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0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46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432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465篇
内科学   460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120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科学   376篇
综合类   103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02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437篇
  2篇
中国医学   336篇
肿瘤学   2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11篇
  1972年   13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目的:调查20株耐药粪肠球菌株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江汉油田总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20株耐药粪肠球菌株,用PCR法检测1种青霉素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6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1种链阳菌素耐药基因、2种四环素耐药基因、3种万古霉素耐药基因、2种季胺类消毒剂耐药基因、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志基因,最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20株耐药粪肠球菌分别检出1~7种耐药元件基因,包括1种青霉素耐药基因、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1种四环素耐药基因、2种万古霉素耐药基因、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志基因。菌株亲缘关系分析可见20株耐药粪肠球菌可分为A、B 2群。B群又可分为B?1、B?2亚群。B?1亚群有2个克隆播散(4号株?14号株?17号株、8号株与11号株),B?2亚群有1个克隆播散(9号株与12号株)。结论:青霉素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四环素耐药基因、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是导致本组粪肠球菌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痤疮可辨为阴、阳两证。阳疮者,缘患者劳汗被寒、玄府闭合,汗脂凝聚日久不得外排,蕴热搏结气血而生疮化腐,疮症为热为痛,此为易治;阴疮者,由阳疮转化而来,缘患者外感寒风、内伤生冷,且医者又重用寒凉、失于托透,以至气血冰凝,久不溃脓或溃脓难出,此为难治。根据难治性痤疮临床表现,其多类属于阴疮,以阳虚表郁、邪闭毛窍为致病之关键,其中表郁毛窍、邪闭肌腠为病之标,阳虚阴凝为病之本。治疗当以温阳透发、祛邪外达为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化阴滞、发阳透毒治其本,待阴邪发越,即用火针强开门户、消疮排脓治其标。标本兼治、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难治性痤疮在临床中能够安全有效地消除痤疮、改善皮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双瓣法病灶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SDC-1)、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双瓣法病灶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子宫动脉阻断术。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变化值、住院时间和术后10个月总妊娠率等手术相关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月经经期、子宫体积、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及SDC-1、HPA和VEGF水平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手术前后Hb变化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而术后10个月累积妊娠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月经经期、子宫体积和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减小或降低(P<0.05);观察组月经经期、子宫体积和CA12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减小或降低(P<0.01)。治疗后,2组SDC-1、HPA和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SDC-1、HPA和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 结论 腹腔镜下双瓣法病灶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痛经,缩小子宫体积,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SDC-1,HPA和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4.
宓云峰  戴雪松 《浙江医学》2016,38(11):857-861
目的评价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假体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选用的单髁假体不同分为Oxford假体组(17例,18膝)和Zuk假体组(26例,27膝),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手术疗效的主观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8~46个月。手术前后两组患者K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KSS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且对手术疗效的主观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近期临床疗效满意。Oxford和Zuk假体近期临床结果相当,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我院4年来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区属机构及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我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资料,动态比较分析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和分布特征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全院这4年共接收21 344个标本,共培养出致病菌4619株,其中G+菌1 338株,G-菌2 974株,真菌菌株307株。G-菌构成比高于G+菌。常见G-病原菌是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常见G+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来源于不同标本的同种病原菌,其药敏结果趋势也不尽相同。这4年来,ESBLs阳性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有先抑后扬的趋势,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的抗菌活性最差,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对肠杆菌科的抗菌效果一般,但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头孢他啶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最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替考拉宁等最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及氨基苷类药物耐药率最高。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通过对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趋势进行分析,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药物敏感性,降低耐药性,同时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6.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严重的牙根吸收很少见,但其作为一种无法预料的并发症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正畸医生。本文将对正畸相关性牙根吸收的早期诊断与预防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苏木精对人类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对靶细胞杀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靶细胞培养于含药量分别为0、12.5、25、50、100、200μg/ml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24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收集靶细胞,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药物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药物质量浓度对靶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逐步增加,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且细胞死亡率逐步增加,对照组细胞死亡率为(2.63±0.29)%,各组细胞死亡率分别为(10.00±4.82)%、(21.88±3.42)%、(76.41±4.82)%、(92.27±7.62)%和(96.34±8.78)%。对照组细胞凋亡的自然发生率为0.47%;含药量为50μg/ml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达到43.18%,死细胞率为48.47%,活细胞率为8.35%;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而死细胞率则逐渐上升。结论苏木精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杀伤作用于靶细胞,在较低浓度下,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药物浓度超过100μg/ml时,则能直接杀死靶细胞。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制剂陈皮姜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陈皮姜软胶囊中干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6-姜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6-姜酚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42.08~420.8μg·m L-1(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100.80%(RSD=1.33,n=6)。结论所建立之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陈皮姜软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适宜年龄。方法 对39例(4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岁15例(16眼),其中15眼矫正良好,1眼基本矫正;4-6岁16例(18眼),其中16眼矫正良好,2眼基本矫正;7-12岁8例(9眼),基本8眼矫正良好,1眼基本矫正。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只要全身状况良好,1岁以上即可手术。中度者学龄前手术适宜。轻度者可在12岁以上局麻下手术。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正常和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cell,BMHC)的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bc1-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其防护放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照射前24h,GEN以160 mg/kg体重剂量给予小鼠灌胃,流式细胞仪观察BMHCs细胞周期及增殖能力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MHCs 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GEN可诱导正常小鼠BMHCs细胞周期一过性改变,即给药后1 d,BMHCs增殖抑制,大量细胞阻滞于G0/G1期;给药后2 d,GEN诱导BMH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S期细胞明显增多;4d后逐渐恢复正常.②照射前24 h给药,GEN可减少射线导致的BMHCs增殖抑制,使照后阻滞于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同时,GEN预处理组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较高.结论 改变BMHCs细胞周期、降低BMHCs的辐射敏感性、抑制BMHCs凋亡和提高残留BMHCs的增殖分化能力可能是GEN防护放射线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