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4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62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485篇
内科学   416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174篇
外科学   338篇
综合类   1016篇
预防医学   499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434篇
  4篇
中国医学   394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7 毫秒
41.
新疆中麻黄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3种中药麻黄(Ephedra)进行了RAPD分析,回收随机引物s13的PCR产物(750bp左右),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电泳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已成功克隆并获得了新疆中麻黄771bp的DNA片段,对中药材的鉴定和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10例健康者的ACE基因I/D及AGT基因M235T的多态性.[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0.468比0.227,P<0.01;D等位基因0.667比0.436,P<0.01.②AGT基因M235T多态性在慢性心力衰竭组及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③ACE及AGT双位点多态性联合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组DD+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351比0.117,P<0.01),与Ⅱ+MM型者相比,具有该联合基因型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优势比(OR)为6.799,高于单基因分析的ACE-DD型者(OR=3.94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ACE基因DD型可能是该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单独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似无明显关系,但AGT及ACE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中具有交互作用,DD型者若同时携带TT基因型,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建立尿液中阿魏酸哌嗪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色谱条件为:Alltech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5:65,pH3.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10nm;柱温40℃结果阿魏酸哌嗪在0.06μg/ml-2.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低、中、高三种浓度(0.5、1.0、2.0μg/ml)溶液,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1%、99.85、98.65%,RSD分别为1.02%、0.98%、0.87%(n=5).结论 该方法能灵敏、准确的测定尿液中阿魏酸哌嗪的含量.  相似文献   
44.
高海拔地区藏族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高海拔地区15~49岁藏族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分层多阶段抽样法获得样本,采用问卷调查西藏地区15~49岁藏族育龄妇女的生育史。结果 共调查3741名15~49岁的藏族育龄妇女,共计10245次妊娠,报告的自然流产386次,自然流产发生率为3墙%,城市妇女显著高于农村妇女,农牧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在控制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高。居住在海拔4500m以上的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是居住在海拔3500m以下妇女的近2倍多。年龄和妊娠的次数显著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正相关关系,35岁以上的育龄妇女和多次妊娠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大。结论 高海拔可能独立的影响藏族妇女自然流产的发生,在高海拔地区更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与营养,减少妊娠次数,延长生育间隔,以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此外,回顾性的生育史调查可能会因回忆偏性等因素而低估了自然流产的发生,但西藏地区育龄妇女的自然流产水平不一定比平原地区高很多。  相似文献   
45.
2005年中国西部34县农村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9省市34县农村3岁以下儿童辅食添加的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人口比例抽样法,2005年调查34县获得10655对母与子,通过母亲回顾调查了儿童的辅食添加情况,并与2001年相同的34县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儿童平均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2005、2001年4个月以前添加任何辅食的比例分别是29.7%、42.6%,到6月龄时未添加任何辅食的比例分别是9.0%、17.1%.4~6个月开始添加下列辅食的比例分别是谷类59.2%、蛋类54.8%、鲜奶类11.7%、豆制品24.0%、肉类34.1%和蔬菜水果类45.4%.到9个月时,未添加下列各种辅食的儿童的比例分别是谷类10.1%、蛋类23.2%、鲜奶类71.3%、豆制品49.5%、肉类34.1%和蔬菜水果类24.8%.2005年辅食添加的时间、比例和频率明显优于2001年.[结论]谷类和蛋类是西部农村儿童普遍添加的辅食,其次为蔬菜水果类、肉类和豆制品;鲜奶类不是儿童普遍添加的辅食.可通过发展经济、营养健康教育,提高母亲的文化水平以及住院分娩来提高适时辅食添加率.适时足量添加豆制品和动物性食品可有效降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10例健康者的ACE基因I/D及AGT基因M235T的多态性.[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0.468比0.227,P<0.01;D等位基因0.667比0.436,P<0.01.②AGT基因M235T多态性在慢性心力衰竭组及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③ACE及AGT双位点多态性联合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组DD+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351比0.117,P<0.01),与Ⅱ+MM型者相比,具有该联合基因型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优势比(OR)为6.799,高于单基因分析的ACE-DD型者(OR=3.94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ACE基因DD型可能是该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单独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似无明显关系,但AGT及ACE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中具有交互作用,DD型者若同时携带TT基因型,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47.
党京丹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0):102-102,4
XD600电解质分析仪管道细密,若血清标本分离不彻底,就会导致该仪器管道堵塞,影响血清标本检测结果,本文介绍一排除管道堵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连理云  李文根 《职业与健康》2006,22(13):979-981
为了解尘肺病人肺功能损害与伤残等级情况,我们对200例不同期别的尘肺患者进行肺功能变化的检测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各期尘肺肺功能损害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EAE)动物模型 ,检测EAE中起关键趋化作用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 1(MCP- 1)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诱导方法制备EAE模型并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 ,同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AE大鼠MCP -1的表达。结果 免疫后 12~ 17d ,发病鼠出现EAE临床症状 ,HE染色 ,光镜下可见血管周围炎性浸润 ,MCP- 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Wistar大鼠成功的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模型是可信、可用的。  相似文献   
50.
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目的:观察丁苯酞(恩必普)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用光化学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94只MCAO大鼠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生理氯化钠溶液(NS)对照组各47只,另取3只RHRSP作为假手术组.治疗组于MCA闭塞d1起po丁苯酞150 mg·kg-1,bid,给药10 d.每日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d10处死大鼠取脑进行TTC染色及常规病理检查,观察局部血栓梗死灶微血管等的变化.结果:丁苯酞治疗1~6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增加(如d4治疗组(17.14±0.38)分, NS组(15.29±1.11)分,P<0.05);治疗组梗死面积为(6.94±2.11)mm2,梗死灶占前脑面积百分比在治疗组为(1.82±0.50)%,均显著低于NS组[(8.90±1.96)mm2和 (2.40±0.65)%,均为P<0.05];治疗组局部血栓变小、梗死灶及周围微血管增生也显著多于NS组(79% vs 62%,P<0.05),灶内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丁苯酞可改善病灶局部循环,减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