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08篇
  免费   6977篇
  国内免费   4250篇
耳鼻咽喉   683篇
儿科学   971篇
妇产科学   410篇
基础医学   3898篇
口腔科学   1309篇
临床医学   7950篇
内科学   6070篇
皮肤病学   775篇
神经病学   1478篇
特种医学   3015篇
外科学   5616篇
综合类   19683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7714篇
眼科学   813篇
药学   8179篇
  104篇
中国医学   7680篇
肿瘤学   3073篇
  2024年   359篇
  2023年   906篇
  2022年   2383篇
  2021年   2784篇
  2020年   2513篇
  2019年   1284篇
  2018年   1421篇
  2017年   2010篇
  2016年   1459篇
  2015年   2633篇
  2014年   3354篇
  2013年   4206篇
  2012年   6404篇
  2011年   6641篇
  2010年   6275篇
  2009年   5457篇
  2008年   5496篇
  2007年   5333篇
  2006年   4807篇
  2005年   3783篇
  2004年   2528篇
  2003年   2180篇
  2002年   1636篇
  2001年   1564篇
  2000年   1200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加益气活血方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3种血栓前状态评价指标的影响.方法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阿司匹林加益气活血方组)和对照组(n=30,阿司匹林单药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糖蛋白(GP)Ⅱ b/Ⅲ a受体等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后P-选择素、vWF水平和GPⅡb/Ⅲ a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除GP Ⅱ b/Ⅲ a受体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治疗组P-选择素降低幅度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加益气活血方可有效改善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评价指标P-选择素、vWF及GP Ⅱ b/Ⅲ a受体水平,提示其可能有利于减少或延缓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究新化合物4-硫-5-(2-噻吩基)尿嘧啶核苷酸体外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作用影响。方法利用MTT法和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对比考察该化合物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小鼠黑色素肿瘤细胞(B16)和人正常皮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该化合物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周期的影响。结果 4-硫-5-(2-噻吩基)尿嘧啶核苷酸苷体外对人和小鼠的黑色素瘤细胞无种属特异性,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但对正常皮肤细胞却无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显示:4-硫-5-(2-噻吩基)尿苷导致剂量依赖性的G2细胞累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同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4-硫-5-(2-噻吩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对黑色素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正常皮肤细胞无抑制作用表明该化合物对细胞作用时具有选择性,有可能成为新型靶向抗癌药物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993.
王昌兰  高志红  常爱玲  王宝利 《天津医药》2015,43(12):1353-1355
目的探讨miR-320-3p 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对其进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3 d,用qRT-PCR 检测miR-320-3p 在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在骨髓基质细胞系 ST2 中转染miR-320-3p,对其进行成脂方向诱导分化,用油红O 染色和qRT-PCR 检测miR-320-3p 对ST2 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MSCs 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iR-320-3p 表达增加(P < 0.01);与转染阴性对照NC mimics 相比,ST2 细胞转染miR-320-3p mimics 后油红O 染色显示脂肪细胞明显增多,脂肪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基因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iR-320-3p 可促进ST2 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大肠癌浸润转移螺旋CT征象与MVD和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42例大肠癌病人进行低张水灌肠SCT扫描,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结果①在SCT征象上有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组,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组(P<0.05),组间MVD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Dukes C D期VEGF阳性表达和MVD显著高于A期(P<0.05)。③VEGF阳性组的MVD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根据大肠癌浸润转移螺旋CT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肠癌组织中MVD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RA患者合并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结果:RA合并肺疾病患者发病年龄偏大,起病急,病情重,病程短,呼吸道症状较轻;疾病活动性,在RA合并肺疾病患者中血小板计数高,血沉(ESR)快,C反应蛋白(CRP)高,并且类风湿因子(RF)呈高滴度阳性;影像学检查,在发现肺部病变时,肺高分辨率CT(HRCT)明显优于普通X线胸片。结论:RA患者合并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它的发生与原发病的活动及某些免疫学指标有关,早期行肺HRCT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检测重组人干扰素β-1a注射液的制剂安全性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以重组人干扰素β-1a注射液进行家兔肌肉和皮下刺激性试验、豚鼠主动全身过敏性试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性试验和体外溶血性试验,检测药物的局部刺激性、Ⅰ型过敏反应性和溶血作用。结果 pH 3.6的11、22 μg/kg重组人干扰素及其空白溶媒对家兔肌肉和皮肤黏膜具有轻度刺激作用,相应剂量下pH为4.3的重组干扰素及其空白溶媒对家兔组织无明显刺激作用;pH 3.5的5.5、22 μg/kg剂量下重组人干扰素及其空白溶媒对大鼠无被动致敏作用,对豚鼠主动致敏作用呈强阳性,辅料中不含人血清白蛋白的样品则对豚鼠无致敏作用;pH 3.5的重组人干扰素对家兔红细胞具有极轻度体外溶血作用,pH 4.5样品则无体外溶血和致红细胞凝聚作用。结论 pH值对重组人干扰素β-1a注射液刺激性和体外溶血性具有一定影响,应注意对其pH值的控制;干扰素对豚鼠致敏作用为辅料中人血清白蛋白所致,临床使用中对人产生致敏的可能性很小。重组人干扰素β-1a注射液制剂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7.
马燕  陈浩  章俊如  高家荣  汪永忠  方朝晖 《安徽医药》2022,26(12):2359-2363
目的建立夏慈消结散的质量标准。方法 2021年 4—8月,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对夏慈消结散中夏枯草、酒白芍、穿心莲、莪术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芍药苷、迷迭香酸以及穿心莲内酯的含量。结果夏枯草、酒白芍、穿心莲、莪术的薄层色谱鉴别,供试品与对照品薄层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高效液相含量测定中芍药苷、迷迭香酸、穿心莲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12~6.00 μg(r=0.999 9)0.07~3.50 μg(r=0.999 6)和 0.25~12.5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2.90%、101.19%和 101.90%,相对标准差( RSD2.70%、2.64%和 2.97%。结论)为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夏慈消结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方法。方法 对317例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心理、运动、感觉、语言障碍护理及出院指导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遵照护理人员指导早期、科学的、并在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疗效优于未遵指导者。结论 正确的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及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结合颈动脉取血实验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体内吸收情况。结果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血药质量浓度y与肠腔中药物累计减少量x的关系为:y=7×10-5 x+0.521 9,r=0.993 6。结论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体肠吸收较好,动物实验体内药动学特性符合一室模型。血药质量浓度和肠腔内药物减少量的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影响ICU病死率的常见因素。方法采集该院ICU住院患者191例常用临床指标25项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大血小板比率(P<0.03)、微量白蛋白尿(P<0.022),是影响ICU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浓度、血肌酐、血清钠离子、血红蛋白浓度、大血小板比率、微量蛋白尿7项因子乘积对病死率做ROC曲线分析(P<0.04)。血清钠离子及微量蛋白尿乘积ROC曲线分析(P<0.008)。结论大血小板比率、微量蛋白尿、血清钠离子及微量蛋白尿乘积是影响ICU病死率的重要危险因素;肌酐、血清钠离子、大血小板比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7项因子乘积是影响ICU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