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7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缝隙连接蛋白43对维持心肌细胞的连接通讯功能、电信号传导和正常的节律性收缩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和分布的异常是多种室性心律失常的解剖学基础,建立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及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导管室完成。①材料:选取8~12月龄小型猪22头,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30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细胞移植组12头、模型对照组10头.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际准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猪双侧股骨骨髓20 mL,percoll法 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生长达75%融合时用胰酶消化传代。将传至第2代细胞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5-氮胞苷进行诱导,用胶体金标记12 h后继续培养20 d用于移植:两组小型猪均采用球囊堵闭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监测示相关至少2个导联ST段抬高大于0.2 mV、术后血肌钙蛋白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超过正常的两倍为建模成功标准:细胞移植组于造模成功后经OTW球囊于第一对角支远端1 cm处再次阻断血流,注入经胶体金标记的10×10~7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实验评估:于细胞移植后2 h及4周行电生理程序刺激.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情况。末次电生理检查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计算其积分吸光度值。结果:①模型建立指标检测:与术前比较.造模后所有小型猪血肌钙蛋白含量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均增高,峰值浓度分别为(21.3±3.6)μg/L和(178.3×41.4)IU/L,术中心电图ST段平均抬高(10.67±1.43)mm.证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建立。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情况:与模型对照组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的动物数量比较,术后2 h细胞移植组无明显变化(X~2=0.201,P=0.650),术后4周细胞移植组明显降低(X~2=4.455.P=0.035)。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梗死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术后4周移植到梗死心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宿主心肌生长为一体,移植部位颜色变黑,苏木精-伊红染色示移植细胞的胞浆呈紫红色。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缝隙连接蛋白43积分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t=16,82.P=0.00),细胞移植组中未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小型猪的梗死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明显高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小型猪(t=5.06,P=0.00)。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猪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其表达程度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2.
Leal AJ  Nunes S  Martins A  Secca MF  Jordão C 《Epilepsia》2007,48(6):1179-1183
The Panayiotopoulos type of occipital lobe epilepsy has generated great interest, but the particular brain areas involved in the peculiar seizure manifestations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We studied a patient with the syndrome, using high-resolution EEG and simultaneous EEG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Resolution of the scalp EEG was improved using a realistic spline Laplacian algorithm, and produced a complex distribution of current sinks and sources over the occipital lobe. The spike-related 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BOLD) effect was multifocal, with clusters in lateral and inferior occipital lobe and lateral and anterior temporal lobe. We also performed regional dipole seeding in BOLD clusters to determine their relative contribution to generation of scalp spikes.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the neurophysiologic and vascular data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 epileptic activity originates in the lateral occipital area, spreading to the occipital pole and lateral temporal lobe.  相似文献   
53.
Platelets have a centr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rterial thrombosis and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 appreciation of this complex process has made antiplatelet therapy the cornerston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anagement. However, numerous patients will experience a recurrent atherothrombotic vascular event despite adequate antiplatelet therap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rate of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reactivity markedly influence normal hemostasis and the pathological outcome of thrombosis. Such an individual variability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 These are known to either hamper platelets' response to agonists, and thereby mimic the pharmacological modulation of platelet function or mask therapy effect and sensitize platelet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antiplatelet mechanisms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and the possible role of different polymorphisms, which may affect the efficacy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Heterogeneity in the way patients respond to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may in part reflect variation in cyclooxygenase (COX)-1, COX-2, glycoprotein (GP) Ib alpha, GP Ia/IIa, GP IIb/IIIa, UGT1A6*2, P2Y1, P2Y12, CYP2C9, CYP3A4 and CYP3A5 genotypes.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树突状细胞与肝脏疾病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APC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MΦ)、B细胞等,其中DC是人体内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在体内外直接激活纯真(naive)T细胞,提呈抗原给MHC-Ⅰ类限制性CD8+和MHC-Ⅱ类限制性CD4+T淋巴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1-6].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复制缺陷腺病毒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分组:选取普通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10)g,全部动物胫骨上端部分分别造成8mm×5mm长方形缺损。采用自身对照法,右侧骨缺损为实验组,左侧骨缺损为对照组。实验组植入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复制缺陷腺病毒复合明胶海绵,对照组植入单纯明胶海绵。实验评估:术后分别于4,6,8周麻醉后处死10只动物,取材行X线、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透视电镜检查,观察成骨情况。结果:纳入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胫骨缺损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均得到修复,但实验组无论从成骨时间、成骨效果、新生骨量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其中各时间点实验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周:(95.91±16.33),(87.93±11.52);6周:(128.34±10.64),(102.41±9.81);8周:(138.36±10.49),(121.56±9.63);P<0.01]。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占骨缺损面积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周:(41.39±5.65)%,(26.58±5.62)%;6周:(80.35±7.25)%,(65.41±6.52)%;8周:(96.45±2.76)%,(82.22±7.30)%;P<0.01]②术后4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组软骨及骨痂内呈强阳性反应,而对照组骨痂内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微弱。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重组腺病毒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骨形态发生蛋白4直接转基因治疗能够加快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异常及其基因突变的研究,重点分析突变对脊柱融合的影响,为基因重组骨移植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Science Direct Online数据库1989-01/2007-01期间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异常及脊柱融合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BMP2,BMP,gene mutation,mutation,gene expression,abnormal expression,spinal fusion,bony fusion,bone transplan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7-01期间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异常及脊柱融合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脊柱融合,骨移植,基因突变,表达异常",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生物学活性、信号转导机制、基因突变、与骨诱导的关系、在脊柱融合中的研究进展的文献,共收集到121篇,排除综述类及重复研究。资料提炼: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30篇进行综述,涉及到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生物学活性、诱导成骨机制、突变的分子学基础、基因突变及影响蛋白表达异常的其他因素。资料综合:骨移植植骨融合的形成是一个多因子、多基因的过程,涉及到骨生成、骨诱导和骨传导3个环节。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骨发育和修复的关键调节剂,骨折愈合时尤其需要。国内外学者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自身突变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检测出不同部位多个位点的突变。基因变异导致所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相应多肽结构发生变异,影响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无论是体内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抑制因子,突变导致的生物活性改变,还是其增龄性效应,最终都将引起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含量下降及生物学活性减退,可能直接导致脊柱融合术后植骨愈合不良或植骨不愈合的发生。结论: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异常尤其对其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寻找影响植骨融合的遗传学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0.
新复合纤维蛋白胶可注射性磷酸钙人工骨的理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纤维蛋白胶复合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物理学性能,评价纤维蛋白胶对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以及其作为注射型复合人工骨用于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材料实验室完成。①材料:β-磷酸三钙由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磷酸二氢钙为东泰化工赠,纤维蛋白胶购自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②复合材料制备:将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骨水泥按3∶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与纤维蛋白胶按凝固后的体积2∶1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③观察指标: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抗压强度,抗稀散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煅烧前后的显微结构特征,以未加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水泥为对照(CPC组)。结果:复合人工骨材料的平均初凝时间长于CPC组(P<0.004),终凝时间在初凝时间后2~4 min;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14.72±1.81)MPa。复合材料较CPC组有良好的抗稀散性能,扫描电镜发现,纤维蛋白胶贯穿于磷酸钙水泥晶体间,并将磷酸钙水泥晶体紧密连接。煅烧后复合材料的孔径有增大,空隙率为57.28%,并且微孔之间有空隙互相贯通。结论:该骨水泥复合材料凝固时间符合临床操作的需要;抗压强度达到松质骨强度的要求;煅烧后磷酸钙水泥的空隙率明显提高,有利于材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