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94篇 |
免费 | 4936篇 |
国内免费 | 19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8篇 |
儿科学 | 733篇 |
妇产科学 | 266篇 |
基础医学 | 3166篇 |
口腔科学 | 604篇 |
临床医学 | 5866篇 |
内科学 | 3574篇 |
皮肤病学 | 572篇 |
神经病学 | 961篇 |
特种医学 | 15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693篇 |
综合类 | 13076篇 |
现状与发展 | 9篇 |
预防医学 | 5351篇 |
眼科学 | 478篇 |
药学 | 5341篇 |
52篇 | |
中国医学 | 4304篇 |
肿瘤学 | 19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737篇 |
2023年 | 722篇 |
2022年 | 1554篇 |
2021年 | 1835篇 |
2020年 | 1699篇 |
2019年 | 938篇 |
2018年 | 965篇 |
2017年 | 1339篇 |
2016年 | 943篇 |
2015年 | 1793篇 |
2014年 | 2330篇 |
2013年 | 2932篇 |
2012年 | 4198篇 |
2011年 | 4186篇 |
2010年 | 3696篇 |
2009年 | 3624篇 |
2008年 | 3462篇 |
2007年 | 3249篇 |
2006年 | 3033篇 |
2005年 | 2453篇 |
2004年 | 1653篇 |
2003年 | 1188篇 |
2002年 | 1065篇 |
2001年 | 879篇 |
2000年 | 665篇 |
1999年 | 306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流变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 30例AD患者,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AD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P <0 .0 1)。结论 AD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其测定对AD的诊断、预后及改善血液微循环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9例,分别予以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8周。采用临床整体印象量表(CGI)、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8周末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并记录用药量。结果治疗8周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的最高平均治疗剂量分别为(1.4±0.34)mg和(7.3±0.52)mg,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2%和82.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2%和76.9%,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第2周为明显,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均具有较好疗效,但利培酮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更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观察姜黄素对哮喘大鼠肺内胶原沉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哮喘气道重构的治疗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姜黄素治疗组(C组)各12只,采用卵蛋白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3组动物哮喘发作症状、胶原沉积情况及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在肺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B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明显重于C组,A组无症状。B组支气管黏膜下、血管壁及周围、肺泡壁、肺间质均有胶原大量沉积,C组胶原沉积程度明显轻于B组。A组胶原沉积不明显。免疫组化发现B组CTGF表达最强,C组较弱,A组微弱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胶原沉积,在延缓气道重建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TGF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ly modifi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S-100B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其中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7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以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静滴,1次/d,7d为1个疗程.分别在发病后d1、d3、d7、d14测定血浆Ox-LDL、S-100B变化;入院前和治疗1个月后行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及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d1Ox-LDL最高,经治疗后两组患者Ox-LDL逐渐下降,治疗组在d3、d7的Ox-LDL、S-100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周后Ox-LDL下降到相同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S-100B在d.达到峰值,其后逐渐降低;治疗组d3的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周后S-100B下降到相同的水平(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SS及BI评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Ox-LDL、S-100B水平,有益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辅助下对下牙槽嵴严重萎缩的患者行下牙槽神经移位术,并同期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例48岁牙槽嵴严重萎缩的女性患者,利用超声骨刀行右下牙槽神经移位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2枚。结果:该患者术后出现右下唇感觉障碍症状,3个月后恢复;术后4个月患者完成种植义齿的上部结构修复。经随访3月,修复完成后种植体无松动或脱落。结论:利用超声骨刀行下牙槽神经移位术并同期种植,能有效地减小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解决下颌骨牙槽嵴严重萎缩患者的种植修复问题。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CI)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CI患者,检测S100蛋白在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的水平,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患者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CI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3d与7d时,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1,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组与轻型组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5,P<0.01。(3)梗死面积中、大组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 P<0.01。结论 S100蛋白在CI发病早期为高表达,同时其高表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增大有密切关系,表明S100蛋白与CI的病理、生理的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海口地区少年儿童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本地区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状况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国家研究此方面的课题提供资料数据对比,对今后研究青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对海口市112例少年,年龄12~14岁,其中男生61例,女生51例儿童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检测其左手桡骨远端的BMD。每次测量前进行仪器性能校正检测,并由同一人负责测量。测量对象取坐位,左臂平放,测量其左手桡骨远端1/3BMD,测量时保持标准体位。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的BMD也随之增长;但其运动时间、睡眠时间及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却逐年下降。结论运动、睡眠及营养状况是少年儿童骨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大对海口地区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期提高骨密度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39.
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启动效应事件相关电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许多研究观察到,有机体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比对中性或正性刺激快,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中的单侧化准备电位将反应时划分为刺激加工阶段和反应准备阶段,从而得以直接观察负性刺激的反应启动效应。方法:本研究选取国际情感图片系统的正、中、负性图片作为剌激材料,以正常大学生为被试,令其按键表示对图片情绪属性的判断,同时记录脑电。结果:正、负性情绪刺激引起的刺激锁定单侧化准备电位的潜伏期比中性条件下的潜伏期缩短,观察反应锁定单侧化准备电位的潜伏期可见,负性刺激引起的潜伏期显著短于中性和正性条件。结论:对情绪性刺激的心理加工评价过程较短,观察反应锁定单侧化准备电位的潜伏期可见,负性剌激引起的潜伏期显著短于中性和正性条件,表明负性刺激具有反应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40.
丁基苯酞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基苯酞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缺血、脑外伤、记忆障碍、惊厥等有治疗作用。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