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283篇
  免费   37077篇
  国内免费   26559篇
耳鼻咽喉   3176篇
儿科学   5259篇
妇产科学   4539篇
基础医学   45700篇
口腔科学   6584篇
临床医学   55664篇
内科学   55186篇
皮肤病学   4892篇
神经病学   20296篇
特种医学   152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6篇
外科学   36230篇
综合类   71932篇
现状与发展   89篇
一般理论   40篇
预防医学   28538篇
眼科学   11390篇
药学   43680篇
  445篇
中国医学   25224篇
肿瘤学   31589篇
  2024年   1112篇
  2023年   5164篇
  2022年   14828篇
  2021年   19384篇
  2020年   14904篇
  2019年   12416篇
  2018年   13023篇
  2017年   12355篇
  2016年   11654篇
  2015年   18100篇
  2014年   22513篇
  2013年   20843篇
  2012年   30943篇
  2011年   34531篇
  2010年   23049篇
  2009年   18783篇
  2008年   23187篇
  2007年   22832篇
  2006年   21700篇
  2005年   20691篇
  2004年   13865篇
  2003年   13209篇
  2002年   10795篇
  2001年   9199篇
  2000年   9000篇
  1999年   8910篇
  1998年   5497篇
  1997年   5271篇
  1996年   4100篇
  1995年   3857篇
  1994年   3258篇
  1993年   2123篇
  1992年   2579篇
  1991年   2281篇
  1990年   1924篇
  1989年   1659篇
  1988年   1367篇
  1987年   1212篇
  1986年   1006篇
  1985年   720篇
  1984年   403篇
  1983年   308篇
  1982年   171篇
  1981年   189篇
  1980年   136篇
  1979年   185篇
  1978年   90篇
  1977年   69篇
  1974年   59篇
  1973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病人52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直接手术或进一步行3D-DSA检查。术后均复查3D-CTA。结果共发现58个动脉瘤,6例查3D-CTA及3D-DSA均未发现动脉瘤。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分别是94.8%、100%、0.052。诊断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分别是97.8%、100%、0.022。术前3D-CTA在估计动脉瘤大小及形态方面与术中所见 3D-CTA结果相似。3D-CTA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自身形态和周边的关系。结论3D-CTA是诊治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操作简便的方法,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口腔局部使用干扰素对小鼠唾液SIgA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干扰素对口腔粘膜分泌SIgA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生物素 -ELISA法检测口腔使用干扰素前后小鼠唾液SIgA的水平。结果 :大、小剂量干扰素组在用药后 10天、2 0天和 3 0天都能增高唾液SIgA ,并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大剂量组SIgA的增高更多 ,特别是在 2 0天时明显高于小剂量组 (P <0 0 5 ) ;干扰素的调节作用持续至少 3 0天 ,小剂量在维持作用方面不亚于大剂量。结论 :干扰素直接作用于口腔粘膜 ,可提高局部的SIgA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然后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分别于术后1d,3d,7d,14d和28d取材;利用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分析细胞移植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一1)表达的影响和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通过免疫组化计算血管数量;应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在术后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VEGF和Flk-1在移植组动物的心肌梗死区残存细胞、梗死周边区细胞以及部分移植细胞内表达。移植组VEGF和Flk-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d和14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弱。术后7d,14d和28d移植组血管数量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移植组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14d可在部分移植细胞中检测到心肌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论:骨髓细胞移植通过上调移植细胞及受者内源性VEGF和Flk—1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进而改善缺血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迟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法对32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创伤后迟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存活14例,死亡6例,死亡率30%;手术治疗12例,存活10例,死亡2例,死亡率17%。结论及时诊断与合理有效的治疗是提高脑创伤后迟发性脑梗死的治愈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5.
复方胰岛素凝胶剂促进大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冼苡  周雪雪  曾抗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2):124-126,i0001
目的:研究复方胰岛素凝胶剂对大鼠皮肤溃疡的促愈合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Wistar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皮肤溃疡模型,共复制溃疡72个,随机将溃疡分为复方胰岛素凝胶治疗组(A组)、凝胶基质对照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以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溃疡面积、溃疡愈合速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在伤后头10天内,A组溃疡缩小最明显,愈合速度明显快于B组、C组。伤后14天,A组溃疡基本愈合,皮肤结构完整、上皮化较厚;而B、C组溃疡仍未完全愈合,皮肤结构不完整、上皮化较薄。结论:局部应用复方胰岛素凝胶剂对大鼠皮肤溃疡有促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血浆蛋白C、蛋白S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梗死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检测,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年龄及其它脑梗死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浆PC浓度(4.97±1.82μg/ml)与对照组血浆PC浓度(4.74±1.95μg/ml)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血浆PC浓度(5.28±1.85μg/ml)与复发组血浆PC浓度(4.03±1.40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实验组血浆PS浓度(7.47±3.87μg/ml)与对照组血浆PS浓度(12.06±3.99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组血浆PS浓度(6.58±3.33μg/ml)与青年组血浆PS浓度(9.28±4.33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降低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游离PS降低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S水平的降低导致PC功能的降低,进而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The feasibility and early results of a new technique of outpatient proctoscopic coagulation of haemorrhoids by means of an electronic probe (Ultroid®, Microvasive Inc., USA) were evaluated in comparison to conventional injection sclerotherapy. Age, symptom and sex-matched groups were analysed before and 6 weeks after outpatient treatment, using scoring systems (n=51). A mean of 6.2±0.4 ml of phenol in oil were injected over 2.4±0.2 min compared to a mean current of 15.8 ±0.2 mA over a period of 11.9±0.8 min (p<0.001, treatment time). Sclerotherapy was found significantly less tedious than coagulation. More patients complained of discomfort during coagulation, but the difference in tolerance scores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Three patients in the coagulation group but none in the injection group refused to be treated by the same method again due to discomfort. Significant benefits were achieved by both modes of treatment after 6 weeks. The early cure rates for bleeding were 84% for sclerotherapy and 64% for coagulation (p=0.2) and for prolapse 56% and 44% respectively (p=0.72). Injection sclerotherapy is preferable to Ultroid® coagulation for the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haemorrhoids because it is a quicker, less tedious and more comfortable procedure with equally effective early results.
Résumé La réalisation et les premiers résultats d'une nouvelle technique de coagulation ambulatoire des hémorroïdes au moyen d'une sonde électronique (Ultroïd, Microvasive inc. USA) on été évalués par comparaison avec la sclérothérapie conventionnelle. Deux groupes appariés selon l'âge, les signes et le sexe ont été analysés avant et six semaines après un traitement ambulatoire en utilisant un score (n=51). Une moyenne de 6,2±0,4 ml d'huile phéniquée a été injectée en 2,4±0,2 mn comparée à une application de courant moyen de 15,8±0,2 mA dans une période de 11,9±0,8 mn (p<0,001, temps de traitement). La sclérothérapie a été trouvée moins pénible que la coagulation. Plus de malades se plaignaient d'inconfort durant la coagulation mais la différence de tolérance n'était pas significative entre les deux groupes. Trois malades dans le groupe de coagulation ont refusé de poursuivre le traitement en raison du disconfort contre aucun malade dans le groupe d'injection. Les résultats furent bons dans les deux groupes après six semaines. Les résultats immédiats pour les saignements étaient de 84% et de 64% pour la coagulation (p=0,2) et pour les procidences de 56% pour la scléro-thérapie contre 44% pour la coagulation (p=0,72). Les injections sclérosantes sont préférables à la coagulation Ultroid comme traitement ambulatoire des hémorroïdes car il s'agit d'un procédé plus rapide, moins pénible et plus confortable avec des résultats immédiats aussi b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pring Meeting of the 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University of Warwick, UK, March 1990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特异性神经元抗体 (尤其是抗 Hu抗体 )对国内人群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syndromesofnervoussystem ,PNSNS)筛检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Westernblot对 2 0例PNSNS和 12 0例非PNSNS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 ,并采用流行病学筛检公式计算出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PNSNS组和非PNSNS组ABC法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3 4 5 ,P <0 0 1) ,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筛检诊断PNSNS的灵敏度为 95 % ,特异度为 72 5 % ;PNSNS组和非PNSNS组Westernblot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17 12 ,P <0 0 1) ,抗 Hu抗体筛检诊断的PNSNS的灵敏度为 95 % ,特异度为 98 3%。结论 血清特异性神经元抗体 (尤其是抗 Hu抗体 )是国内人群中PNSNS患者较敏感和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 ,在神经元的免疫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白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不同性别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测查。结果: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发病年龄显著低于男性,HAMD的躯体化/焦虑、睡眠因子显著高于男性,而认识障碍、迟缓和绝望因子评分显著较男性为低。另外,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共病显著高于男性。结论: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主客体分子包结现象选择分离蛇床子有效成分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1,6-四苯基-2,4-已二炔-1,6-二醇(I)的包结能力,可简单而迅速地从蛇床子中选择分离出有效成分欧前胡素(2)和花椒毒素(3),收率分别为0.054%(2)和0.002%(3)。本文用UV,IR,1HNMR和13CNMR验证了2和3的化学结构,并用HPLC检验了2和3的纯度。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主体分子I与组分2靠氢键形成包结物,它们的摩尔比为1:2,氢键长为2.8612A。包结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已P21/C,晶胞参数:a=15.468(5)A,b=8.595(3)A,c=18.663(7)A,β=93.64(5)°,Z=4和R=0.0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