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70篇 |
免费 | 7235篇 |
国内免费 | 42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8篇 |
儿科学 | 1498篇 |
妇产科学 | 433篇 |
基础医学 | 4391篇 |
口腔科学 | 1173篇 |
临床医学 | 9469篇 |
内科学 | 6792篇 |
皮肤病学 | 900篇 |
神经病学 | 1528篇 |
特种医学 | 2954篇 |
外科学 | 6714篇 |
综合类 | 21271篇 |
现状与发展 | 31篇 |
预防医学 | 8641篇 |
眼科学 | 1012篇 |
药学 | 8811篇 |
107篇 | |
中国医学 | 7033篇 |
肿瘤学 | 31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856篇 |
2023年 | 909篇 |
2022年 | 2113篇 |
2021年 | 2682篇 |
2020年 | 2443篇 |
2019年 | 1243篇 |
2018年 | 1395篇 |
2017年 | 1839篇 |
2016年 | 1389篇 |
2015年 | 2518篇 |
2014年 | 3436篇 |
2013年 | 4482篇 |
2012年 | 6720篇 |
2011年 | 6992篇 |
2010年 | 6445篇 |
2009年 | 6002篇 |
2008年 | 6204篇 |
2007年 | 6143篇 |
2006年 | 5407篇 |
2005年 | 4423篇 |
2004年 | 3193篇 |
2003年 | 2710篇 |
2002年 | 2116篇 |
2001年 | 2059篇 |
2000年 | 1493篇 |
1999年 | 554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33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11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71.
目的:促进实践研究实证需要多方面配合,获取医院管理层及一线护理人员的支持是其中重要一环。该研究拟定1项成年人人工气道内吸痰指引,应用在香港两间医院深切治疗部,探讨医院管理层对整个循证指引实践过程和护士实践指引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分4个阶段:①拟定最佳护理实务指引,计划发放及实践指引的方法;②评估当前深切治疗部护士为病人进行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情况;③发放及实践最佳护理实务指引;④评估在深切治疗部实践指引的整个过程及护士对指引的依从性。结果:实践指引前的审核结果显示,当前护理实务与循证护理建议存在着差异。实践指引后的审核结果显示,整体上护士的气管导管内吸痰技术良好,其中96%的依从性达75%或以上。实践指引前(73%)及后(89%)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05)。结论:研究确立了使用一套严紧及有系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评估循证护理的成效。实践实证时除采用不同的实践指引方法和订立清晰的实践程序,临床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对促进护士使用研究实证亦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72.
73.
不同宫颈组织中nm23—H1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组织中 nm2 3- H1表达 ,旨在了解 nm2 3- H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HIGH- SABC法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癌 (SCC) 5 0例、低度不典型增生 (CIN 、CIN )及重度不典型增生(CIN )各 1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 10例中 nm2 3- H1的表达。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和低度不典型增生中 nm2 3- H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 SCC(P<0 .0 5 ) ,CIN 中 nm2 3- H1阳性率明显减少 ,与 SCC相比 ,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 SCC中 nm 2 3- H1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与其他参数和预后不相关。结论 nm2 3- H1的低表达在宫颈鳞癌序列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但不能作为宫颈鳞癌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早期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124例UA患者,分为两组:辛伐他汀A组7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1;辛伐他汀B组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d-1,两组均于入院第2天及1周后抽血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辛伐他汀A组和辛伐他汀B组治疗1周后检测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B组TG下降显著(P<0.05).辛伐他汀B组治疗1周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即具有调脂作用,但未显示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5.
经口明视下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口明视下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的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过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或开颅手术。局麻监护下,经口内解剖,分离出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微量注射器直视下注入阿霉素3mg。结果:39例患者术后1周内三叉神经痛症状不同程度减轻,其中72.5%(29/40)在术后24h内疼痛减轻,25%(10/40)在术后1周内疼痛减轻,无效2.5%(1/40)。术后2年内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7.5%(3/40),复发患者症状均较前减轻,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前减少。结论:经口明视下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游离铁在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实验性脊髓损伤后游离铁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组 ,Allen’s法中度量 (5 0g·cm)损伤脊髓。采用博莱酶素法测定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伤段脊髓游离铁的浓度 ,同时测定相应时间点MDA的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后 3 0min ,游离铁的浓度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和正常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后逐步降低 ;伤后 6h恢复到正常水平。MDA在伤后 3 0min也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和正常照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伤后 3h时最高 ,12h恢复到正常。结论 脊髓损伤后游离铁浓度迅速升高 ,触发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再现(VR)技术精确测量胸腔积液体积及胸腔积液各径线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64层螺旋CT检出胸腔积液26例,其中双侧胸腔积液6例,通过AW4.4工作站VR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并利用其自动容积测量工具测得胸腔积液体积(V),分析胸腔积液体积与胸腔积液最大左右径(l)、最大上下径(h)和最大前后径(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利用CTVR技术测得胸腔积液体积(V)为(543.66±643.81)cm3,V与d的直线回归方程:V=158.16×d-116.01(r=0.91,P<0.01)。结论利用64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测得胸腔积液体积与积液最大前后径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并可得到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剂SonoVue用于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损伤山羊肝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南江黄羊15只,采用自身对照,分为HIFU治疗组(对照组)和HIFU联合造影剂治疗组(实验组).治疗深度30 mm,分别在声功率为150 W、250 W、350 W条件下对肝定点辐照15 S.辐照后24 h处死动物,解剖观察凝固性坏死情况,并作病理切片分析.结果 在相同声辐照参数下,实验组凝固性坏死发生率及凝固性坏死区域长、宽、厚、体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随功率增加实验组凝固性坏死体积增加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实验组能效因子(EEF)明显小于对照组.凝固性坏死区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且病理切片显示损伤为不可逆性,分界处可见大量空泡.结论 HIFU联合微泡造影剂能在山羊肝中形成完全的凝固性坏死,同时提高凝固性坏死的损伤率,增大凝固性坏死体积,提高HIFU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7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2例尸检脾及脾树突状细胞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脾及其树突状细胞的病变特点与作用。方法收集52例MODS死亡病例与25例正常脾标本,应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S-100、CD1a、CD80及HLA-DR)方法观察脾及其树突状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镜下见脾小体消失,白髓消散伴淋巴细胞大量凋亡,树突状细胞数目增加而活性减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结论MODS终末期外周免疫器官脾及其树突状细胞严重损伤和功能耗竭,而且不同诱因所致MODS病例的病变基本一致。提示脾树突状细胞的病变与免疫抑制及MODS形成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与联用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长海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经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3个月以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仍不能达标者,将其随机分为他汀剂量加倍组(瑞舒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和联合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片10mg、每晚1次+普罗布考片250mg、每天2次),每组各34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LDL-C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三酰甘油(TG)明显下降(P<0.05);他汀加倍组、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显示升高和下降的趋势,但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与他汀加倍组相比,联合治疗组TC、LDL-C降得更低(P<0.05),LDL-C达标率更高(P<0.05),但HDL-C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他汀加倍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使用优于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的疗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