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1篇
  免费   1290篇
  国内免费   525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235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579篇
口腔科学   343篇
临床医学   1964篇
内科学   1230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487篇
外科学   1183篇
综合类   3639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116篇
眼科学   184篇
药学   1529篇
  19篇
中国医学   1450篇
肿瘤学   58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595篇
  2014年   902篇
  2013年   1194篇
  2012年   1773篇
  2011年   2002篇
  2010年   1677篇
  2009年   1345篇
  2008年   1340篇
  2007年   1078篇
  2006年   831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伴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硝苯地平30mg每天1次,对照组42例口服氢氯噻嗪(HCT)25mg,每天2次,疗程为1年。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较治疗前长升高(P〈0.05),内皮素(ET)和血栓素A2(TXA2)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均明显逆转(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硝苯地平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HSP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皮疹、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皮疹、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25例(83.33%),有效4例(13.33%),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疗效1~7周。对照组治愈18例(60.00%),有效6例(20.00%),无效6例(20.00%),总有效率为80.00%,疗效2~8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HSP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3.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个器官的系统,自身易受年龄、性别、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变异较大,因此在临床前安全性研究中评估药物所致的免疫毒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免疫系统的组织形态学评价是确定免疫毒性公认的基石。就免疫系统病理学评价相关的指导原则,以及胸腺、脾脏、淋巴结等重要免疫器官的病理学评价进行简要论述,以帮助毒性病理学家准确和一致性评价免疫系统中预期的或意外的药物所致的毒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创伤涂膜剂成膜溶液的优化处方.方法 选择聚乙烯醇(PVA)为成膜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PVA聚合度(A)、PVA浓度(B)和甘油含量(C)为考察因素,通过对成膜时间、黏度、水蒸汽透过率、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成膜溶液组成.结果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对成膜性能的影响次序由大到小为:A>B>C.结论 最优水平搭配为A1B2C2,即由8%高黏度PVA和2%甘油组成的涂膜剂基质成膜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外源性pten基因转染对人胃癌BGC823细胞PI3'K/AKT耐药通路的影响。方法:以无内源性pten表达的人胃癌BGC823细胞株转染PEAK8空载质粒和PEAK8-pten质粒,给予足叶乙苷和阿霉素诱导,RT-PCR方法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免疫沉淀后Western-blot检测AKT活性。结果:RT-PCR显示转染pEAK8-pten质粒组有pten强表达。pten基因的导入对化疗药诱导的AKT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pten基因转染能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体外生长,促进凋亡,并通过抑制AKT活性加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甲素(SchA)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多巴胺能神经细胞SH-SY5Y,四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MPP+对SH-SY5Y细胞增殖的影响后,检测不同浓度的SchA对SH-SY5Y细胞的影响,筛选其无毒剂量后形态学及MTT法进一步观察一定浓度的SchA对MPP+引起的SH-SY5Y细胞毒性作用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1~1.5 mmol/L MPP+染毒48 h均可引起SH-SY5Y细胞生长增殖抑制;0.5~5μmol/L SchA对SH-SY5Y细胞没有毒性作用,其中2~5μmol/L SchA均可明显抑制MPP+对SH-SY5Y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 MPP+对SH-SY5Y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一定浓度的SchA能有效抑制MPP+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07.
鬼臼毒素衍生物CIP-36诱导KBV200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衍生物CIP-36对多药耐药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KBV200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考察CIP-36对KBV200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Giemsa染色、DNA ladder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免疫荧光法观察CIP-36对细胞骨架的作用;western-blot法检测CIP-36对KBV200细胞P-gp表达的影响。结果:CIP-36对KBV20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06±0.38)μmol/L,能够诱导细胞产生凋亡小体和DNAladder。流式细胞检测到了细胞凋亡峰,并观察到细胞周期出现S/G2+M期阻滞。Western-blot结果显示P-gp表达降低,并且观察到CIP-36可破坏KBV200细胞的细胞骨架。结论:CIP-36可能通过降低P-gp的表达,破坏细胞骨架等多靶点克服KBV200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鉴别4种中药材的不同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艳艳  张丽  马林  孙素琴  周群  吕扬 《中国药房》2011,(15):1388-1391
目的:对矮地茶、大黄、黄芩、夏枯草4种中药材不同批次样品的来源进行鉴别。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获得4种中药材各个批次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和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每种不同来源的中药材即产地不同的野生品与栽培品均具有不同的红外光谱特征,其红外吸收峰峰位与相对强度均存在一定差异;并且二阶导数谱更加突出了红外光谱的特征性。结论:本方法快速、简单、特征性强,可以对中药材不同批次样品的来源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心理干预,起始日剂量10mg,最高日剂量为20mg,并行积极心理干预,总疗程为6周;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2、4、6周后评定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2、4、6周后SAS、SDS、HAMD评分、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程度、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加上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抑郁症患者疗效好,且起效快(1周),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乌苏里藜芦碱(VnA)抗血栓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血瘀大鼠模型,检测VnA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TXA2和PGI2水平的变化。结果静脉注射VnA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使血浆TXA2水平降低,PGI2水平升高。结论 VnA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PGI2与TXA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