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65篇
  免费   9851篇
  国内免费   6611篇
耳鼻咽喉   1207篇
儿科学   1599篇
妇产科学   801篇
基础医学   10656篇
口腔科学   1954篇
临床医学   12096篇
内科学   16419篇
皮肤病学   1371篇
神经病学   5722篇
特种医学   47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13298篇
综合类   21059篇
现状与发展   27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9330篇
眼科学   1990篇
药学   11226篇
  106篇
中国医学   6228篇
肿瘤学   8349篇
  2024年   299篇
  2023年   1129篇
  2022年   3036篇
  2021年   4401篇
  2020年   3314篇
  2019年   2730篇
  2018年   2920篇
  2017年   3119篇
  2016年   3112篇
  2015年   4756篇
  2014年   6081篇
  2013年   6378篇
  2012年   9524篇
  2011年   10188篇
  2010年   7970篇
  2009年   6781篇
  2008年   7826篇
  2007年   7810篇
  2006年   6994篇
  2005年   6319篇
  2004年   4734篇
  2003年   4472篇
  2002年   3838篇
  2001年   2375篇
  2000年   1875篇
  1999年   1214篇
  1998年   752篇
  1997年   763篇
  1996年   502篇
  1995年   461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288篇
  1991年   269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122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90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41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8篇
  1975年   24篇
  1974年   22篇
  1973年   23篇
  1972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21.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构建及其在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或同种异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将膜片移植于治疗组供皮区创面、适度加压,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材料对照以及传统油纱布对照覆盖创面。于术后5~10d、30d、90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广谱角蛋白、外皮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测定(偏光显微镜、RTPCR)。结果利用自体及异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供皮区创面治疗15例,经过3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移植膜片创面愈合时间(8.1±1.3)d,空白材料对照区为(16.2±3.8)d,空白油纱布对照区为(23.0±5.8)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术后30d及90d观察:12例无明显增生,3例有轻度增生(20.0%),而空白油纱布对照区11例遗留增生性瘢痕(74.4%,χ2=8.127,P<0.01)。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能促进供皮区创面早期愈合并减少后期瘢痕增生,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2.
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 对82例行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疗效优51例,良13例,可8例,差10例,总优良率为78%,有效率为88%,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二次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过敏反应预防措施,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初步分析人源性多肽pCM-19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掺入破损细胞膜的原理,采用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析(FACSc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pCM-19对靶菌膜的作用机制。结果:FACS分析法结果显示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PI着染细菌比例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PI着染BL-21菌比例增大,20min时达最高水平,20min以后反而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有明显的表面形态学的改变,如细菌体积缩小、细菌表面出现皱缩、凹陷似有孔洞形成。结论:人源性多肽pCM-19可能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或)细胞膜,通过改变其通透性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4.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曾被大量使用,不但威胁消费者健康,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危害了生物多样性,造成水体与土壤污染等.尤其是使用较多、降解时间长的农药如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等在水体、土壤等外环境中长期存在,造成持续污染,因此对农业种植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监测非常有必要.然而,土壤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是一种检测低水平含量物质的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土壤农药残留检测的整个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干扰检测结果,使得检测结果不可能很稳定,极易产生检测结果的重现性差,或方法检测限过高,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只要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就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该文对土壤农药残留检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实施情况、适用性、有效性进行探讨[1].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始沙盘游戏特征.方法 对29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和29名正常儿童进行沙盘游戏干预,对照分析两组儿童初始沙盘游戏主题及沙具使用情况.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主题较正常儿童混乱无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P<0.00);两组儿童在沙具使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具有独特特征以及一定的临床诊断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126.
吴军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6):100-102
分析了NIKKISO DBB-27型血液透析机液路系统的系统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并对相关故障报警的诊断和排除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排除血液透析机的故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7.
鼻咽癌CT灌注成像及其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CT灌注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肿瘤分期的关系,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9例鼻咽部CT灌注检查中,鼻咽癌组30例,鼻咽癌放疗后组14例,正常鼻咽部5例,测量鼻咽癌和鼻咽黏膜位置的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作为灌注指标,其中16例鼻咽癌活检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CD34单抗染色后,Weidner方法计数MVD。各组灌注值比较行方差分析,CT灌注值、肿瘤分期与MVD之间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49例中1例鼻咽癌灌注检查失败。鼻咽癌组(29例)肿瘤CT灌注值BF为(48.6±16.9)ml·100g^-1·min^-1,PEI为(32.3±7.9)HU,TTP为(17.5±4.9)s,BV为(12.8±4.4)ml·100g^-1;正常对照组(5例)BF、PEI、TTP、BV值分别为(15.9±5.9)ml·100g^-1·min^-1、(12.6±1.3)HU、(22.6±6.9)s、(3.5±0.5)ml·100g^-1;鼻咽癌放疗后组(14例)BF、PEI、TTP、BV值分别为(25.2±7.0)ml·100g^-1·min^-1、(19.8±5.9)HU、(22.6±4.3)s、(6.1±2.4)ml·100g^-1,三组各灌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鼻咽癌组(29例)中TNM分期(其中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7例)与PEI和BV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48和0.50),与BF和TTP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和0.22);16例鼻咽癌MVD为(30.8±12.6)个/高倍镜视野,与其BF(51.4±17.0)ml·100g^-1·min^-1、PEI(33.2±9.6)HU和TTP(16.3±4.1)8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85、0.60和0.78),与BV(13.2±5.6)ml·100g^-1弱相关(r=0.48)。结论鼻咽癌有着特征的CT灌注表现,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灌注值可以反映鼻咽癌微血管密度特征,PEI和BV值与鼻咽癌的TNM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13例行介入治疗术。结果下肢深静脉造影术能明确诊断Cockett综合征,13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疗效明显。结论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9.
军队在职干部腰身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用腰身指数(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腹型肥胖指标探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5年3月~2006年12月入住广州疗养院的军队在职干部共495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生化等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腰身指数异常组的年龄、体重、SBP、DBP、FBS、TC、TG以及尿酸均显著高于腰身指数正常组,HDL-C的结果则相反(P〈0.01~P〈0.001);同时腰身指数与年龄、体重、SBP、DBP、FBS、TC、T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01)。结论 腰身指数可作为有效的腹型肥胖参考指标,腰身指数异常者其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比正常者高,及时控制腰身指数可以有效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0.
Left ventricular (LV)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is a maladaptive process that increases the risk of heart failure and death. The myocardial phosphoinositide cycle, which is located downstream from several neurohumoral factor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LV remodeling. Our animal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1-[1-11C]butyryl-2-palmitoyl-rac-glycerol (11C-DAG) can be used to visualize regions with an 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cycle. Therefore, we examined whether myocardial 11C-DAG accumulation assessed by PET is relevant to LV enlargement and systolic dysfunction in post-MI patients. METHODS: We performed PET with 11C-DAG in 13 post-anteroseptal MI patients and 4 healthy volunteers. We placed regions of interest on the noninfarcted myocardium and calculated the myocardium-to-left atrial (LA) chamber ratio of 11C-DAG accumulation. RESULTS: The myocardium-to-LA chamber ratio of 11C-DA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ost-MI patients (mean +/- SD, 1.73 +/- 0.35)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healthy volunteers (mean +/- SD, 1.25 +/- 0.13; P < 0.05). In the post-MI patients, the myocardium-to-LA chamber ratio of (11)C-DAG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LV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r = 0.79, P < 0.01) and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r = 0.85, P < 0.001)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V ejection fraction (r = -0.69, P < 0.01).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yocardial 11C-DAG accumulation assessed by PET is relevant to LV enlargement, LV 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humoral activation in post-MI patients. This new imaging strategy based on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may contribute to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post-MI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