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39篇
  免费   5998篇
  国内免费   2478篇
耳鼻咽喉   490篇
儿科学   888篇
妇产科学   324篇
基础医学   3889篇
口腔科学   758篇
临床医学   7243篇
内科学   4443篇
皮肤病学   701篇
神经病学   1191篇
特种医学   19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628篇
综合类   16303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6774篇
眼科学   595篇
药学   6747篇
  70篇
中国医学   5399篇
肿瘤学   2384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918篇
  2023年   889篇
  2022年   1933篇
  2021年   2316篇
  2020年   2095篇
  2019年   1189篇
  2018年   1199篇
  2017年   1684篇
  2016年   1178篇
  2015年   2256篇
  2014年   2890篇
  2013年   3675篇
  2012年   5204篇
  2011年   5166篇
  2010年   4652篇
  2009年   4444篇
  2008年   4312篇
  2007年   4145篇
  2006年   3763篇
  2005年   3043篇
  2004年   2075篇
  2003年   1538篇
  2002年   1324篇
  2001年   1122篇
  2000年   837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27例)和三支病变组(15)例;冠状动脉造影前2周内完成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0)及震荡斜率(TS)值,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及冠心病患者各组问的TO、TS值。结果: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起始TO值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TS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多支病变组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心率震荡指标异常有相关性。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行HRT检测,将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有助于临床指导患者进一步检查治疗.其对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基于网络的中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方法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结合问卷调查与成绩评估教学效果。结果通过三轮行动研究,探索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基于网络的中医学研究性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并构建了适合该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和操作流程。这种教学模式被学生广泛接受,有助于加强师生沟通,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特别是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信息管理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的提高,最终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基于网络的中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程度的异同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收集单一病因慢性咳嗽患者150例,通过咳嗽积分评价,比较不同病因患者日间及夜间咳嗽程度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包括鼻后滴流综合征24例,咳嗽变异型哮喘2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0例,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31例,变应性咳嗽30例及感染后咳嗽19例。各组间的日间咳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型哮喘组的夜间秋分明显高于鼻后滴流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及感染后咳嗽组(均P〈0.01)。分别对日间咳嗽积分和夜间咳嗽积分进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日间咳嗽积分有关(P〈0.05),性别与夜间咳嗽积分有关(P〈0.01)。结论不同病凶慢性咳嗽的日间咳嗽程度类似,但咳嗽变异型哮喘夜间咳嗽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的咳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表达下调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人正常支气管上皮HB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组(刺激组)、Smad4小分子干扰RNA(siRNA)预处理后再行TGF-β1刺激组(干扰组)、阴性对照siRNA预处理后再行TGF-β1刺激组(干扰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mad4、SLPI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mad4 mRNA及SLPI mRNA的表达.每次试验每组各取1孔细胞,每项检测各重复4次.结果 刺激组HBE细胞中Smad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18±0.17、1.33±0.16)明显高于而SLPI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7±0.10、0.11±0.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29±0.06、0.31±0.07、1.29±0.21、0.83±0.13,均P<0.01)和干扰组(分别为0.27±0.08、0.34±0.09、1.22±0.18、0.81±0.11,均P<0.01),干扰对照组Smad4和SLPI表达水平与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GF-β1可促使支气管上皮细胞SLPI表达下调,其作用可能是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8例子宫肌瘤(直径小于50cm)的患者,在彩色B超引导下,将射频消融术的治疗刀置入到子宫肌瘤内,功率设置为30W,治疗时间为2~10min.结果 术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治愈率77.12%,好转率为21.19%,无效率为1.69%.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痛苦小、疗效肯定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代谢变化的规律.方法 利用熏香烟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COPD组),并设置对照组,每组20只.取伸趾长肌充氧离体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量骨骼肌3-甲基组氨酸(3-MH)和酪氨酸(Tyr)的含量.结果 孵育后,COPD组大鼠Tyr及3-MH的降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 COPD大鼠不仅全身骨骼肌总蛋白降解增加,作为机体蛋白质储存库重要组成部分的骨骼肌肌蛋白消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目前国内较常见的几种手术防粘连材料性能进行比较.选取聚乳酸防粘连凝胶、透明质酸钠、聚乳酸防粘连膜、医用壳聚糖膜等4类防粘连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的防粘连产品由于防粘连机理、剂型不同,其手术适用范围应各有侧重.但聚乳酸凝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自动粘附性(不需缝合)、可吸收性、足够的体内存留时间及能够显著抑制瘢痕增生而不干扰伤口正常的愈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对临床教学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结果表明,完善临床教学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有利于临床教学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专家深入基层指导教学查房,举办教学方法学习班和开展教学研究,名师示范讲课,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临床能力;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切实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对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将胃癌螺旋CT(SCT) Lauren 分型与磷酸酶基因(PTEN)的表达相对照,探讨胃癌SCT表现的分子病理学基础.方法:对8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后进行Lauren分型.所有病例均于检查后1周内手术.术后标本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诊断,并与SCT的分型行一致性检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SCT分型后的标本进行PTEN蛋白检测.结果:①83例胃癌病理学诊断肠型39例,弥漫型44例;SCT诊断肠型40例,弥漫型43例,SCT对胃癌Lauren分型的诊断正确率为96.3%,二者分型基本一致(Kappa=0.928,P<0.05).②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6%和62.5%,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T增强扫描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可提高对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对186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行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或联合内镜下交通支结扎(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行顺行性静脉造影确诊,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无深静脉、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VLT组98例,EVLT+SEPS组88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随访3~3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曲张静脉消失满意,在胀痛感、皮肤瘙痒、内踝区水肿缓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溃疡均愈合,但对于溃疡患者,EVLT+SEPS组在溃疡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溃疡复发上优于EVLT组。结论有小腿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无溃疡形成时,可只行浅静脉手术;当有溃疡形成时,应同时行浅静脉手术和小腿交通支结扎手术。EVLT是治疗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有效措施,EVLT联合SEPS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时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