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86篇
  免费   3495篇
  国内免费   2092篇
耳鼻咽喉   254篇
儿科学   577篇
妇产科学   179篇
基础医学   1898篇
口腔科学   795篇
临床医学   3979篇
内科学   2515篇
皮肤病学   245篇
神经病学   714篇
特种医学   1290篇
外科学   3112篇
综合类   8789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817篇
眼科学   313篇
药学   4058篇
  54篇
中国医学   3391篇
肿瘤学   1285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513篇
  2023年   582篇
  2022年   1149篇
  2021年   1320篇
  2020年   1202篇
  2019年   606篇
  2018年   641篇
  2017年   917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1266篇
  2014年   1594篇
  2013年   2074篇
  2012年   2962篇
  2011年   3081篇
  2010年   2750篇
  2009年   2505篇
  2008年   2536篇
  2007年   2400篇
  2006年   2220篇
  2005年   1587篇
  2004年   1199篇
  2003年   997篇
  2002年   742篇
  2001年   739篇
  2000年   527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丁雷主任医师治疗痤疮临床经验丰富,以肺胃为论治中心,采用清肺胃、祛湿热、调脾胃等治法,自拟经验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该文介绍丁雷主任医师从肺胃论治痤疮的经验。  相似文献   
22.
开胸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36例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多模式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注曲马多1.5 mg/kg,诱导时开始经静脉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A),并于切皮前进行一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 μg/kg,并于术后开始PCIA.分别于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病人的VAS评分、镇静与舒适状态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生命体征及副作用,并记录排气时间、计算PCA按压次数比及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1)与B组比较,A组静止及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明显下降,舒适状态评分明显升高,PCA按压次数比上升(P<0.05);(2)两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开胸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优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3.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显微外科修复治疗19例闭合性胭动脉损伤患者,术后通过早期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疲劳是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如果运动性疲劳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和调整,而使疲劳累积,导致疲劳过度,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根据疲劳产生的机理分析疲劳,采用一定的客观判断方法测试疲劳,进而运用一些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以便更好地投入训练、工作和学习,使人体达到更高水平的运动能力储备,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应用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的预处理是否影响β地中海贫血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的准确效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因双方均为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而行PGD治疗的周期资料,其中34个周期采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单细胞进行诊断,另有38个周期行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的预处理后,再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诊断。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获卵数等实验室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MDA组未检出(扩增失败)率为9.79%,低于行巢式PCR组的15.24%,而杂合子率46.33%则略高,但两种方法在诊断结果上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MDA技术进行全基因组的预扩增可有效增加检测模板,实现多位点及多种疾病的诊断,而且不影响β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的病理改变,检测核因子-kBp65、肿瘤坏死因子-a表达的变化,并探讨两者关系。【方法】采用右下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导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26只,分别于成模后1、3、6个月观察膀胱组织的病理改变,检测核因子-kBp65、肿瘤坏死因子-a表达变化。【结果】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膀胱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核因子-kBp65、肿瘤坏死因子-a表达显著增强,两者呈正相关。【结论】核因子-kBp65、肿瘤坏死因子-a与糖尿病膀胱的病理、功能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LBDE)与内镜下奥迪氏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3年12月施行LC-LBDE 31例和EST+LC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在手术疗效上无明显差异,并发症中LC-LBDE组发生率较高,住院费用相比,EST+LC组较高。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但是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于缓解多囊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有疼痛症状的多囊肾患者,利用相对疼痛缓解指数(RPR),比较囊肿穿刺抽吸术、开放去顶减压术、内引流联合去顶减压术和腹腔镜去顶减压术4种手术对于疼痛的缓解效果.结果:4种手术在术后24个月内对于疼痛的缓解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6个月穿刺组RPR低于其它3组;术后48个月,内引流组RPR高于其它3组,而穿刺组全部复发;术后60个月,腹腔镜组RPR低于内引流组和开放组.术后72和96个月,内引流组RPR高于开放组.疼痛缓解时间穿刺组短于其它组,其它3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是治疗由多囊肾病慢性疼痛的较好方法,但不同手术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缺点,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9.
三种电解质分析仪结果可比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为提高同一实验室不同电解质仪器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对A、B、C不同厂家3台仪器(CIBA CORNING 644,BECKMENEN EL3,NOVA5^ )的准确度、重复性、线性范围进行评价,选定其中1台3项指标最优的仪器(A)作为比对仪器。每天随机选取高、中、低值病人的新鲜血清8份,同时在3台仪器A、B、C上检测,共分析5d,利用比对仪器的检测结果对其他仪器进行校正。结果 B仪器检测结果与A仪器比较,K^ 、Na^ 相关性好(r=0.9977,r=0.9764),Cl^-相关性较差(r=0.9133),但除K^ 浓度为6mmol/L时的相对偏差较大外(2.8%)其余医学决定水平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6%。C仪器与A仪器比较,K^ 、NA^ 相关性好(r=0.9975、r=0.9891),Cl^-相关性稍差(r=0.9554),各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值的相对偏差为2.3%—7.5%。用比对仪器的测定结果进行校正后,B、C仪器的测定结果与A仪器比较,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相对偏差均小于1.6%。结论 利用比对仪器测定新鲜血清的结果来校正其他仪器,可以使不同的电解质仪器间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0.
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是骨科常见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老年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DLSS往往由椎间盘突出或合并钙化、小关节骨赘增生及黄韧带肥厚等原因引起,部分患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2-3]。临床上根据解剖部位将LSS分为中央管狭窄(椎管中央型狭窄)、关节下管狭窄(神经根管的关节下段,包括侧隐窝)和椎间管狭窄(椎弓根及椎间孔段)[4-5]。老年DLSS患者一般病史较长,影像学资料提示多节段的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有时神经根病变的定位诊断也不明确,是否需要将所有狭窄的间隙部位减压,是否需要广泛的融合固定一直是临床争论的问题[6]。传统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DLSS效果明显,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植骨区不融合、内固定松动断裂、邻椎病等手术并发症使得此类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7]。近年来,经皮内窥镜技术在治疗DLSS方面优势明显,通过术前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的反复研究,并根据病情需要可结合椎间盘造影,最终精准定位责任椎间隙及椎管狭窄部位行靶向穿刺,达到定点精准减压。2014年5月-2017年8月,本院采用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并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单节段DLSS患者40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