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38篇
  免费   2169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耳鼻咽喉   157篇
儿科学   808篇
妇产科学   318篇
基础医学   2437篇
口腔科学   367篇
临床医学   2911篇
内科学   3257篇
皮肤病学   250篇
神经病学   1091篇
特种医学   11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697篇
综合类   3182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721篇
眼科学   420篇
药学   2099篇
  18篇
中国医学   971篇
肿瘤学   1587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707篇
  2021年   1016篇
  2020年   757篇
  2019年   660篇
  2018年   784篇
  2017年   697篇
  2016年   626篇
  2015年   932篇
  2014年   1118篇
  2013年   1055篇
  2012年   1495篇
  2011年   1544篇
  2010年   1114篇
  2009年   862篇
  2008年   1092篇
  2007年   1062篇
  2006年   1055篇
  2005年   959篇
  2004年   749篇
  2003年   685篇
  2002年   627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391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52篇
  1986年   151篇
  1985年   150篇
  1984年   126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79篇
  1981年   89篇
  1980年   75篇
  1979年   103篇
  1978年   72篇
  1977年   72篇
  1976年   67篇
  1973年   7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 case report of an intracranial chondroma is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相似文献   
102.
JNK/S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榄香烯抗肝癌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JNK/S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榄香烯抗肝癌效应中的作用,为阐明榄香烯抗癌效应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气相色谱法检测榄香烯在Hca-F肝癌细胞内的分布.透射电镜观察SMMC7721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利用Western-blotting对榄香烯处理的HepG2肝癌细胞JNK/SAPKs进行的活性分析.利用RT-PCR检测榄香烯处理的SMMC7721肝癌细胞的DAXX基因表达.结果:榄香烯标准品在8.42 min时出现洗脱峰.榄香烯处理3 h后,SMMC7721细胞开始发生具有凋亡特征的变化.榄香烯处理组HepG2细胞的JNK/SAPKs激酶活性次于热休克处理组,高于对照组.榄香烯处理的SMMC7721细胞组未见DAXX基因的表达.结论:榄香烯能够进入细胞内.其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活化JNK/SAPKs来诱导的.DAXX传人途径在榄香烯诱导的JNK/SAPKs活化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通过对出入境体检人员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掌握本地区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实验室检测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筛查,阳性者均进行复检,测定血清滴度,并用TPHA方法确证.检出者均进行临床体征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7 376名被检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28例,检出率为0.38%.男性为0.185%,女性为0.653%,男女性别的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X2=10,16 P<0.001).30岁年龄组梅毒感染者检出率最高为0.743%,50岁年龄组为0.463%,20岁年龄组为0.348%,40岁年龄组为0.151%.出国群体中以旅游检出率最高为0.98%,公务商务为0.50%,劳务为0.29%.梅毒感染者中初中以下文化者占总检出率的82.14%,高中以上者为17.86%.大部分感染者为隐性梅毒感染(89.29%),无临床体征者为64.39%.同期检出入境外籍人员梅毒感染者3人,检出率7.5%(3/40),明显高于国内出境人群.结论加强卫生防病和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文化素质和法律道德水平.加强对出国群体中30岁年龄组特别是女性组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5.
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增殖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金属硫蛋白(MT)、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抗原)的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92例食管鳞癌标本中65例MT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0.6%,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3/20,P<0.01);MT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病变长度无关,而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T与Ki-67抗原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0.227(P<0.05)。随MT表达强度的增加,癌组织凋亡指数逐渐降低。结论:MT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T能促进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可作为食管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6.
陈怀生  龙波  梁玉佳  陈玉成  曾智 《中药材》2005,28(10):903-906
目的:观察兔髂动脉损伤后,丹参酮ⅡA治疗组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周围胶原变化的趋势.方法:取体重2.5~3kg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球囊导管扩张法制作左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丹参酮ⅡA稀释静脉注射,疗程6天;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术后7天、14天和28天处死实验兔,将左侧髂动脉取出制作石蜡切片,并作胶原染色.结论:术后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胶原纤维染色均不明显,术后14天和28天对照组SMCs周围可见胶原染色阳性,红染增多;治疗组14天SMCs周围也可见红染增多,但28天红染不明显;两组差异以术后28天明显(P=0.017);胶原染色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丹参酮ⅡA有抑制血管损伤后细胞外基质堆积的作用,从而可能有防治术后再狭窄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7.
针刺为主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岩  龙云生 《中国针灸》2004,24(1):35-36
目的:观察针刺与西药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疗效差异.方法:31例患者以针刺治疗为主,辅以穴位注射.对于发病2周之内者,局部配合球后注射.记录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视力、视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该疗法是改善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复方三白散、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及3年总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痛苦,提高非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天然骨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组织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对牵张成骨的缝区组织经过系列处理,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间充质细胞在牵引早期大量增生,并不断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后2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出具有活跃的合成和分泌功能。1周标本成纤维细胞沿牵引力的长轴方向排列,胞核增大,在其周围包绕着发达并扩张的内质网系统;3周标本大量增生活跃的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核仁增大、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丰富、线粒体增多、富含紧密排列的嵴;5、8周标本中骨细胞形成并发育成熟,骨基质逐渐矿化,清晰可见新形成的胶原纤维、哈氏管,以及骨基质矿化的过程。结论:三维牵张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活跃,缝区形成新骨。  相似文献   
110.
The effect of storage time on green coffe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was studied by their separation via 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via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In total, 38 kinds of VOCs, mainly composed of alcohols, aldehydes, esters and ketones, were identified. The fingerprint showed that the VOCs produced by green coffee in different years had obvious differences, especially, acrolein, 3-methylbutyl acetate, butanoic acid, heptan-3-ol, and so on, that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torage time. In addi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storage time, the contents of butanal, ethanol, dimethyl sulfide, propanal, butan-2-one had no obvious change, and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ypical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coffee or special aroma components for variety identification. Meanwhil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nearest neighbor” fingerprint analysis could also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green coffee with different storage tim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GC-IMS technology could provide strong and favorable support for coffee storage.

The effect of storage time on green coffee VOCs was studied by their separation via HS-SPME and identification via GC-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