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68篇
  免费   8108篇
  国内免费   3827篇
耳鼻咽喉   582篇
儿科学   852篇
妇产科学   581篇
基础医学   8020篇
口腔科学   1286篇
临床医学   9772篇
内科学   10449篇
皮肤病学   613篇
神经病学   3894篇
特种医学   31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8544篇
综合类   15999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6240篇
眼科学   1596篇
药学   8596篇
  106篇
中国医学   5296篇
肿瘤学   6327篇
  2025年   108篇
  2024年   1401篇
  2023年   1485篇
  2022年   2984篇
  2021年   3750篇
  2020年   3161篇
  2019年   2734篇
  2018年   2443篇
  2017年   2390篇
  2016年   2192篇
  2015年   3555篇
  2014年   4417篇
  2013年   4394篇
  2012年   6430篇
  2011年   7150篇
  2010年   5023篇
  2009年   4233篇
  2008年   4676篇
  2007年   4646篇
  2006年   4362篇
  2005年   3967篇
  2004年   2780篇
  2003年   2460篇
  2002年   2110篇
  2001年   1632篇
  2000年   1453篇
  1999年   1143篇
  1998年   786篇
  1997年   760篇
  1996年   593篇
  1995年   526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294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132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8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肾缺血再灌注后脑脊液中自由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自由基在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的变化规律。方法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肾I/R组,检测和比较I/R后24h脑脊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肾I/R后24hIR组脑脊液中的BUN、Cr和MDA均升高(P<0.05),I/R组脑脊液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肾I/R损伤后,脑脊液和脑组织中代谢废物积聚同时自由基生成增多,提示肾I/R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可能与其相关。  相似文献   
102.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是少见的高度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法将其归为前体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文中探讨LBL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方法:对28例LBL患者的瘤组织做病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中位年龄17 ( 10~42)岁.男26例,女2例.首发症状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多见(32.1%),其次胸闷、呼吸困难(28.5%),咳嗽(21.4%).82.1%患者有纵隔肿大,64.2%有骨髓侵犯.Ⅲ~Ⅳ期21例( 76.0% ),T-LBL 26例,B-LBL 2例.TdT和CD99阳性率均为81.2%.平均治疗6个周期,中位生存期9.6个月,Ⅲ~Ⅳ期与Ⅰ~Ⅱ期两组患者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1例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获得长生存,2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者均未进行预防. 结论:LBL以青少年男性多见,有纵隔占位或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LBL可能.LBL以T细胞性为主,TdT阴性不能排除LBL诊断.临床分期与预后未见明显相关.大剂量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预防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3.
王建峰  王涛  付锋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95-1396,1393
目的:探讨促进脑静脉回流对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溶栓的促进脑静脉回流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sICAM-1、sVCAM-1和hs-CRP炎性标志物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sICAM-1、sVCAM-1和hs-CRP炎性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促进脑静脉回流措施治疗后,治疗脑功能好转28例,无脑功能好转1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s-CRP活性是临床转归的独立炎性标志物(P<0.05)。结论:促进脑静脉回流对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治疗能改善脑功能,同时使相关炎症因子发生变化,其中hs-CRP活性从某种程度对脑梗死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多媒体课件艺术性在医院临床教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多媒体课件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得力手段。文章从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构图、文字、色彩、视频和声音等几个方面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周围各种类型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粗隆支持钢板(TSP)治疗股骨粗隆周围各种类型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整理从1 998年1月至2 0 0 4年6月应用DHS、DCS、TSP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共89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平均年龄65岁。结果:89例患者术后有1例手术失败(螺钉断裂) ,3例内固定失败,1例术后伤口感染,其他84例疗效理想,功能恢复满意。DHS对A3型粗隆周围骨折内固定不可靠,1例内固定失败;按黄公怡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84例,尚可4例,差1例。结论:对A1、A2 .1、A2 .2型骨折用DHS内固定是非常有效的,对A2 .3型用DHS加TSP内固定较为满意,对A3型用DCS内固定疗效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酶标仪测量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项目的重复性性能。方法使用已知浓度的HbsAg质控血清样本进行测试,得到真实的cut-off(临界值)浓度值,然后配制真实cut-off浓度×(1±20%)的样本,进行重复性评价。结果 Cut-off浓度×(1+20%)的样本,其阳性的检出率为100%;cut-off浓度×(1-20%)的样本,其阴性的检出率为97.5%。结论当前使用的酶标仪和HbsAg试剂盒重复性的性能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将人源ZAK-β基因定向克隆入MSCV-IRES-GFP质粒,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ZAK-β.方法 以肺癌A549细胞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ZAK-β特异性基因产物,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中,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ZAK-β,测序验证.结果 扩增了ZAK-β基因,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中,测序结果与预测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ZAK-β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ZAK蛋白激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败血症大鼠不同时间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8、TNF-α)及外周血液和腹腔渗出液中炎性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刺法复制大鼠败血症模型,分别在0、8、16 h取血和腹腔渗出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浆IL-8、TNF-α含量;用光镜计数外周血和腹腔渗出液中的白细胞数.结果:败血症组大鼠8、16 h血浆IL-8、TNF-α水平均较0 h明显增高(P<0.01),且以8 h增高更为显著,败血症组大鼠血浆IL-8、TNF-α在8、16 h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8 h和16 h水平(P<0.05);败血症组大鼠8、16 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较0 h明显降低(P<0.01),且呈递减趋势,败血症组大鼠8、16 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败血症大鼠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8、16 h较0 h明显增高(P<0.01),且呈递增趋势;败血症组大鼠8、16 h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结论:IL-8、TNF-α在大鼠败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败血症大鼠外周血和腹腔渗出液中炎性细胞异常分布与IL-8、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高龄浅表性多发性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高龄浅表性多发性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黏膜剥脱加丝裂霉素黏膜下多点注射的治疗情况。结果 术后效果满意,总复发率13.9%。结论 膀胱黏膜剥脱是一种治疗高龄浅表性多发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0.
198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恶性肿瘤5例,其中胸膜鳞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食管癌各1例、膀胱癌2例。肿瘤恶性度较高,病程进展迅速,临床发病时已属晚期,未能行有效治疗,均于短期内死亡。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肿瘤发生的病因学和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