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445篇 |
免费 | 7117篇 |
国内免费 | 45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30篇 |
儿科学 | 969篇 |
妇产科学 | 787篇 |
基础医学 | 9969篇 |
口腔科学 | 1401篇 |
临床医学 | 8858篇 |
内科学 | 11691篇 |
皮肤病学 | 1419篇 |
神经病学 | 4004篇 |
特种医学 | 392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8139篇 |
综合类 | 12242篇 |
现状与发展 | 29篇 |
一般理论 | 7篇 |
预防医学 | 5428篇 |
眼科学 | 2378篇 |
药学 | 8707篇 |
84篇 | |
中国医学 | 4082篇 |
肿瘤学 | 70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662篇 |
2023年 | 1217篇 |
2022年 | 2576篇 |
2021年 | 3540篇 |
2020年 | 2649篇 |
2019年 | 2316篇 |
2018年 | 2479篇 |
2017年 | 2348篇 |
2016年 | 2485篇 |
2015年 | 3715篇 |
2014年 | 4597篇 |
2013年 | 4554篇 |
2012年 | 6658篇 |
2011年 | 7070篇 |
2010年 | 4660篇 |
2009年 | 4018篇 |
2008年 | 4998篇 |
2007年 | 4718篇 |
2006年 | 4454篇 |
2005年 | 3928篇 |
2004年 | 2977篇 |
2003年 | 2970篇 |
2002年 | 2480篇 |
2001年 | 1681篇 |
2000年 | 1409篇 |
1999年 | 1259篇 |
1998年 | 795篇 |
1997年 | 705篇 |
1996年 | 604篇 |
1995年 | 546篇 |
1994年 | 530篇 |
1993年 | 349篇 |
1992年 | 374篇 |
1991年 | 343篇 |
1990年 | 289篇 |
1989年 | 262篇 |
1988年 | 173篇 |
1987年 | 190篇 |
1986年 | 142篇 |
1985年 | 96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38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17篇 |
1975年 | 7篇 |
1973年 | 10篇 |
1972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目的:了解宣武区医院内镜的消毒及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加强管辖区内内镜消毒工作的管理水平,预防控制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引起的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方法:依据卫生部在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宣武区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6家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状况进行监测和调查。结果消毒后使用前胃肠镜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0,00%,放置1周未重新消毒的细菌总数严重超标,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率100%,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合格率87、50%。结论: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还应加强,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大监督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994.
D-二聚体在创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颅脑创伤患者(PHI组48例,非PHI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PHI发生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PH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PHI发生的关系。结果PHI组的D-二聚体浓度为(7.08±3.87)mg/L,非PHI组为(4.34±3.21)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D-二聚体浓度与PHI的发生有关(分别为OR=0.407,95%CI:0.132—0.825,P=0.018和OR=1.254.95%CI:0.980~1.374,P=0.021)。ROC曲线推算D-二聚体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为4.05mg/L,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70%,大于此值PHI的发生率达74,1%。结论颅脑外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PHI发生的一个预判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预判和及时诊断颅脑创伤后PHI的发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乐胃饮对脾虚型IBS免胃肠激素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探讨乐胃饮治疗脾虚型1B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两月龄白毛黑眼兔(WHBE免)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纽:正常纽、模型组、香砂六君丸组、丽珠肠乐组、乐胃饮低剂量组、乐胃饮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WHBE兔采用湿热环境应激联合番泻叶灌胃加饥饱失常复合方法致脾虚泄泻型IBS模型。从模型复制的中期开始各用药组预防给药,至造模结隶。观察各组一般情况,测定血清NO、NOS、MDA、SOD含量及结肠黏膜组织中SP含量。[结果]模型组WHBE免血清NO、NOS、MDA含量、结肠黏膜SP阳性表达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血清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药物干预后,乐胃饮高剂量组血清N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除乐胃饮低剂量组外,余用药组血清NOS活力、血清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血清SOD活力明显增加(P〈0.01或P〈0.05);各用药组结肠黏膜SP阳性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乐胃饮能有效调节脾虚型IBS兔胃肠激素的异常分泌及氧自由基的异常表达,这是乐胃饮治疗脾虚型IBS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10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4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40%)5例,肺功能减退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其冠脉造影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临床随访结果 .结果 44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手术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及急诊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率均为0%.所有患者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平均随访14.2~9.3月(6~65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亚急性或延迟性支架内血栓形成;6例(13.6%)患者有心绞痛症状复发;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困心力衰竭死亡;37例(84.1%)患者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35例(79.5%)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提示发生再狭窄3例(8.6%):1例为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分叉处再狭窄转外科行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分支开口发生再狭窄,使用切割球囊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选择性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近、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模型与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以及中药活性成分青藤碱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经纳洛酮催促,引发躯体戒断症状.连续给予吗啡(5 mg/kg,sc)6d,采用倾向性训练程序训练大鼠,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两个模型分别给予青藤碱低、高两个剂量(30 mg/kg,60 mg/kg,im)治疗.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1.吗啡依赖大鼠经纳洛酮催促后,戒断评分值明显升高,同时伴有下丘脑NE和5-HT水平升高[分别为(7.07±1.41)μg/g脑组织和(1.15±0.35)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Ⅰ[分别为(3.34±0.97)μg/g脑组织和(0.49±0.21)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鼠脑内DA水平下降[(0.28±0.12)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1[(0.39±0.14)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大鼠脑内DA和5-HT水平升高[分别为(1.13±0.36)μg/g脑组织和(1.23±0.34)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Ⅱ[分别为(0.43±0.11)μg/g脑组织和(0.47±0.18)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NE则无明显改变[(3.28±1.10)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Ⅱ[(3.57±1.17)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藤碱连续用药可显著抑制催促戒断症状和吗啡引起的位置偏爱的形成,对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 吗啡依赖的形成和戒断与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吗啡的躯体戒断症状与NE和5-HT升高的关,而位置偏爱效应主要与DA水平升高有关.青藤碱能抑制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消除吗啡诱导的大鼠位置偏爱的形成,对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引物浓度与退火温度不当导致巢式PCR非特异性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巢式PCR非特异性扩增的产生原冈及消除方法.方法 以巢式PE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S gene为模型,分别使用小同退火温度组合与不同引物浓度组合进行巢式PCR扩增,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降低引物浓度或提高退火温度均可消除巢式PCR的非特异性扩增,但提高退火温度有可能影响反应的扩增效率,导致产物量下降甚至得不到产物.结论 巢式PCR发牛非特异性扩增时,可以提高退火温度或降低引物浓度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OSAHS和OSAHS+HT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呼吸紊乱指数间关系,及OSAHS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压级别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明确血压的升高在OSAH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2005年7月~2007年7月该院呼吸内科门诊收治且资料完整的129例确诊单纯OSAHS患者和131例OSAHS+HT患者.监测各组患者血压、平均动脉压、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呼吸紊乱指数.结果 OSAHS+HT患者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OSAHS组(P=0.003),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OSAHS组(P=0.11),病情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分级相关(P=0.046).结论 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会促进OSAHS病情的发展,对于OSAHS患者有血压增高的趋势应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优化盐酸黄连碱/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表征包合物结构。方法:以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冷却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盐酸黄连碱的包合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的优选;对包合物结构进行UV-Vis、DSC1、H-NMR表征以及增溶性实验。结果: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mol)∶盐酸黄连碱(mol)=2∶1,40℃,包合时间为2 h,冷却时间为3 d,盐酸黄连碱的包合率达到90.64%;UV-Vis表征得到二者的包结常数为3.11×106M-1;DSC表征说明包合物的形成大大提高了盐酸黄连碱的热稳定性;1H-NMR表征说明盐酸黄连碱的苯环进入了β-CD的空腔;而增溶性实验表明包合物的形成促进了盐酸黄连碱在水中的溶解度。结论:β-CD可以与盐酸黄连碱形成2∶1的稳定包合物,并提高了盐酸黄连碱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