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25篇
  免费   13091篇
  国内免费   8337篇
耳鼻咽喉   1098篇
儿科学   2240篇
妇产科学   1117篇
基础医学   11703篇
口腔科学   2033篇
临床医学   17060篇
内科学   16024篇
皮肤病学   1374篇
神经病学   5138篇
特种医学   44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11022篇
综合类   27443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一般理论   18篇
预防医学   12118篇
眼科学   2964篇
药学   15127篇
  163篇
中国医学   9831篇
肿瘤学   8482篇
  2024年   531篇
  2023年   1826篇
  2022年   4789篇
  2021年   6059篇
  2020年   4991篇
  2019年   3747篇
  2018年   3865篇
  2017年   4236篇
  2016年   3813篇
  2015年   5895篇
  2014年   7562篇
  2013年   7763篇
  2012年   11154篇
  2011年   12071篇
  2010年   9288篇
  2009年   7626篇
  2008年   8388篇
  2007年   8054篇
  2006年   7393篇
  2005年   6357篇
  2004年   4543篇
  2003年   4154篇
  2002年   3394篇
  2001年   2629篇
  2000年   2011篇
  1999年   1596篇
  1998年   865篇
  1997年   921篇
  1996年   634篇
  1995年   526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318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28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181篇
  1986年   125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34篇
  1977年   26篇
  1976年   17篇
  197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机体的正常止血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正常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及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平衡。遗传性或获得性的血管、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止血、凝血机制异常,均可导致机体发生自发性出血或外伤后出血不止。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止血措施对改善出血性疾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我们现对临床常用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住院号奇偶性情况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6),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控制态度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控制态度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应用效果极佳,可作为临床干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是一类重要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其在肺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与肺部疾病(肺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探讨以上三种常见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张卫  马慧  王惠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1):1183-1185
目的:探讨三维血流能量成像(3D-CPA)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的病灶进行二维、CDFI及3D-CPA的检查,比较CDFI及3D-CPA显示肿瘤瘤内或瘤周血流多普勒信号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并检测肿瘤的血流参数。结果:3D-CPA显示肿瘤血流分布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与CDFI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CDFI均可探及肿瘤的搏动性动脉血流,其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43~157cm/s,阻力指数(RI)为0.49~0.82,大于0.65者45例。结论:3D-CPA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价原发性肝癌血供及血管分布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护对椎管神经鞘瘤显微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术中电生理动态监护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结果 治愈60例(占92.3%),好转5例(占7.7%),无死亡;肿瘤全切62例,次全切除3例,全切率95.4%。结论 常规动态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神经鞘瘤,能保全脊髓神经的功能,减少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对影响脊柱稳定性的行脊柱融合内固定。  相似文献   
47.
北欧清洗消毒现状——消毒过程如何减少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48-1149
1“消毒”定义的发展250多年前,在瑞典的医疗工作中已经开始使用“消毒”(Disinfection)作为术语,主要指控制或减少医院内的怪味。当时微生物致病的重要性依然不为民众所知。消毒的现代定义是指去除或杀灭致病微生物,以达到清洁要求。消毒的理想方式是完全去除表面的微生物,当然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物品的表面就不止达到了消毒要求,而应为无菌状态了。2现代消毒技术水作为溶剂和优良的载体,对清洁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单纯用水或水溶液清洗的方法达不到去除所有微生物的要求。这样,消毒过程要分两步,第1步是通过清洗或机械手段尽…  相似文献   
48.
以“家庭”“家庭访问”中的“ぁぃさつ”语言行为为中心,通过实证调查和具体事例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和分析,探究中日两国ぁぃさつ语言行为的体系结构、共性和特性,可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同时帮助日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语言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 ia encephalopathy,H IE)胎儿和H IE新生儿血清中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为脑瘫(cerebral palsy,CP)高危儿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监测手段。方法收集23例H IE胎儿和34例H IE新生儿血清以及25例正常胎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34例H IE新生儿包括11例轻度H IE,8例中度H IE和15例重度H IE。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H IE胎儿组和轻、中、重H IE新生儿组血清中TPO的水平,并与正常胎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比较。结果H IE胎儿组和H IE新生儿组TPO分别高于正常胎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分别P<0.01,P<0.01),重度H IE组TPO低于轻度H IE组(P<0.05)。结论血清TPO水平与H IE所致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脐血TPO检测可为脑瘫高危儿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50.
In 1993, Rauscher et al. reported a temporary increase in spatial-temporal ability after listening to Mozart's music. This led to numerous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studies with mixed findings in the past decad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Mozart effect' in preschool children. Forty-one boys and girls, aged three to five, attempted a series of pencil-and-paper maze tests after each of three listening conditions: Mozart's Piano Concerto in A Major (K488), age-appropriate popular music and silence. Overall,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interventions.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findings of other investigations of the Mozart effect, and the ne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possible tre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