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15篇
  免费   6228篇
  国内免费   4116篇
耳鼻咽喉   682篇
儿科学   753篇
妇产科学   629篇
基础医学   5245篇
口腔科学   1309篇
临床医学   7129篇
内科学   7050篇
皮肤病学   506篇
神经病学   2214篇
特种医学   22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5464篇
综合类   12753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951篇
眼科学   1210篇
药学   6900篇
  88篇
中国医学   4404篇
肿瘤学   3929篇
  2024年   312篇
  2023年   1089篇
  2022年   2687篇
  2021年   3310篇
  2020年   2577篇
  2019年   1851篇
  2018年   1924篇
  2017年   1933篇
  2016年   1739篇
  2015年   2839篇
  2014年   3429篇
  2013年   3517篇
  2012年   4969篇
  2011年   5153篇
  2010年   4005篇
  2009年   3376篇
  2008年   3581篇
  2007年   3532篇
  2006年   3160篇
  2005年   2584篇
  2004年   2072篇
  2003年   1871篇
  2002年   1619篇
  2001年   1191篇
  2000年   868篇
  1999年   552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价抗胆碱药左旋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R-DM8021)的帕金森病(PD)治疗作用。方法 ①使用脑单侧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方法建立PD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单次ig给予R-DM80210.2,0.5,1.0和2.0mg.kg-1旋转行为;观察大鼠连续ig给予R-DM80210.2,0.5和2.0mg.kg-121d对大鼠旋转行为;观察大鼠连续ig给予R-DM80210.2,0.5和2.0mg.kg-17d后自发活动情况。②昆明小鼠ig给予R-DM80210.25~40mg.kg-1,30min后ip给予氢溴酸槟榔碱35mg.kg-1,观察肌肉震颤持续时间。③C57BL/6小鼠ip给予MPTP30mg.kg-17d建立MPTP帕金森病模型,ig给予R-DM80215,10和20mg.kg-1后观察小鼠自发活动情况。结果①与6-OHDA损毁模型对照组相比,单次ig给予R-DM80210.2,0.5,1.0和2.0mg.kg-1分别使APO诱导的旋转次数增加(17.3±4.5)%、(29.8±9.3)%、(30.2±13.9)%和(31.7±5.5)%;苯海索3.0,5.0和10.0mg.kg-1组分别增加(18.8±4.8)%、(22.2±17.3)%和(36.9±10.0)%。连续给药21d,大鼠APO诱导的旋转次数显著增加(P<0.01),并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与等剂量的苯海索相比,R-DM8021对APO诱导旋转的作用更强。建模成功后,大鼠10min内自发活动路程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连续给予R-DM8021和苯海索7d可明显提高大鼠自发活动路程,R-DM8021对大鼠自发活动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等剂量的苯海索(P<0.01)。②ip给予槟榔碱35mg.kg-1,小鼠出现明显肌肉震颤,持续时间为(8.9±1.0)min,R-DM8021和苯海索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两药对槟榔碱致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抑制作用的ED50分别为(6.87±1.33)mg.kg-1和(41.14±9.31)mg.kg-1,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ip连续给予MPTP7d,小鼠3min内自发活动路程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连续ig给予R-DM8021和苯海索3d可明显提高小鼠自发活动路程,R-DM8021对小鼠自发活动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等剂量的苯海索(P<0.01)。结论 R-DM8021对3种模型PD均有治疗作用且效果均优于苯海索。  相似文献   
992.
组织交叉反应(tissue cross reactivity,TCR)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过程中临床前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TCR试验的目的是发现单抗药物和靶抗原以外表位结合,为体内试验毒副作用的监控提供参考。按照FDA、EMA和CFDA要求,TCR需在新药临床申请Ⅰ期临床试验前完成。近年随着单克隆抗体研发由鼠源型向全人源化单抗的转变和发展,免疫组织化学在很多技术环节上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的经验和近年来国内外组织交叉反应研究的进展,探讨并总结单抗药物研发中TCR试验中的相多路径体系技术难点的探索和研究经验,期望能为进一步提高我国TCR试验质量,并增加TCR试验对体内毒理学评价及安全用药的参考价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的分布状况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各种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年内共检出1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呼吸科、ICU、神经中心患者的痰液标本,目前推荐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连苏胶囊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湿热中阻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为临床用药推荐给药剂量。方法:选用西医诊断为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且中医辨证为湿热中阻证的患者467例,采用整体分层、分段随机分组、双盲双模拟、多中心、枫蓼肠胃康颗粒阳性平行对照、优效性试验设计。试验组口服连苏胶囊(每次1粒,qid)、对照组口服枫蓼肠胃康颗粒(每次1袋t,id)3,d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呕吐各项指标及相关中医症状的改变,并观察用药前后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及主症(恶心、呕吐)的疗效及积分变化情况以及中医湿热中阻证候疗效及总积分变化情况,连苏胶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苏胶囊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连苏胶囊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湿热中阻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国产塞曲司特颗粒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213例随机分为塞曲司特组(A组)107例,均口服塞曲司特80mg·d-1,疗程8wk;孟鲁司特组(B组)106例,均口服孟鲁司特10mg·d-1,疗程8wk。观察病人临床疗效、肺通气功能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有效率A组73.8%(79/107),B组75.5%(80/106)。肺通气功能有效率A组55.1%(59/ 107),B组55.7%(59/106)。其中轻度和中度哮喘病人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均较重度哮喘病人更佳(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5.6%(6/107),B组4.7%(5/106),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上述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塞曲司特与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相似,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方法:应用ACQUITY UPLC HssT3(1.8μm,2.1 mm×50 m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流速0.50 mL·min-1。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全扫描检测。结果: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每个样品分析时间为3.0 min,本法线性范围为0.02~1.00μg·mL-1,提取回收率为98.6%~109.0%,日内和日间的RSD分别小于8.7%和10.6%。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单硝酸异山梨酯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7.
美罗华治疗32例弥漫型大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美罗华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DLBCL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用同期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8例弥漫型大B细胞性NHL患者分为研究组(美罗华组)和对照组,前组32例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联合美罗华治疗;后组36例单用CHOP方案。每4周循环1个疗程,3~6疗程后作评价。将两组患者按国际淋巴瘤预后因子指数(IPI)分为中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其疗效与预后。全部患者6个疗程后停止治疗,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 美罗华组完全缓解率(CR)达56.3%,总有效率87.5%;对照组分别为13.9%、63.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美罗华组6、12、24、36月总的生存率分别为96.9%、87.5%、71.9%和65.6%,对照组分别为91.7%、80.6%、58.3%和41.7%(P>0.05)。美罗华组中中低危组的CR及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68.4%、26.3%,高危组分别为38.5%、38.5%(P<0.01);对照组中低危组的CR及PR分别为15.8%、68,4%,高危组则分别为11.8%、29.4%(P<0.001)。结论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的疗效显著,3年生存率高,不良反应较单纯化疗少,可作为该病目前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GST)在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下丘脑脑片上观察GST对静息状态下的室旁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①26个脑片分别灌流GST 10,50,100μmol·L~(-1)2 min,有25个脑片放电频率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②用0.2 mmol·L~(-1) L-谷氨酸灌流脑片,7/7个脑片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表现为癫痫样放电,在此基础上加灌GST 50μmol·L~(-1)2 min,其癫痫样放电被抑制;③用G蛋白激活的内向整流型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1 mmol·L~(-1)灌流脑片,约10 min后加入GST 50μmol·L~(-1),8/8个脑片的放电抑制效应被完全阻断;④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50μmol·L~(-1)灌流脑片,7/7个脑片的放电频率增加,在此基础上加灌GST 50μmol·L~(-1)2 min,放电被抑制。结论GST可抑制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并抑制L-谷氨酸诱发的神经元癫痫样放电。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激活G蛋白激活的内向整流型钾通道,促进K~+外流,从而引起细胞膜超极化有关;而与NO释放无关。GST可能通过降低心血管中枢的活动性而产生一定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葛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12):1072-1076
目的:讨论脑脊液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含量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对PD患者进行一般情况、疾病情况、认知功能调查,行腰椎穿刺术留取脑脊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免疫荧光检测法测定HCY含量,分析认知功能和脑脊液HCY含量之间相关性。结果:在平衡了PD患者年龄、抑郁程度、病程、帕金森联合评分量表评分及左旋多巴用量对脑脊液HCY含量的影响后,PD认知障碍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Rey文字记忆测试(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RAVLT)、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韦氏智力测试———积木测验(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block design,BD)均与脑脊液HCY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脑脊液HCY增高与PD认知功能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这提示脑脊液HCY增高是PD认知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并验证,以便为尽早发现高风险人群、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 080名STEMI患者,其中院内新发房颤患者作为NOAF组(n=87),从未发生NOAF的STEMI患者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对照组(n=199),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及入院时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发生院内新发心房颤动的风险因素。对纳入的患者按7∶3的比例划分为模型组及验证组,建立个性化的院内NOAF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LASSO回归结果提示,年龄、入院心率、Killip分级≥II级、右房内径、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为STEMI患者发生院内NOAF的重要预测因素(P<0.05)。利用上述6个预测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842(95%CI=0.780~0.905),准确度为0.840(95%CI=0.782~0.888);验证组 AUC 为 0.858(95%CI=0.774~0.943),准确度为0.826(95%CI=0.729~0.899)。同时,校准曲线提示预测模型的校正能力良好。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TEMI患者院内发生NOAF风险的预测模型,经相关指标证实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率和临床适用性。利用列线图可方便直观地协助临床医护人员筛选高NOAF风险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早期防治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