |
2022年 | 3016篇 |
2021年 | 3723篇 |
2020年 | 3397篇 |
2019年 | 1908篇 |
2018年 | 2250篇 |
2017年 | 2806篇 |
2016年 | 2333篇 |
2015年 | 3846篇 |
2014年 | 4723篇 |
2013年 | 6122篇 |
2012年 | 7479篇 |
2011年 | 7830篇 |
2010年 | 7282篇 |
2009年 | 6661篇 |
2008年 | 6313篇 |
2007年 | 6033篇 |
2006年 | 5313篇 |
2005年 | 4175篇 |
2004年 | 2918篇 |
2003年 | 2380篇 |
2002年 | 1905篇 |
2001年 | 1790篇 |
2000年 | 1212篇 |
1999年 | 601篇 |
1998年 | 406篇 |
1997年 | 419篇 |
1996年 | 408篇 |
1995年 | 339篇 |
1994年 | 266篇 |
1993年 | 252篇 |
1992年 | 177篇 |
1991年 | 135篇 |
1990年 | 129篇 |
1989年 | 144篇 |
1988年 | 131篇 |
1987年 | 111篇 |
1986年 | 113篇 |
1985年 | 105篇 |
1984年 | 80篇 |
1983年 | 82篇 |
1982年 | 65篇 |
1981年 | 69篇 |
1980年 | 49篇 |
1979年 | 25篇 |
1978年 | 29篇 |
1977年 | 39篇 |
1976年 | 33篇 |
195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DM)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因腰腿痛至我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并满足入选标准的390例50~60岁患者,详细记录患者DM病史,其中非DM患者123例(非DM组)、血糖控制较好患者140例(A组),血糖控制较差DM患者127例(B组);A组中DM≤10年68例(A1组),DM10年72例(A2组);B组中DM≤10年60例(B1组),DM10年67例(B2组)。用Pfirrmann评分系统对各组患者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评分,用SPSS 19.0统计分析DM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各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L1/2~L5/S1每节段上,A1组Pfirrmann评分与非D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2、B1及B2组的Pfirrmann评分显著高于非DM组(P0.05)。A2、B2组Pfirrmann评分显著较A1、B1组高(P0.05);B1、B2组Pfirrmann评分均较A1、A2组高(P0.05)。在A、B组中,L1/2~L5/S1每一节段上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DM病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DM10年及血糖控制不良是腰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DM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3.
Sanskriti Sasikumar MD Melanie Cohn PhD Irene E. Harmsen BSc Aaron Loh MB BCh BAO Sang Soo Cho PhD Michel Sáenz-Farret MD MSc Ricardo Maciel MD MSc Derrick Soh MD Alexandre Boutet MD PhD Jürgen Germann PhD Gavin Elias BA Ariana Youm MA Katherine Duncan PhD Nathan C. Rowland MD PhD Antonio P. Strafella MD PhD Suneil K. Kalia MD PhD Andres M. Lozano MD PhD Alfonso Fasano MD PhD 《Movement disorders》2022,37(3):635-640
104.
Evans Adam G. Horrar Abigail N. Ibrahim Maryo M. Burns Brady L. Kalmar Christopher L. Assi Patrick E. Brooks-Horrar Krista N. Kesayan Tigran Al Kassis Salam 《Journal of neurology》2022,269(8):4021-4029
Journal of Neurology - Implanted and transcutaneous nerve stimulators have shown promise as novel 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 for episodic and chronic migrain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基于临床试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骨质疏松症与甲亢的相互关系。方法 ①选取40例甲亢女性患者(观察组)及40例甲功正常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其T值及骨密度;②分别以骨质疏松及甲亢在相关人类疾病数据库中筛选靶基因,整合后映射得出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v11.0平台得出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T值及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骨质疏松与甲亢的核心交集靶点为IL6、TNF、INS、IL1B、ALB、IL10、LEP等,核心靶点集中作用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Jak-STAT通路、I型糖尿病、HIF-1通路、PI3K-Akt通路、脂肪细胞因子通路等。结论 骨质疏松症与甲亢在复杂基因网络背景下存在一些高度重合的基因表达,所涉及的信号通路能够同时对两种疾病产生干预作用,这提示两种疾病的分子机制存在密切联系,可能为药物同时调控两种疾病提示潜在靶点。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应用生物信息学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价值,为探索疾病间关系提供了新方向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Karen L. Reckamp MD Carolyn E. Behrendt PhD Thomas P. Slavin MD Stacy W. Gray MD Danielle K. Castillo BS Marianna Koczywas MD Mihaela C. Cristea MD Kirsten M. Babski BS CCRP Donna Stearns BS Catherine A. Marcum APN AGACNP-BC AGN-BC ACGN Yenni P. Rodriguez MD Amie J. Hass MSN ARNP Mary M. Vecchio APNC OCN CTTS Pamela Mora MD Aleck E. Cervantes BS Sharon R. Sand MA Rosa M. Mejia BA Terrence C. Tsou BS Ravi Salgia MD PhD Jeffrey N. Weitzel MD 《Cancer》2021,127(15):2801-2806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