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 series of new cyclic phosphoramidate mustard-quinazolineconjugat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drug candidate EMB-3, a multi-target-directed ligand against tumor cells, and their anti-tumor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on breast cancer and lung cancer cells. Compound 6d exhibited the best anti-tumor performance with IC50 = 0.6 μM(8-fold of EMB-3) on BT474breast tumor cells. Compound 6d inhibit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biomarker for NSCLC)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2 (HER2, biomarker for breast cancer) with IC50 of 18 nM and 78 nM, respectively. The preliminary pharmacokinetic study revealed that 6d was more stable than EMB-3 during the in vivo metabolism. A single dose per os (PO) administration of 6d in rat model (10 mg/kg) resulted in a moderate t1/2of 1.7 h.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ound 6d was a potential lead compound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益精灵口服液长期给药对大鼠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益精灵口服液低[0.5 mL/(kg·d)]、中[2.5 mL/(kg·d)]、高[5mL/(k·d)]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临床患者每日用量的1,5,10倍,30 d后每组随机处死雌雄大鼠各5只,取尾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测定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取大鼠心、肝、肾、肺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30 d后,各剂量组动物的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未发生变化。各剂量组动物的心、肝、肾、肺均未见有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益精灵口服液临床用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凋亡、致瘤性的影响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ATRA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能力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给药后两种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TRA对B16F1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DAPI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染色观察B16F10细胞凋亡情况,JC-1染色实验检测B16F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B16F10细胞中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情况,利用体内成瘤实验观察ATRA对B16F10细胞致瘤性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ATRA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B16F10细胞和L929细胞增殖,但B16F10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L929细胞的存活率(P<0.05);分别以低、中、高3个浓度(6.25、16、40 μmol/L)的ATRA处理细胞24 h后,显微镜下可见B16F10细胞在中浓度时呈凋亡样改变,高浓度时细胞基本死亡,丧失正常形态;而L929细胞形态仅在高浓度时发生显著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提示B16F10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在中浓度即受到明显抑制(P<0.05);继续以中浓度(16 μmol/L)的ATRA作用B16F10细胞24 h,DAPI染色可见细胞核裂解,甚至可见凋亡小体;Annexin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凋亡率为(37.27±4.42)%;JC-1染色实验提示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给药后Caspase-9、Caspase-3显著被活化,活性分别增加了(1.54±0.00)、(3.09 ±0.01)倍(P<0.05);成瘤实验结果显示ATRA处理后的B16F10细胞致瘤性显著降低(P<0.01),甚至消失.结论 ATRA能显著抑制B16F10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能力,并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活化Caspase-9、Caspase-3蛋白诱导细胞凋亡,进而抑制B16F10致瘤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恶性胆道梗阻的影像表现,24例研究对象仅行MRCP+DWI检查,20例研究对象仅行CT增强检查,25例研究对象行MRCP+DWI联合CT增强检查,所有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位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影响。方法将60例AMI病人不同体位的血压监测值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臂测压: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97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55 kPa,(P<0.001),差别有显著意义;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385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0.0147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右臂测压: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74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95 kPa,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89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96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测压时,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上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显著低于平卧位所测得的血压值,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下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与平卧位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痔可平胶囊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方中的大黄、槐花、黄芪、白芍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上均鉴别出制剂和各种药材的特征斑点,空白对照色谱中无此斑点。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原因;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发作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单用药物治疗一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应以手术除病灶为主。结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病本症的首选方法;预防本症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及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收集内异症I、Ⅱ期及Ⅲ、Ⅳ期患者各10例(共20例)有腹腔镜手术前后的血清和腹腔液,并以经腹腔镜检查确诊为与内异症无关病例10例(共20例)有腹腔镜手术前后的血清和腹腔液,并以经腹腔镜检查确诊为与内异症无关病例10例为对照,应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夹心  相似文献   
20.
背景:早期研制的脱细胞血管基质支架上预载CD34+抗体会促进其再内皮化,但同时会加重支架内血管内膜增生。国内外研究证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在体外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迁移,可减少血管损伤处内膜增生。目的:进一步验证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CD34抗体修饰脱细胞血管支架体内移植后平滑肌细胞生长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获取新鲜兔颈动脉,应用光化学偶联法将CD34抗体固定到去细胞光氧化的血管支架上,构建抗体修饰的组织工程血管。将制备的血管分别移植于实验兔的颈动脉上,其中对照组予以移植单纯光氧化处理的脱细胞血管,CD34组予以CD34抗体预载的血管,罗格列酮组移植CD34抗体预载的血管并予喂养罗格列酮。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0d:对照组移植血管内皮样细胞数量稀少,CD34组和罗格列酮组可见较多的内皮样细胞覆盖;CD34组血管内膜较罗格列酮组厚,α-SMA染色显示CD34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较后者为多,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移植后30d:CD34组和罗格列酮组血管内皮样细胞基本覆盖管腔全层,对照组内皮样细胞数量仍较少;另外,CD34组血管内膜及管壁中可见大量的平滑肌样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沉积,而罗格列酮组血管结构中平滑肌样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内膜增生亦较轻。提示CD34修饰脱细胞血管支架可促进其内皮细胞的增生,罗格列酮可抑制血管支架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