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08篇
  免费   1495篇
  国内免费   1118篇
耳鼻咽喉   101篇
儿科学   177篇
妇产科学   133篇
基础医学   1610篇
口腔科学   340篇
临床医学   1993篇
内科学   2292篇
皮肤病学   159篇
神经病学   836篇
特种医学   5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675篇
综合类   254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011篇
眼科学   425篇
药学   1481篇
  3篇
中国医学   717篇
肿瘤学   138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610篇
  2021年   761篇
  2020年   612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555篇
  2017年   453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829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1156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734篇
  2006年   672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390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5篇
  196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Stroke in rodent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neurogenesis and the migration of newborn neurons to sites of brain ischemia, where they may participate in repair and recovery. To determine if neurogenesis following stroke yields functional new neurons, we labeled neuronal precursors in the mouse subventricular zone (SVZ) with a lentivirus-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vector, produced stroke by occluding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detected newborn neurons 8 weeks later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Patch-clamp studies on fluorescent neurons in the cortical region surrounding infarction showed tetrodotoxin-sensitive Na+ action potentials and 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suggesting that ischemia led to functional neurogenesis with synaptic integration.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enhancing endogenous neurogenesis after stroke might have therapeutic benefit.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脑发育成熟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代谢酶 11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Ⅰ型 (11β HSD1)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杂交的方法。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 ,11β HSD1分布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的各个层次 ,但以Ⅱ层 (外颗粒层 )含量为最高、Ⅲ (锥体细胞层 )、Ⅳ (内颗粒层 )层 11β HSD1的含量次之。海马的各个区域和齿状回也均有 11β HSD1的分布。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表明 ,新生鼠顶叶皮层、海马和下丘脑 11β HSD1的表达在出生后 2周内表达一直比较高 ,第 15d时其表达开始下降。 结论 提示新生鼠大脑 11β HSD1的表达可能与糖皮质激素促进脑组织的发育和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83.
一个快速稳定的分割系统是研究神经元干细胞变化的基础,为完善此系统,针对多连接边缘模糊的细胞分割提取问题,根据曲线进化原理,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集方法的改进的几何活动轮廓算法。此算法能自动解决图像的拓扑变化,并能获得更加真实的细胞轮廓边缘。将此方法应用于神经元干细胞的序列图像分割,实验结果证明了此算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升压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治疗的维持时间。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模型对照组(A)、升压维持15min组(B)、维持45min组(C)、维持90min组(D)和120min组(E),观察各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和病理学改变。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C、D组明显低于A组;B、C、D、E各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A组,C、D、E组明显低于B组;各治疗组组织病理学改变比对照组轻,B组最轻。结论:缺血3h再灌注时,升压维持时间在2h以内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升压最佳维持时间是15min。  相似文献   
86.
t(14;18)染色体易位产生融合基因bcl-2/IgH,bcl-2高表达可阻抑细胞凋亡的发生,bax可拮抗bcl-2的抗凋亡效应,起着加速细胞凋亡的作用.bcl-2和bax基因的紊乱是AL(急性白血病)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些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不仅参与了白血病的形成,还与白血病的某些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bcl-2相关肿瘤时,若能联合使用bcl-2反义核酸和其它诱导细胞死亡制剂,可使肿瘤细胞对后者的敏感性增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7.
2型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血液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测定 42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液细胞免疫参数CD3、CD4、CD8、CD4/CD8、B细胞和NK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补体 (C3、C4)等体液免疫参数和作为炎症介质的CRP ,并与5 0例 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者及 4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无论是否并发血管病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B、NK显著性减低 (P <0 .0 1) ,IgA、IgM、C3、C4、CRP显著升高(P <0 .0 1) ;并发血管病变组与不并发血管病变组比较C4、CRP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并发血管病变 ,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异常 ,且炎症介质CRP升高 ,并发血管病变患者机体的炎症介质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88.
89.
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经主动脉移植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心肌梗死或/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脏干细胞移植是一项颇有应用前景的新的治疗技术。但是,对于非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目前所采用的移植路径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试验拟研究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封堵主动脉窦上部经主动脉根部移植干细胞是否可行。阿霉素所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兔模型,采用双球囊封堵主动脉窦上部经主动脉根部自体移植骨髓单核细胞,4周后评价心功能。在封堵主动脉窦上部经主动脉根部移植干细胞时,无1例因移植手术死亡。双球囊充盈时造影显示,主动脉窦显影良好,大部分情况下,左、右冠状动脉可显影。骨髓单核细胞移植4周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P=0 .0 34)。所以,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封堵主动脉窦上部经主动脉根部移植干细胞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研究获得的强迫症疾病行为特征探索其精神病理学机制。方法以符合CCMD-Ⅱ的门诊强迫症患者50例为对象,选取非精神科病人50例组成对照,应用“强迫症疾病行为特征量表(OBPS)”,确定其有无强迫症疾病行为。同时调查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格特质、偶发事件、应对策略等方面,研究这些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①研究组全部符合李一高量表的疾病行为特征,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6.480,P〈0.01);②强迫症患者人格当中的强迫质偏高,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5.93,P〈0.01);③研究组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偶发事件,而对照组中偶发事件的发生率低于研究组(X^2=21.374,P〈0.01);④应对策略特征方面研究组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应用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强迫神经症形成中人格特质作为基础,偶发事件起到启动对“不完全的恐怖”,错误的应对策略不断强化病感,促进疾病形成。李一高强迫症疾病行为理论的3项内容,特征性的反映了强迫症的疾病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