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51篇
  免费   11418篇
  国内免费   6818篇
耳鼻咽喉   1023篇
儿科学   2030篇
妇产科学   848篇
基础医学   8777篇
口腔科学   2187篇
临床医学   12740篇
内科学   12101篇
皮肤病学   1044篇
神经病学   4164篇
特种医学   44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10327篇
综合类   25519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0049篇
眼科学   2434篇
药学   12093篇
  108篇
中国医学   9008篇
肿瘤学   6395篇
  2024年   396篇
  2023年   1424篇
  2022年   3632篇
  2021年   5023篇
  2020年   4163篇
  2019年   2946篇
  2018年   3024篇
  2017年   3461篇
  2016年   2992篇
  2015年   4632篇
  2014年   5927篇
  2013年   6712篇
  2012年   9508篇
  2011年   9782篇
  2010年   8041篇
  2009年   7050篇
  2008年   7566篇
  2007年   7188篇
  2006年   6712篇
  2005年   5490篇
  2004年   4269篇
  2003年   3776篇
  2002年   2932篇
  2001年   2399篇
  2000年   1850篇
  1999年   1135篇
  1998年   555篇
  1997年   597篇
  1996年   441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Huerta  S.  Tran  N.  Yi  B.  Pham  T. 《Hernia》2021,25(5):1289-1294
Hernia - The optimal approach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in the obese remains elusive.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show equivocal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open method. None of the current analyses...  相似文献   
992.
993.
Tolerance induction remains challenging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long-term use of immunosuppressants, especially calcineurin inhibitors, leads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 We aimed to test an alternative immunosuppressant, a chimeric anti-ICAM-1 monoclonal antibody, MD-3, for improving the outcome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 used a rhesus macaque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 and monkey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 immunosuppression (n = 2), conventional immunosuppression (n = 4), and MD-3 (n = 5). Without immunosuppression, liver allografts failed within a week by acute rejection. Sixteen-week-long conventional immunosuppression that consisted of prednisolone, tacrolimus, and an mTOR inhibitor prolonged liver allograft survival; however, recipients died of acute T cell–mediated rejection (day 52), chronic rejection (days 62 and 66), or adverse effects of mTOR inhibitor (day 32). In contrast, 12-week-long MD-3 therapy with transient conventional immunosuppression in the MD-3 group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 survival of liver allograft recipients (5, 96, 216, 412, 730 days; p = .0483). MD-3 effectively suppressed intragraft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ti-donor T cell responses, and donor-specific antibody with intact anti-cytomegalovirus antibody responses. However, this regimen ended in chronic rejection. In conclusion, short-term therapy with MD-3 markedly improved liver allograft survival to 2 years without maintenance of immunosuppressant. MD-3 is therefore a promising immune-modulating agent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胃癌腹膜转移转化治疗中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转化治疗晚期胃癌的单臂探索性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ONC-17010430)的前瞻性研究病例数据库,纳入18~70岁,经组织学及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胃癌腹膜转移,治疗前未接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入组患者术前接受6个周期的替吉奥(80~120 mg/d,d1~14)和奥沙利铂(130 mg/m2,d1)以及5周期的阿帕替尼(500 mg/d,d1~21)转化方案治疗,化疗结束后3周,结合评估结果和患者意愿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转化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OS)。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5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胃癌腹膜转移患者27例,男性13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为58岁(30~68岁),腹膜转移分型P1a 9例,P1b 5例,P1c 13例,腹膜癌指数(PCI)1~5分共14例,≥6分者13例。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是白细胞减少(70.4%,19/27)和粒细胞减少(74.1%,20/27);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为疲乏(51.9%,14/27)和口腔黏膜炎(37.0%,10/27);1例因4级血小板减少退组。26例可行疗效评估的患者中,18例(69.2%)获得部分缓解,3例(11.5%)获得疾病稳定,5例(19.2%)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69.2%(18/26),疾病控制率为80.8%(21/26)。14例患者接受手术,6例行R0切除,R0切除率42.9%(6/14)。术后病理反应率为64.3%(9/14)。随访时间12~40个月,随访率为100%。全组患者1年OS为65.2%,生存时间为(14.0±1.7)个月。P1a/P1b与P1c患者1年OS分别为81.8%与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CI评分1~5分与≥6分的患者1年OS分别为67.3%与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转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可接受,且在P1a/P1b及PCI评分1~5分的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近期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HRMR)血管壁成像(VWI)所测壁强化指数(WEI)评估颅内动脉瘤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以3D-DSA观察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基于HRMR血管壁成像主观评估是否有动脉瘤壁强化(AWE),并采用软件计算WEI。采用ELAPSS及PHASES评分评估动脉瘤生长风险及破裂风险。以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WEI与动脉瘤生长及破裂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174例患者共248个无症状未破裂颅内囊状动脉瘤,HRMR VWI示AWE 78个、无AWE 170个。AWE与无AWE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ELAPSS评分、生长风险、PHASES评分、5年破裂风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WE动脉瘤WEI高于无AWE动脉瘤(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WEI与动脉瘤3年、5年生长风险(r_s=0.40、0.40,P均0.01)及5年破裂风险(r_s=0.24,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HRMR VWI所测WEI越高,提示动脉瘤不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多点注射抗生素治疗射频消融术后子宫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后并发子宫感染并经超声引导下多点注射抗生素治疗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 5例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多点注射抗生素,未出现相关并发症。5例中,3例治愈;1例好转,经静脉滴注抗生素1周后治愈;1例首次治疗无效,经再次治疗后治愈。治疗后7天,子宫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t=4.939,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多点注射抗生素治疗射频消融术后子宫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行海德堡三角清扫胰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65岁,年龄范围为41~79岁。病人完成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廓清后,显露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根据肿瘤部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或者全胰腺切除术,并完成海德堡三角区域内神经纤维及淋巴结组织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至少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右半周骨骼化,胰体尾切除术时至少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左半周骨骼化,全胰腺切除术时原则上需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全周骨骼化,手术均彻底清除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夹角处的神经纤维及淋巴结组织。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2)术后恢复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手术情况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30例病人均行开腹手术,其中2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例行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16例病人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3例联合左侧肾上腺切除术。30例病人中,5例术中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周围组织清扫范围为1.00周,8例为1.25周,8例为1.50周,9例为1.75~2.00周。16例病人离断胃左静脉,14例保留胃左静脉。3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87 min(165~495 min),术中出血量为275 mL(50~800 mL)。9例病人术中输注红细胞或冰冻血浆。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肿瘤长径为3.4 cm(1.2~7.3 cm),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0枚(9~35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枚(0~19枚)。30例病人中,20例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10例为低分化。9例病人环周切缘为R0切除,17例为切缘1 mm R1切除,4例为R1切除。术后病理学T分期:30例病人中,3例为T1期,18例为T2期,5例为T3期,4例为T4期。术后病理学N分期:30例病人中,9例为N0期,13例为N1期,8例为N2期。术后病理学TNM分期:30例病人中,2例为Ⅰa期,2例为Ⅰb期,3例为Ⅱa期,11例为Ⅱb期,12例为Ⅲ期。(2)术后恢复情况:30例病人中,2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Ⅰ级并发症6例,Ⅱ级并发症9例,Ⅲa级并发症3例,Ⅴ级并发症2例。术中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周围组织清扫1.0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0,清扫1.25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1/8,清扫1.5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4/8,清扫1.75~2.0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9/9,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离断胃左静脉病人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情况为5/16,保留胃左静脉病人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情况为1/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病人中,19例行术后辅助化疗;28例顺利出院,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8~68 d);2例病人死亡。3例病人术后9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3)随访情况:28例出院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5个月。随访期间,1例局部进展期病人发生局部复发,9例病人发生肝转移(4例可切除胰腺癌、4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1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1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发生腹膜转移。17例病人无瘤生存。结论海德堡三角清扫应用于胰腺癌根治术肿瘤根治程度较高,术后局部复发率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稍高,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建议对选择性病例行新辅助治疗后在高流量胰腺外科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3(TLR3)信号通路的活化在重组HBsAg(rHBsAg)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3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制备血液制品时滤除的白细胞, 分离培养PBMC后分别给予TLR3激动剂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组)及PBS(对照组)处理, 48 h后收集部分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3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在活化(Poly I:C组)/未活化(对照组)TLR3信号通路后, 采用rHBsAg处理两组PBMC 72 h,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树突状细胞(DC)、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比例。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oly I:C组PBMC TLR3信号通路中TLR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9.21%)、TLR3蛋白表达量(8 983.95)、NF-κB蛋白的表达量(26 193.13)、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3.73%)及其占NF-κB的比例(16.03%)、磷酸化IRF3(pIRF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2.64%)及其占IRF3的比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Mp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完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基于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CH)开展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筛选2018-2021年在SCH住院的<16岁CAP病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等信息,通过医院检验信息系统查询研究对象的病原检测结果,比较Mp、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比较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对病情严重性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收集8 274名CAP住院病例,其中Mp阳性2 184例(26.4%);Mp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P<0.001),随月龄增加而升高(P<0.001),夏秋季高于冬春季(P<0.001)。喘息、气促、喘鸣音及肺部呈片状阴影的发生率,以及发热和住院天数等指标在Mp、细菌和病毒感染病例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月龄Mp混合感染病例出现喘息症状及痰鸣音和喘鸣音的比例高于单纯感染病例,≥60月龄混合感染病例较Mp单纯感染更易出现气促症状(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童(aOR=1.38,95%CI:1.15~1.67)、<6月龄(aOR=3.30,95%CI:2.25~4.89)、6~月龄(aOR=3.44,95%CI:2.63~4.51)、24~月龄(aOR=2.50,95%CI:1.90~3.30)、48~71月龄(aOR=1.77,95%CI:1.32~2.37)和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aOR=1.28,95%CI:1.06~1.55)为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Mp是导致儿童CAP住院的主要病原体,单纯Mp感染病例较细菌、病毒感染病例发热天数更长;Mp常与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男童、<72月龄和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是Mp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索户外时间对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并评估其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差异,为预防近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队列研究设计,在2019年调查了江苏、上海、福建、山西、河南、湖南、甘肃、重庆、广西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046名1~5年级小学生,现场对其近视情况进行检查,并在2020年对该群体再次进行随访,现场检测近视发生情况,并在2020年视力测量后一周内对近视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户外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2020年,基线时为1~5年级的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7.5%,其中,1~2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3.0%,3~5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31.7%。控制协变量后,在1~2年级小学生中,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的0.76倍(95%CI:0.62~0.93,P=0.008);而对于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才对近视发生有显著保护作用,其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学生的0.75倍(95%CI:0.61~0.93,P=0.007)。结论 1~2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达到1 h户外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而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需达到3 h户外时间可能才会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预防近视的户外时间推荐应有差异,年级越高,户外时间相应增加,降低其近视发生率。但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因素对近视的作用,采用综合手段防控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