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22篇
  免费   6355篇
  国内免费   3318篇
耳鼻咽喉   681篇
儿科学   1267篇
妇产科学   555篇
基础医学   4602篇
口腔科学   1638篇
临床医学   8405篇
内科学   6434篇
皮肤病学   902篇
神经病学   1855篇
特种医学   20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671篇
综合类   18805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338篇
眼科学   838篇
药学   8795篇
  72篇
中国医学   6513篇
肿瘤学   3276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797篇
  2022年   1950篇
  2021年   2592篇
  2020年   2304篇
  2019年   1190篇
  2018年   1312篇
  2017年   1839篇
  2016年   1413篇
  2015年   2526篇
  2014年   3467篇
  2013年   4311篇
  2012年   6265篇
  2011年   6519篇
  2010年   6013篇
  2009年   5306篇
  2008年   5261篇
  2007年   5233篇
  2006年   4772篇
  2005年   3871篇
  2004年   3069篇
  2003年   2923篇
  2002年   2342篇
  2001年   2171篇
  2000年   1477篇
  1999年   590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7篇
  1979年   30篇
  1975年   29篇
  1974年   34篇
  1973年   30篇
  1971年   25篇
  1965年   21篇
  1958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的慢性宫颈炎病人1632例,其中958例行宫颈炎性病灶消融术,511例行宫颈环切术。163例行宫颈锥切术。比较不同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环形电刀切除术对各种类型慢性宫颈炎的总治愈率达95.8%,总有效率为100%,各术组间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出血量最大的为宫颈锥切组,其次是宫颈环切组,再次为病灶消融术组。术后有4.4%的患者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再次止血。结论 环形电刀切除术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适当的操作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宫颈病灶消融术效果好而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制备抗醛糖还原酶(AR)的单克隆抗体(mAb),并与本室制备的抗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ARL-1)mAb进行比较。方法:经RT-PCR获得AR基因,将基因插入pGEX-4T-1(His)6C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His)6C-AR,以重组质粒转化E.coliRosetta诱导表达GST-AR蛋白。以纯化的GST-AR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应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对mAb进行筛选和鉴定。使用Clustalx和Antheprot软件,比较AR与ARL-1的同源性,表达GST-dAR[80~142氨基酸(aa)],与ARL-1差异较大;并分析AR的抗原性,表达GST-dA1(1~79aa)、GST-dA2(80~99aa)、GST-dA3(111~142aa)、GST-dA4(143~316aa)。利用AR全长及截短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制备的抗AR mAb识别AR抗原的部位。结果: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AR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ARB3、AR7B3G4和ARF10。3株抗GST-AR的mAb均为IgG1(κ型),腹水mAb效价为1∶4×105,细胞培养上清mAb效价为1∶1×104,3株mAb均可与胎盘组织中的AR蛋白起反应,而与GST-ARL-1和GST蛋白无交叉反应。它们分别为抗GST-dA1、GST-dA3和GST-dA4蛋白的mAb。结论:成功地制备了3株特异性抗AR mAb,可分别识别AR的1~79、111~142、143~316位氨基酸。将它们与抗ARL-1mAb联合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AR与ARL-1蛋白的功能,并为深入探讨AR、ARL-1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3.
蕲蛇酶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观察蕲蛇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光镜及电镜观察缺血3h恢复血流再灌24h后脑组织形态学变化。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用药组分别在缺血即刻或再灌即刻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蕲蛇酶,观察比较模型组和蕲蛇酶所有给药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缺血即刻给蕲蛇酶4U/kg组较再灌即刻给蕲蛇酶同剂量组显著减小梗死灶(P〈0.001),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并使脑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蕲蛇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脑组织中bFGF表达增高有关;提示该药早期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从2001年1月~2003年6月我科收治的头颈部肿瘤450例,对其中3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无并发症发生,切口感染2例,腮腺漏2例,心律失常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合理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2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儿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具有发作性症状病例149例,其中拟诊癫痫52例,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97例,全部病例作常规脑电图(EEG)和24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拟诊癫痫52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合其临床表现,确诊为癫痫40例;而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97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并结合其临床表现,90例被除外癫痫.结论 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尤其是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24h动态脑电图还可揭示癫痫灶的起源,有助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6.
局麻胸腔镜清创术治疗脓胸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脓胸患者经局麻胸腔镜清创术治疗的实用价值。方法在局麻下用硬质电视胸腔镜行脓胸清创术,介绍操作方法及清创步骤,观察患者的耐受性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0.6%,早、中、晚期治疗有效率分别是100.0%、90.9%、50.0%。术中监测患者对操作的反应及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心电图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胸腔镜清创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操作,除抽净黏稠脓液外尚可取出团块状脓苔及坏死组织,打穿包裹性脓腔,充分冲洗,可迅速控制感染。方法简单,避免全麻气管插管带来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适应证广,患者易耐受,是治疗脓胸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7.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病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室内病变的神经内镜治疗。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对68例脑室内病变进行治疗,其中松果体区肿瘤16例,囊性颅咽管瘤15例,丘脑肿瘤14例,脑室内囊肿16例,侵及室管膜下的胼胝体肿瘤3例,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侧脑室猪囊尾蚴病1例,侧脑室内分流管脱落1例。结果随访17~69个月,56例有效,12例死于肿瘤扩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脑室内病变选择性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8.
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合理方式。方法 早期彻底清创,重建肢体血运,选择髓内钉、外固定支架及钢板固定骨折及应用各种不同的皮瓣和肌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75例。结果 术后皮瓣1例因感染坏死,其余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4年,皮瓣外形及肢体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结论 骨折的合理固定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大大减少了小腿截肢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9.
脑干、三叉神经及大脑动脉环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体脑干、三叉神经及大脑动脉环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 采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SGI工作站上对脑干及其周围毗邻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 获得人体脑干、三叉神经及大脑动脉环等器官组织的三维重建结构,可对其进行任意径线和角度的适时三维测量。结论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而精确的解剖断面数据,脑干及其毗邻的三叉神经、大脑动脉环的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出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相邻器官间的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该区域的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目的通过对耐多药结核病例化疗疗效的分析,探讨MDR-TB的治疗方法.方法 86例住院的MDR-TB病人中,浸润型肺结核72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4例.痰标本经Bactec-960培养、鉴定均有结核杆菌生长,药敏试验耐异烟肼、利福平(HR)26例,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HRS)及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HER)者38例,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HRSE)22例.应用丁胺卡那霉素(A)、左旋氧氟沙星(L)及对氨基水杨酸钠(P)为基础化疗方案,加用1~2种未曾应用过的抗痨药物,平均治疗3个月.结果 86例病人痰菌阴转率70.9%,病灶吸收好转率77.9%,空洞治疗有效率58.3%.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ALP组成的化疗方案对细胞内外的结核菌都有杀灭作用,三药联用协同作用好,副作用不多,是治疗MDR-TB的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